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时顺昌受围已四日,金兵益盛》《宋史·刘锜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纪事本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时顺昌受围已四日,金兵益盛,乃移砦于东村。锜遣骁将阎充募壮士五百,夜斫其营。兀术闻之,即骑急行,率十万众来援。
        锜会诸将问计,或言:“今已屡捷,宜乘此势,具舟全军而归。”锜曰:“朝廷养兵十五年,正为缓急之用,况已挫敌锋,军声方振,纵众寡不侔,当有进无退。且敌营甚迩,而兀术又来,吾军一动,彼蹑其后,则前功俱废。使敌侵轶两淮,震惊江、浙,则平生报国之志反成误国之罪。”众皆感动思奋,曰:“惟太尉命。”锜募得曹成等二人,谕之曰:“遣汝作间,事成重赏。第如我言,敌必不汝杀。今置汝绰路骑中,遇敌则佯坠马,为敌所得。敌帅问我何如人,则曰:太平边帅子、喜声伎,朝廷以两国讲和,使守东京,图逸乐耳。”已而二人果遇敌被执,兀术问之,对如前。兀术喜曰:“此城易破耳。”即鹅车炮具不用。明日,锜登城,望见二人来,缒而上之,乃敌械系成等归,以文书一卷系于械。锜惧惑军心,立焚之。
        锜遣耿训以书约战。兀术怒曰:“刘锜何敢与我战!以吾力破汝城,直用靴尖超倒耳。”训曰:“太尉非但请与太子战且谓太子必不敢济河请献浮桥五所济而大战。”兀术曰:“诺。”迟明,锜果为五浮桥于颍河上,且毒颍上流及草中。敌严阵以待,诸茵各居一部。众请先击韩将军,锜曰:“击韩虽退,兀术精兵尚不可当。宜先击兀术,术一动则余无能为矣。”时天大暑,敌远来疲惫,人马饥渴,食水草者辄病,往往困乏。锜士气闲暇,军皆番休,按兵不动。逮申时,敌力疲气索、忽遣数百人出西门接战、俄遗数千人出南门、戒令切喊,但以锐矛犯之。统制官赵搏身中数矢,战不背已,士殊死斗,入其陈,故大败。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有删改)
        材料二:
        刘锜宇信叔、德顺军人,沪川军节度使仲武第九子也。美仪状,射,声如洪钟。尝从仲武征讨,牙门水斛满,以箭射之,拔箭水注、随以一矢窒之,人服其精。高宗即位,录仲武后,锜得召见,奇之。为陇右都护,与夏人战屡胜、夏人儿啼,辄怖之日:“刘都护来!’
        (选自《宋史•刘锜传》)
        [注]①顺昌:地名,宋军所守之城。②砦:同“察”,营杂。③锜:宋军将领刘锜。④侔:等同。⑤趣:踢。
        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太尉非A但请B与太子战C且谓太子D必不敢E济河F请献浮桥G五所H济而大战。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即趣骑急行”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趣”的含义相同。
        B.“即置鹅车炮具不用”与“今以钟磬置水中”(《石钟山记》)两句中“置”的含义不同。
        C.“兀术精兵尚不可当”与“君当作磐石”(《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当”的含义不同。
        D.“善射”与“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并序》)两句中“善”的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顺昌被围困已经四天,金兵越来越多,刘锜派猛将阎充招募五百名壮士,在夜里袭击了金兵的营垒。
        B.曹成等两个人果然遇到了金兵、被金兵抓住,金兀术审问他们,并相信了他们的话,自以为攻城很容易。
        C.刘锜烧掉了金兵绑在曹成等两个人身上的文书,因为这些文书的内容惑乱了军心,使刘锜非常生气。
        D.宋军统制官赵樽身中数箭,仍然不停止战斗,士兵们也殊死作战,杀入敌阵,大败金兵,取得胜利。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已屡捷,宜乘此势,具舟全军而归。(4分)
        (2)遣汝作间,事成重赏。第如我言,敌必不汝杀。(4分)
        14.在南宋历史上,后人多推崇“刘锜之谋”,文中“刘锜之谋”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3分)
         
         
         
        答案:
        10.CFH[(原文标点)太尉非但请与太子战,且谓太子必不敢济河,请献浮桥五所,济而大战。]
        11.A(A项,第一个“趣”同“趋”,趋向、奔赴;第二个“趣”同“取”,取得。B项,第一个“置”,舍弃;第一个“置”,放置。C项,第一个“当”,抵挡、阻挡;第二个“当”,应当。D项,第一个“善”,擅长;第二个“善”,羡慕)
        12.C(“因为这些文书的内容惑乱了军心,使刘锜非常生气”错误,由原文“锜惧惑军心,立焚之”可知,应该是刘锜害怕这些文书的内容会惑乱军心,立刻烧掉了这些文书)
        13.(1)现在我军已经屡次取得胜利,应该趁着这种气势,准备船只,保全军队返回。
        (2)派你们两个去做间谍,事情完成后重赏你们。你们只管按我说的做,敌人必定不会杀你们。[第(1)小题关键点:乘,趁着;具,准备;全,保全。第(2)小题关键点:间,间谍;第,只管;不汝杀,不会杀你们,宾语前置。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大意1分]
        14.①刘锜派出间谍迷惑敌人,使敌人放松警惕。②刘锜派遣耿训诱敌过河,且预先投毒,削弱敌人的战斗力。③刘锜以逸待劳,突然袭击,抓住战机打击敌人主力。(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得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当时,顺昌城被围困已经四天了,金兵越来越多,于是金人将营垒转移到了东村。刘锜派猛将阎充招募五百名壮士,在夜里袭击了金兵的营垒。金兀术听说这件事后,立刻驱马疾驰,带领十万军队前来救援。
