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戴名世《吴他山诗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戴名世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游四方,往往闻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所歌谣,虽其辞为方言鄙语,而亦时有意义之存。其体不出于比、兴、赋三者。乃知诗者,出于心之自然者也。世之士多自号为能诗,而何其有意义者之少也!盖自诗之道分为门户,互合訾謷,意中各据有一二古人之诗以为宗主,而诋他人之不能知。是其诗皆出于有意,而所为自然者,已汩没于分门户、争坛坫之中,反不若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出于自然,而犹有可观者矣。又其甚者,务为不可解之辞,而用事则取其僻,用字则取其奇,使人茫然不知所谓,而不知者以博雅称之。以此为术,而安得有诗乎?此诗之一变也。
        他山吴氏,年近八十矣,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因相与论诗。余曰:“君之诗宗何代乎?曰:“否。”“僻事以为奥,奇字以为古乎?”曰:“否。”“然则君之诗可观矣。”因出以示余。余为择别其合者若干首。他山晼晚不遇,策杖行吟,时时惧其诗之不传,盖犹不能忘情于名者。余与世论诗多不合,而独喜他山所见略与余同,而他山顾欲得余言以为重。盖余昔读书山中,时当初夏,百鸟之噪于檐际者不绝也。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余也方为黄鸟之远去,而他山犹欲争名于燕雀啁啾之间乎?他山曰:“吾以待之后也。”因书而归之。
        (选自清·戴名世《吴他山诗序》)
        (注):①坛坫:古时盟会的场所。 ②晼晚:日将西,日将暮。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其辞为方言鄙语               鄙:轻视
        B.盖自诗之道分为门户,互合訾謷         訾謷:攻讦,诋毁
        C.然则君之诗可观矣               观:欣赏
        D.因书而归之                  归:赠给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诋他人之不能知 /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已汩没于分门户、争坛坫之中 / 师不必贤于弟子
        C.而不知者以博雅称之 /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D.因出以示余 /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   )
        A.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B.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C.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D.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10.下列句子全都体现作者认为“他山犹欲争名”的一组是(   )
        ① 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
        ② 僻事以为奥
        ③ 奇字以为古
        ④ 然则君之诗可观矣
        ⑤ 他山顾欲得余言以为重
        ⑥ 吾以待之后也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③④⑥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戴名世为吴他山的诗集所写的序言,其中,作者也谈到诗歌创作的主张。
        B.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农夫细民之歌谣,并将其定位为方言鄙语,认为其一无是处。
        C.吴他山年近八十,过来拜访作者。作者与之论诗,觉得他的诗颇有可观的地方。
        D.作者婉转地讽刺了吴他山与当世之人争名的做法。对此,吴他山是不予认可的。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务为不可解之辞,而用事则取其僻,用字则取其奇,使人茫然不知所谓。
        (2)他山晼晚不遇,策杖行吟,时时惧其诗之不传,盖犹不能忘情于名者。
        13.作者在选文中提出了哪些与诗歌创作有关的见解主张?
         
         
         
        答案:
        7.A
        8.A
        9.B
        10.C
        11.B
        12.(1)非要选用(让人)不可理解的词语,而在运用史事典故的时候,就一定选取那些偏僻(不大为人所知)的,(诗中)用的字则一定选用那些奇怪(不常见)的,让人茫茫然(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说了什么。
        (2)人到暮年的吴他山,没(因自己的才华)受到重用,拄着拐杖,边走边吟(自己写的诗),时时刻刻担心自己的诗歌不会流传后世,大概还是摆脱不了要扬名后世的想法。
        13.(1)作者主张诗应“出于心之自然”,反对为了博取声名而有意为诗。
        (2)作者以为有意为诗,必然流于无病呻吟,矫揉造作,模拟剽窃。
        (3)作者认为看到的某些作品,远不如“农夫细民”之作来的“自然”。
        【分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鄙:轻视”错误。“虽其辞为方言鄙语”的意思是“虽然它的言辞是方言俚语”,所以“鄙”的意思是“粗俗”。
        故选A。
        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两个“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比。
        C.第一个“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然而;第二个“而”,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就。

