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说苑·立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说苑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宋襄公兹父为桓公太子,桓公有后妻子,曰公子目夷,桓公爱之。兹父为公爱之也,请于公曰:“请使目夷立,臣为之相以佐之。”公曰:“何故也?”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公许之。将立公子目夷,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乃逃之卫,兹父从之。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麑贼之。鉏麑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寝。鉏麑之弥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触槐而死。
        楚人将与吴人战,楚兵寡而吴兵众,楚将军子囊曰:“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地,忠臣不忍为也。”黜兵而退。至于国郊,使人复于君曰:“臣请死。”君曰:“子大夫之遁也,以为利也。而今利,子大夫毋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君臣者,皆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楚国终为天下弱矣。臣请死。”退而伏剑。君曰:“诚如此,请成子大夫之义。”乃为桐棺三寸,加斧质其上,以徇于国。
        (选自《说苑·立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B. 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C. 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优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D. 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过之,不轼”与“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两句中的“轼”字含义不同。
        B. “目夷辞曰”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两句中的“辞”字含义相同。
        C. “坐而假寝”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两句的“假”字含义不同。
        D. “而今诚利”与“愿陛下矜悯愚诚”(《陈情表》)两句中的“诚”字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陈之战后,孔子经过陈国,看到陈国降民在修城门,认为他们不智、不忠、不廉,从心里鄙视他们,所以不肯下车以礼仪致敬。
        B. 中国的“义”体现在君臣、父子、兄弟等关系之间。目夷、兹父出于兄弟之情推辞太子之位,就是“义”的表现。
        C. 上朝时间还早的时候,赵宣子就把朝服穿好了。鉏麑感动于赵宣子对朝廷的恭敬态度,又不愿失信于晋灵公,最终自杀,令人钦佩。
        D. 子囊向国君复命请死,国君赦免了他,但子囊认为自己的行为未来会给楚国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选择伏剑自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2)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君臣者,皆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
         
         
        答案:
        10. B【解析】句意:过了三年,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如果你不回来,将使我忧愁而死。”兹父这才返回,桓公又立他为嗣,让他做太子,然后目夷也回国了。“兹父”做“召”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AD;“公”做“复立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
         
        11. D【解析】A.“孔子过之,不轼”中的“轼”指轼礼,古人立乘,扶轼表示敬意。句意:孔子经过这里,在车上没有手扶横木表示敬意。“登轼而望之”中的“轼”指车厢前面供人凭依的横木。句意:登上车,扶着车轼嘹望齐军。B.都是“推辞”。句意:目夷推辞说。/我(臣)死都不怕,一杯酒又怎能推辞呢?C.暂时/借助。便坐在那里打盹。/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D.“含义相同”错误。诚:确实/诚心。句意:而今看来确实有利。/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的诚心。
         
        12. B【解析】B.“目夷、兹父出于兄弟之情推辞太子之位,就是‘义’的表现”错误。目夷出于兄弟之情推辞太子之位,是“义”的表现;兹父推辞太子之位,原因是多方面的。他的“义”主要体现在不肯“绝迹于卫”,不肯“背母”。   
         
        13. (1)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厌恨他,派组麑去杀害他。
         
        (2)逃跑的人没有罪过,那么后世做国君与臣子的,都会用于国不利的名义来仿效我逃跑。
         
        【得分点】(1)“骤”,屡次、多次;“谏”,进言规劝;“患”,厌恨;“贼”,杀害。
         
        (2)“遁者”,逃跑的人;“为”,做;“效”,仿效。
         
        【参考译文】
         
        读书人有杀身成仁、舍身犯难而取义的,为坚守气节和伦理,不惧怕死亡的危险,所以能够在他死后名声传播于后世。没有勇敢果断的精神,谁人能够做到这样?
         
        楚人攻伐陈国,陈国西门被烧毁,于是便命陈国的降民修理西门。孔子经过这里,在车上没有手扶横木表示敬意。子路说:“按照礼节,在车上遇见三人经过时就要下车,遇见两人经过时就要扶轼表示敬意。今天陈国修城门的人数众多,先生您为何不扶轼表示敬意?”孔子说:“我听说过:国家灭亡却不知道,这是不智;知道了却不斗争,这是不忠;忠于国却不殉死,这是不廉。现在陈国这些修城门的人,不能实行其中一条,所以我不用扶轼向他们表示敬意。”
         
        宋襄公兹父是宋桓公的太子,宋桓公还有个后妻所生的儿子,叫公子目夷,桓公很喜爱他。兹父因为父亲宠爱目夷,就向宋桓公请求说:“请让目夷立为嗣君,我做他的国相来辅助他。”桓公问:“为什么呢?”兹父回答说:“我的舅家在卫国,很疼爱我,如果最终立我为嗣,就不能前往,不能再去卫国,这是背弃了母亲。况且我知道自己才能也不足以居于目夷之上。”桓公便同意了他。桓公将要立公子目夷为嗣君,目夷推辞说:“兄长立为嗣君而弟在下位,这是符合礼义的。如果弟弟立为嗣君而兄在下位,就不符合礼义。不符合礼义的事却要我来做,我将要出逃。”于是他就逃到了卫国,兹父随后也跟他到了卫国。过了三年,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如果你不回来,将使我忧愁而死。”兹父这才返回,桓公又立他为嗣,让他做太子,然后目夷也回国了。
         
        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厌恨他,派力士鉏麑去杀害他。鉏麑早晨前往,看见赵宣子寝室的门打开了,赵宣子衣冠穿戴整齐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便坐在那里打盹。鉏麑退出来,叹息说:“不忘谦恭礼敬,是百姓的主心骨。杀害百姓的主心骨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是不守信用,有其中一条,还不如死了吧。”于是,他就头撞槐树而死。
         
        楚国将与吴国开战,楚军兵少而吴军兵多,楚国将军子囊说:“我们攻击吴国必定失败,使国君受辱,使国土受损,是忠臣不忍心做的。”他便罢兵撤退。回到了国都郊外,他派人向国君复命说:“请求赐我一死。”国君说:“你之所以逃跑,是为了对国家有利。而今看来确实有利,你不必死。”子囊说:“逃跑的人没有罪过,那么后世做国君与臣子的,都会用于国不利的名义来仿效我逃跑。如果像这样,那么楚国终究会成为天下的弱国了。我请求赐死。”他退下来就伏剑自尽。国君说:“果真如此,就让我成全你的大义。”于是就为他做了三寸厚的桐木棺材,把铁砧放在棺材之上,以此在国都向众人宣示。
         



        相关文言文练习
        《说苑·奉使·陆贾从高祖定天下》《说苑·尊贤》(三)
        《说苑·政理·鲁有父子讼者》《说苑·臣术》
        《说苑·建本》《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
        《说苑·尊贤》(二)《说苑·尊贤》
        《说苑·君道》《说苑·复恩》
        《说苑·政理》(二)《说苑·杂言》
        《说苑·贵德》《说苑·敬慎》
        《受人者畏人》《说苑·至公》
        《师旷论学》《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齐桓公见小臣稷》
        《弦章辞鱼》《说苑·介子推不受禄》
        《说苑·奉使》《史记·南越列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