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相
(宋)苏洵
古之善观人之国者,观其相何如人而已。议者常曰:将与相均。将特一大有司耳,非相侔也。国有征伐,而后将权重;有征伐无征伐,相皆不可一日轻。相贤耶,则群有司皆贤,而将亦贤矣;将贤耶,相虽不贤,将不可易也。故曰:将特一大有司耳,非相侔也。任相之道与任将不同。为将者大概多才而或顽钝无耻,非皆节廉好礼不可犯者也。故不必优以礼貌,而其有不羁不法之事,则亦不可以常法御。何则?豪纵不趋约束者,亦将之常态也。武帝视大将军,往往踞厕;而李广利破大宛,侵杀士卒之罪,则寝而不问。此任将之道也。若夫相,必节廉好礼者为也,又非豪纵不趋约束者为也,故接之以礼而重责之。
古者相见于天子,天子为之离席起立。在道为之下舆,有病亲问,不幸而死,亲吊待之,如此其厚。然其有罪亦不私也。夫接之以礼,然后可以重其责而使无怨言;责之重,然后接之以礼而不为过。礼薄而责重,彼将曰:主上遇我以何礼,而重我以此责也,甚矣。责轻而礼重,彼将遂弛然不肯自饬。故礼以维其心,而重责以勉其怠。而后为相者,莫不尽忠于朝廷而不恤其私。
吾观贾谊书,至所谓长太息者,常反复读不能已。以为谊生文帝时,文帝遇将相大臣,不为无礼,独周勃一下狱,谊遂发此。使谊生于近世,见其所以遇宰相者,则当复何如也?天子御坐,见宰相而起者有之乎?无矣。在舆而下者有之乎?亦无矣。天子坐殿上,宰相与官趋走于下,掌仪之官名而呼之,若郡守召胥吏耳。虽臣子为此亦不过。然尊尊贵贵之道,不若是亵也。
夫既不能待之以礼则罪之也吾法将亦不得用何者不果于用礼而果于用刑则其心不服。且吾闻之,待以礼而彼不有效以报其上,重其责而彼不自勉以全其身,安其禄位,成其功名者,天下无有也。彼人主傲然于上,不礼宰相以自尊大者,孰若使宰相自效以报其上之为利?宰相利其君之不责而丰其私者,孰若自勉以全其身?安其禄位,成其功名之为其福,吾又未见去利而就害,远福而求祸者也。
(有删改)
1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相侔也 侔:相等
B.而不恤其私 恤:考虑
C.在舆而下者有之乎 下:下车
D.掌仪之官名而呼之 名:名称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古之善观人之国者 鹏之徙于南冥也
B.则群有司皆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责轻而礼重 弃甲曳兵而走
D.且吾闻之 穷且益坚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任相》议论的是如何任用宰相的问题,这篇文章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得层次分明、鲜明透彻,颇有说服力量。
B.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只要看看宰相是什么样的人就行了。“古之善观人之国者,观其相何如人而已”,开篇就简单明确地把“相”的重要性点了出来。
C.本文认为任相之道与任将之道是不同的,作者用汉武帝对“将”的事实来证明对“将”要优以礼貌,“将”犯了错误,也不要用“常法”去要求。
D.作者认为“礼”与“责”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他提出“任相”的方法有二:一是以礼去尊重他;一是以“重责”去控制他。
2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既不能待之以礼则罪之也吾法将亦不得用何者不果于用礼而果于用刑则其心不服
2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尊尊贵贵之道,不若是亵也。
(2)不礼宰相以自尊大者,孰若使宰相自效以报其上之为利?
答案:
18.D
19.C
20.C
21.夫既不能待之以礼/则罪之也/吾法将亦不得用/何者/不果于用礼/而果于用刑/则其心不服
22.(1)但(按照)尊敬受尊敬的人、看重高贵的人的原则,也不能像这样被侮辱啊!
(2)不礼遇宰相来妄自尊大,哪里比得上让宰相自己努力办事来回报皇上有利呢?