        D.第一个“以”,介词,把;第二个“以”,介词,用。

        故选A。
        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黄鹂”做“来”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选项C;“百”修饰“鸟”,中间不能断开,“百鸟”做“喑”的主语,排除选项AD。

        故选B。
        句子翻译:一天,一只黄鹂飞来,啼鸣数声婉转悠扬,百鸟都不出声了,不久争着驱逐让它离开,又一起像刚才一样鸣叫。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②“僻事以为奥”是作者谈论诗作的特点。③“奇字以为古”是作者谈论诗作的特点。④“然则君之诗可观矣”是对他山诗作的评价。这三点都是在谈“诗歌”,没有涉及“争名”。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认为其一无是处”错误,由原文“余游四方,往往闻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所歌谣,虽其辞为方言鄙语,而亦时有意义之存”可知,我游历四方,往往听到普通百姓表达思想情感的歌谣,虽然它的言辞是方言俚语,可在当时也有存在的意义。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在当时也有存在的意义,并不是一无是处。

        故选B。

        翻译:
        我游历四方,往往听到普通百姓表达思想情感的歌谣,虽然它的言辞是方言俚语,可在当时也有存在的意义。它们的体式不是从比、兴、赋三者中脱出的。才知晓诗歌应该从内心中自然而然地流出。世间的士人很多自称能够作诗,可是为什么有意义的诗很少呢?大概自从诗歌的学说分为同宗派,就相互诋毁,心中各自据有一两位古人的诗把它作为宗主,反而诋毁别人不能知晓。这些诗都是刻意为之,而所做的自然流露情感的诗,已经淹没在争夺宗派盟主之中,反而不如普通百姓提倡的表达思想情感的诗出于自然,还有可以欣赏的地方。还有那更过分的:一定要写不能理解的文辞,用典就要求取那生僻的,用字就要求取那奇怪的,让人茫然不知道所说的是什么,而不知晓的人却用广博文雅称赞他们。把这些作为方法,怎么能够得到好诗呢?这是写诗的一个变化。
        吴他山年龄将近八十,拄着拐杖到姑苏寓舍来拜访我,于是和他一起谈论诗歌。我说:“您的诗,尊奉什么派别吗?答:“没有。”“引用生僻的典故把它看作深奥,采用奇怪的字把它看作古拙吗?”答:“不。”“既然如此,那么您的诗可以欣赏了。”于是拿出诗把它给我看。我给他选择区别于其他人的,符合没有宗主、不奇不奥的若干首诗。他山年岁很大,不被人了解,拄着杖杖行走吟咏,时时惧怕他的诗歌不能流传,大概还不能对声名忘怀。我和当世之人论诗看法多有不合,却唯独喜欢他山的见解和我大略相同,他山只想得到我的话,并把我的话认为是重要的。昔日,众人在山中读书,当时正值初夏,屋檐下百鸟聒噪之声不绝。一天,一只黄鹂飞来,啼鸣数声婉转悠扬,百鸟都不出声了,不久争着驱逐让它离开,又一起像刚才一样鸣叫。我正为黄鸟远远离开而惋惜,而他山还想在燕雀鸣叫之间争夺名声吗?他山说:“我用它等待理解我的后来人。”因而写了这篇序赠送给他。
         



        相关文言文练习
        戴名世《忧庵记》戴名世《金知州传》
        戴名世《有明历朝小题文》序戴名世《与洪孝仪书》
        戴名世《方舟传》戴名世《醉乡记》
        戴名世《与余生书》《褐夫字说》
        戴名世《蓼庄图记》《左忠毅公传》
        戴名世《鸟说》戴名世《盲者说》
        戴名世《先君序略》戴名世《与刘言洁书》
        戴名世《与刘大山书》《先君序略》
        《一壶先生传》戴名世《河墅记》
        戴名世《穷鬼传》《钱神问对》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