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凡骑兵与步兵战者》《唐太宗李卫公问对》阅读练习及答案

        百战奇略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凡骑兵与步兵战者,若遇山林、险阻、陂泽之地,急去,是必败之地,勿得与战。欲战者,须得平易之地,进退无碍,战则必胜。法曰:“易地则用骑。”唐庄宗救赵,营于野河北。梁将王景仁所将兵多,晋军望之色动。周德威勉其众曰:“此汴、宋佣贩耳。”退而告庄宗曰:“梁兵甚锐,宜少退以待之。”庄宗曰:“吾提孤兵出千里,利在速战。”德威曰:“不然。吾之取胜,利在骑兵。今吾军于河上,非吾用长之地也。”庄宗不悦,退卧帐中,诸将无敢入见者。德威乃谓监军张承业曰:“王怒老将。不速战者,非怯也。使梁得舟筏渡河,吾无类矣。不如退军鄗邑,诱敌出营,扰而劳之,可以策胜也。”承业入言曰:“德威老将知兵,愿无忽其言。”庄宗遽起曰:“吾方思之尔。”已而,德威获梁游兵,问景仁何为。曰:“治舟数百,将以为浮梁。”德威乃与俱见。庄宗笑曰:“果如公所料。”乃退军鄗邑。德威乃晨遣骑三百扣梁营,自以劲兵三千继之。景仁怒悉以其军出与德威转斗至于鄗南。庄宗策马登高望而喜曰:“平原可前可却,真吾制胜之地也。”乃使人告德威曰:“吾当为公先,公可继进。”德威谏曰:“梁军轻出而远来,必不暇赍粮糗;不及日午,人马饥渴,其军必退。退而击之,必获胜焉。”至申时,梁军中尘起,德威鼓噪而进,梁军大败。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太公云:‘以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墓险阻。’又孙子云:‘天隙之地,丘墓故城,兵不可处。’如何?”靖曰:“用众在乎心一,心一在乎禁祥去疑。倘主将有所疑忌,则群情摇;群情摇,则敌乘衅而至矣。安营据地,便乎人事而已。若涧、井、陷、隙之地,人事不便者也,故兵家引而避之,防敌乘我。丘墓故城,非绝险处,我得之为利,岂宜反去之乎?太公所说,兵之至要也。”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晋:唐庄宗是五代后唐皇帝李存勖,他此时为晋王,尚未称帝,故此处称晋。②靖:即唐代名将李靖,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③祥:妖祥,凶灾,妖异。这里泛指占卜等迷信活动。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景仁A怒B悉C以其军D出E与德威F转斗G至于H鄗南。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色,文中指脸上的表情,与《琵琶行(并序)》中“年长色衰”的“色”意思相同。
        B.无类,犹言无遗类,意思是无幸存者,与“有教无类”中的“无类”意思不同。
        C.何为,做什么,与《答司马谏议书》“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的“何为”意思不同。
        D.心一,文中指心志专一,与《荀子·劝学》“用心一也”的“心一”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德威与庄宗在对敌作战方略上有严重分歧,周德威认为敌强我弱,且河上不便于发挥骑兵的长处,主张“退而待之”,庄宗则主张速战速决。
        B.周德威通过监军张承业来劝说庄宗,不久,周德威抓获了后梁游兵,得知王景仁已造船数百艘,将用来搭设浮桥渡河,庄宗于是下令退军到鄗邑。
        C.周德威派遣三百骑兵前往梁营挑战,亲率三千精兵随后跟进,引诱敌军到平原之地,不到午时,敌军人饥马乏,欲退军,他乘机猛攻,大败梁军。
        D.周德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在运动中寻找战机,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不愧是知兵老将;梁军虽强,但主将不察敌情,轻敌冒进,实败于自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如退军鄗邑,诱敌出营,扰而劳之,可以策胜也。
                  
        (2)倘主将有所疑忌,则群情摇;群情摇,则敌乘衅而至矣。
                  
        14.材料二中太公认为步兵和车骑作战时,一定要依靠险阻地形。据此分析材料一中梁将王景仁战败的原因。(3分)
         