        刘锜召集众将领询问用兵之计,有的将领说:“现在我军已经屡次取得胜利,应该趁着这种气势,准备船只,保全军队返回。”刘锜说:“朝廷养兵十五年,正是在国家危急的时候用,况且我们已经挫败了敌人的前锋部队,军队的声势刚刚有所振奋,即使敌军和我军的数量多少不等同,也应当只进不退。况且敌人的营垒离我们很近,如果金兀术再来的话,我们的军队一旦调动,他们在我们后面追赶,那么我们以前的胜利全都白费了。如果敌人侵占、袭击两淮地区,那么江、浙两地就会震动、恐惧,这样我们平生的报国理想反而变成了贻误国家的罪责。”大家都非常感动,都想打击金兵,说:“我们听太尉您的命令。”刘锜招募曹成等两个人,对他们说:“派你们两个去做间谍,事情完成后重赏你们。你们只管按我说的做,敌人必定不会杀你们。现在把你们编入军中巡逻的骑兵队伍中,遇到敌兵就假装从马上掉下来,被敌人抓住。如果金兵将领问我是怎样的人,你们这样说:(刘锜)是边疆守将的儿子,喜好歌舞艺伎,朝廷因为宋、金讲和,派他守卫东京,他只知道安逸享乐。”不久,曹成等两个人果然遇到了金兵,被金兵抓住,金兀术审问他们,他们按照刘锜之前告诉他们的话回答。金兀术高兴地说:“这座城容易攻破了。”当即舍弃(攻城用的)战车和炮车,不用(它们)。第二天,刘锜登上城墙,远远地看见曹成等两个人回来了,用绳子将他们吊上城墙,捆绑他们两个人的是金兵的用具,金兵把一卷文书绑在这些器具上。刘锜害怕这些文书的内容会惑乱军心,立刻烧掉了这些文书。
        刘锜派遣耿训带着战书跟金兵约定作战的时间。金兀术怒气冲冲地说:“刘锜怎么敢和我作战。凭借我的力量攻破你们的城池,只要用我的靴子就可以踢倒他。”耿训说:“太尉不但请求和太子您作战,而且说太子您一定不敢渡河,先给您搭五座桥,渡过河之后再大战一场。”金兀术答应说:“好的。”第二天天快亮时,刘锜果然在颍河上搭了五座浮桥,并且在颍河的上游和水草中投放毒药。金兵严阵以待,金兵的各位将领各领一支队伍。各位将领请求先攻打韩将军的部队,刘锜说:“虽然攻打韩将军的部队对方会败退,(但)金兀术的精锐部队我们还是抵挡不住。应该先攻打金兀术的队伍,金兀术部队一败退,金兵余下的部队就不行了。”当时天气很热,敌人远道而来非常疲惫,人马饥渴,喝了水的都得了病,都很困顿疲乏。刘锜的士兵却很悠闲,军队轮换休息,按兵不动。等到申时,金兵疲劳,气势已弱,刘锜突然派出几百士兵出西门迎战,不久又派出几千人出南门,命令他们不要喊叫,只用锋利的斧子砍杀敌兵。统制官赵樽身中数箭,仍然不停止战斗,士兵们也殊死作战,杀入敌阵,大败金兵。
        材料二:
        刘锜字信叔,是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是沪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的第九个儿子。(刘锜)外表出众,擅长射箭,声如洪钟。他曾经跟随父亲刘仲武征战,牙门上的水斛满了,刘锜用箭射去,拔箭出来,水如注涌,他随即射出一支箭堵住,众人叹服他的技艺精湛。宋高宗即位后,录用刘仲武,刘锜也得以被召见,高宗认为刘锜很不一般,让他做了陇右都护。刘锜与夏人交战屡次获胜,夏人的孩子啼哭,夏人就吓唬孩子说:“刘都护来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纪事本末·至道建储》(二)《宋史纪事本末·至道建储》
        《宋史纪事本末·夏元昊拒命》(三)《神宗熙宁二年,以王安石参知政事》
        《宋史纪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三)《宋史纪事本末·浚六塔二股河》
        《宋史纪事本末·蜀盗之平》《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四)
        《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二)《宋史纪事本末·宗泽传》
        《宋史纪事本末·宗泽守汴》《宋史纪事本末·契丹和战》
        《宋史纪事本末·顺昌柘皋之捷》《宋史纪事本末·夏元昊拒命》(二)
        《宋史纪事本末·吴玠兄弟保蜀》《宋史纪事本末·庆历党议》
        《宋史纪事本末·北伐更盟》《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三)
        《宋史纪事本末·郝经之留》《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三)
        《宋史纪事本末·李纲辅政》(二)《宋史纪事本末·学校科举之制》
        《宋史纪事本末·李纲辅政》《宋史纪事本末·岳飞规复中原》
        《宋史纪事本末·帝遣曹彬等将,兵伐江南》《宋史纪事本末·平荆湖》
        《宋史纪事本末·夏元昊拒命》《宋史纪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二)
        《宋史纪事本末·平江南》《宋史纪事本末·太祖代周》
        《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三)《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二)
        《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二)《宋史纪事本末·文谢之死》
        《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二)《宋史纪事本末·仁宗景祐元年冬十月》
        《宋史纪事本末·太宗致治》《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
        《宋史纪事本末·王安石变法》(二)《宋史纪事本末·金人渡江南侵》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