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完璧归赵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
        (一)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壁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奏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壁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节选自明代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9.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如因而厚遇之。遇:对待
        B.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曲:歪曲
        C.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僇:通“戮”
        D.一胜而相如族。族:灭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B.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C.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D.大王弗与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1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叙述了蔺相如智慧而巧妙的与秦王周旋,最终实现完璧归赵。
        B.选文(二)翻新立意,作者对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做法提出非议。
        C.选文(二)辩清“曲”“直”两字,虽“完璧归赵”,却使秦负曲。
        D.选文(二)是一篇论述文,语言精当,议论精辟,论证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2)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
         
         
        答案:
        9.B
        10.C
        11.C
        12.(1)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2)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B项,曲:理亏。句意: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理亏在秦。
        故选B。
        10.
        本题考查考生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做好本题,要掌握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①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②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③ 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
        句子大意是: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一璧”修饰“故”,“一璧故”作“以”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于国”是“就死”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C项,“却使秦负曲”错误,原文“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意思是,使秦理直,而赵理亏。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关注得分点:
        (1)见……于,表被动;负,辜负,对不起;间,从小路。
        (2)固,本来;十五城秦宝也,判断句,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
        参考译文:
        (一)
        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的大典礼,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会把璧送来。如今凭着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我愿意接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侍从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机说:“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
        (二)
        而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赵国送去玉璧而秦国不给城,理亏在秦。秦国给城而赵国收回了玉璧,理亏在赵。要想使秦国理屈,则不如放弃玉璧;害怕失去玉璧,则不如不给。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划给了城池,又设九宾之仪典,斋戒之后才接受玉璧,其势已是不得不给城的了。如果秦王得到了璧而不给城,相如便可上前陈述:“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这璧不就是赵国的一块玉璧吗?而十五座城池是秦国的宝物。现在假如大王以一块璧的缘故,而抛弃了十五座城池,十五城的百姓,都会深深怨恨大王象草芥一样抛弃了他们。大王不给城,而骗去了赵国的璧,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失信于天下,我请求死在这里,以表明大王的失信。”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玉璧。而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藏璧逃离,从而使理直的一方归于秦国呢?  
        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关系破裂啊。假如秦王怒斩相如于市上,再派武安君率十万大军逼临邯郸,责问璧的去向以及赵国的失信,一次获胜可使相如灭族,再次获胜玉璧终究还得属于秦国。



        相关文言文练习
        《史记·世家·郑》《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孝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三篇对比
        《史记·吕不韦列传》(二)《史记·刘敬传》
        《史记·准阴侯列传》《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史记·乐毅列传·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史记·平准书第八》
        《史记·鲁仲连传》(二)《史记·苏代传》
        《史记·李斯列传》(二)《史记·平淮书》
        《史记·田仁传》《史记·田儋传》
        《史记·伍子胥列传》《史记·戎王使由余于秦》
        《李牧守边》《史记·淮阴候列传》
        《史记·鲁仲连传》《史记·张廷尉释之者》(二)
        《史记·三王世家》《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史记·朝鲜列传》《史记·燕召公世家》
        《史记·孔子世家》(四)《史记·管晏列传》(三)
        《史记·孔子世家》(三)《史记·张骞出使西域》
        《史记·叔孙通传》《史记·乐毅传》(二)
        《史记·司马穰苴传》《史记·张良传》
        《史记·卫青传》《史记·穰侯列传》(二)
        《史记·苏秦列传》(二)《史记·曹相国世家》(二)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史记·游侠列传·郭解传》(二)
        《史记·灌将军夫者》《史记·老子传》
        《史记·彭越传》《史记·货殖列传序》(二)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史记·春申君列传》《史记·货殖列传》(二)
        《魏公子列传》(三)《史记·孝景本纪》《大史公自序》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