         
        答案:
        10.BEG(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及以上不得分)
        【解析】原文标点:景仁怒,悉以其军出,与德威转斗,至于鄗南。
        11.A【解析】A“年长色衰”的“色”意思是妇女的美好容貌,与文中指脸上的表情意思不同。B“有教无类”中的“无类”意思是不分类别。C“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的“何为”意思是为什么。D正确。
        12.C【解析】“不到午时,敌军人饥马乏,欲退军”错,“不及日午,人马饥渴,其军必退”是周德威的推测,实际是“至申时,梁军中尘起”,即午后三至五点,梁军才退军。
        13.(1)不如退兵到鄗邑,引诱敌人脱离营垒,骚扰他们使其疲惫不堪,然后就可以运用计谋战胜了。(译出大意给2分,“劳”“以”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倘若主将有所疑忌,那么广大士卒的心意就会动摇;广大士卒心意一动摇,那么敌人就会乘着有嫌隙(争端)而进攻。(译出大意给2分,“摇”“衅”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①王景仁没有守住野河这一地形优势。
        ②被周德威引诱到平原地带利用骑兵优势打败。(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大凡骑兵对步兵作战时,如果遇到山林险隘、山坡沼泽的地形,就要快速离开此地,因为这是对骑兵作战不利而易取败的不利地形,不可在此种地域对敌交战。如要对敌交战,必须选择开阔平坦的地域,(这种地域)进退没有阻碍,战则必胜。兵法说:“在开阔平坦的地域作战,就要使用骑兵。”唐庄宗李存勖率兵救赵,在野河北扎营。梁将王景仁所率之兵多,晋军看到对方兵多有些畏怯失色。周德威勉励部队说:“梁军不过是汴州、宋州一带的雇工、小贩组成的乌合之众而已。”但德威回到帐中向庄宗报告说:“梁军很精锐,应当稍稍退后来等待时机。”庄宗说:“我率孤军千里而来,利于速战速决。”德威说:“并非这样。我军赖以取胜的有利条件在于骑兵。现在我军扎营在河边,这不是便于发挥我军长处的地方啊。”庄宗不高兴,回到帐中卧床休息,众将无人敢入帐请求进见。周德威只好对监军张承业说:“晋王生我气了。我不主张速战速决,并不是因为我畏敌怯战。假使梁军得到船筏渡过河来,我们将无一幸存了。不如退兵到鄗邑,引诱敌人脱离营垒,骚扰他们使其疲惫不堪,然后就可以运用计谋战胜了。”承业入见说:“德威老将,深知用兵打仗,希望您不要忽视他的意见。”庄宗听后立即坐起说:“我正思考这个问题呢。”不久,德威抓获了后梁的巡哨兵,问他王景仁现今在做什么。他说:“已经建造了数百艘船,将用来搭设浮桥(渡河)。”德威于是带这个梁兵一起去见晋王。庄宗笑着说:“果然如你所料。”于是下令退军到鄗邑。周德威于是在早晨派出三百骑兵前往梁营挑战,他亲自率领三千精兵随后跟进。王景仁大怒,率领梁军全部出击,同周德威部转战,进至鄗邑之南。庄宗策马登上高处观察敌阵,高兴地说:“此地平原既便于前进,又便于退却,真是我们战胜敌人的好地方。”于是派人告诉德威说:“我应该在你之前进攻,你可随后跟进。”德威劝阻说:“梁军轻装远来同我辗转交战,必定来不及携带干粮;等不到中午,就会人饥马乏,其军必定退却。乘其退却而攻击他们,一定能获得胜利。”到午后三至五点时分,梁军阵地(因人马后退)烟尘大起,德威乘机擂鼓呐喊,发起猛烈攻击,梁军大败。    
        材料二:
        太宗说:“太公说:‘用步兵和车骑作战时,一定要依靠丘陵墓穴等险阻地形。’又孙子说:‘天隙之地,丘陵墓穴及旧城废墟的地方,军队不可停留。’为什么呢?”李靖说:“使用士卒在于心志专一,心志专一在于禁止迷信活动和消除疑虑。倘若主将有所疑忌,那么广大士卒的心意就会动摇;广大士卒心意一动摇,那么敌人就会乘着有嫌隙(争端)而进攻。安营扎寨的地方,要便于人事。像绝涧、天井、天陷、天隙等地形,是人事不便利的地方,所以兵家要带领军队避开这种地方,防备敌人乘我(不便而进攻)。丘陵墓穴和旧城废墟的地方,不是极险之地,如我们得到它能变为有利之处,难道应该反而离开它吗?太公所说的,是用兵时至关重要的。”
         



        相关文言文练习
        《战国赵将李牧, 常居雁门, 备匈奴》《宋史·陈禾传》
        《新唐书·欧阳询传》《新唐书·秦琼传》
        《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百战奇略·不战》
        《百战奇略·雪战》《孙子兵法·始计》《百战奇略·谋战》
        《百战奇略·雪战》《李愬谋袭蔡州》《孙子兵法·地形》《百战奇略·地战》
        《武王问太公曰》《凡兴兵伐敌》《梁书·陶弘景传》
        《后汉书·孔僖传》《百战奇略·粮战》《汉书·食货志》
        《百战奇略·凡敌人强盛》《宋史·刘温叟传》
        《宋书·萧惠开传》《汉书·车千秋传》
        《凡欲征伐,先用间谍》《《宋史》云:张齐贤知代州》《新唐书·李鄘传》
        《资治通鉴·肥水之战》《凡敌人远来气锐,利于速战》《通鉴纪事本末·桓温伐燕》
        《凡行兵之法,斥候为先》《宋史·宋汝为传》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百战奇略·守战》《宋书·傅弘之传》
        曾国藩《召悔》《周书·辛昂传》
        《百战奇略·势战》《十七史百将传·晋杜预》《宋史·杨察传》
        《明史·毛羽健传》《北史·韩褒传》
        苏洵《木假山记》《隋书·裴政传》
        《凡战,所谓势者,乘势也》《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凡追奔逐北,须审真伪》《唐太宗讨薛仁杲》《旧唐书·薛仁杲传》
        《三国志·刘晔传》《凡战,若我众敌寡》《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六韬·龙韬·励军》《百战奇略·难战》欧阳修《与荆南乐秀才书》
        《华阳国志·陈寿传》《百战奇略·罚战》《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三国志·贾诩传》(二)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