【分析】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 掌仪之官名而呼之,意思是“司仪官点着名叫他们”。名:点名。
故选D。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结构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连词,并且/连词,就;
C.连词,都表并列;
D.句首语气词,引发议论/连词,表转折,却。
故选C。
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 .“对‘将’要优以礼貌”。原文是“为将者大概多才而或顽钝无耻”“故不必优以礼貌”。
故选C。
21.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既然对宰相不能做到有礼貌,那要惩罚他们,我们的法令也就不能用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事前不用礼,而事后却用刑,那他们的心里就不会服气。
“则”“而”一般用于句首,应在其前断开;“也”一般用于句末,应在其后断开;“不得用”做“吾法”的谓语,应在“不得用”后断开;“者”一般用于上句末尾停顿,应在其后断开;“不果于用礼”、“而果于用刑”,结构相同,应把它们断开,独立成句。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本题得分点有:(1)尊尊,贵贵,都是动宾结构,第一个“尊”“贵”是动词,第二个“尊”“贵”是名词,尊敬受尊敬的人、看重高贵的人;若是,像这样;亵,侮辱。
(2)礼,礼遇;孰若,哪里比得上;效,努力办事。
参考译文:
古代的善于观察别人国家状况的人,只消观察那个国家的宰相是什么样的人就行了。发表议论的人常说:“将领与宰相同等。”将领,只不过是一个大官职罢了,不能与宰相并列的。国家有了战争后,将领的权力才会加重;然而,无论是有战争,还是没有战争,宰相都是一天也不可忽视的。宰相贤明,那各部门的臣子都会贤明,而且将领也会贤明了;将领贤明,宰相虽然不贤明,但将领也无法改变宰相。所以说,将领只不过是一个大官职罢了,不能与宰相均等。任用宰相的办法与任用将领不同。担任将领的人,尽管大部分富有才干,但也有愚笨无耻的,并非都是有节操、廉洁、讲礼而不可触犯的人,因此不必用礼貌来优待他们;而且他们有不受管教、违反法纪的一面,因此也不能用通常的制度来管理他们。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豪放不羁、不喜欢受人约束,也是将领通常的态度。汉武帝接见大将军卫青,经常是踞坐在床边;而李广利攻破大宛时侵犯和杀害士兵的罪过,汉武帝也搁置在一边不再追查。这就是任用将领的方法。至于宰相,那一定是由有节操、廉洁、讲礼的人来担任的,又不是由豪放不羁、不喜欢受人约束的人来担任的,所以对他们要以礼相待,但又要对他们实行严厉责任处罚。
古时候,宰相去见天子,天子要为他们离开座席站立。在道路上相遇,天子要为他们下车;宰相有了病,天子要亲临安抚;宰相不幸而死亡,天子要亲临吊唁。天子对待他们是这样的情深意厚。但他们有了过错,天子也不会徇私情而原谅他们。对待他们有礼貌,然后对他们进行严厉的责任处罚就会让他们没有怨言;对他们进行严厉的责任处罚,然后对待他们有礼貌也就不过分了。对待他们不太有礼貌但又对他们进行严厉的责任处罚,那他们就会说:“皇上是用什么礼数来对待我的?但却对我实行这样严厉的责任处罚。这太过分了!”对他们轻处罚而重礼遇,那他们就会松懈下来,不肯严格要求自己了。因此,要用礼貌来笼络他们的心,而用严厉的责任处罚来勉励他们不要懈怠。这样做了之后,那担当宰相的人,就没有不为朝廷竭尽忠心的、就不会有考虑自已的利益的。
我观看贾谊的书,到所谓“长叹息”那里,常反复读诵而无法停下来。我认为贾谊生活在汉文时期,汉文帝对待将领、宰相、大臣不是缺少礼貌的,只把周勃一关进监狱,贾谊便发出了“长叹息”。如果让贾谊生活在近代,见到近代是用什么来对待宰相的,那他又会怎么样呢?天子坐在宝座上见到宰相而有为宰相站起的吗?没有了。坐在车上而有为宰相下车的吗?也没有了。天子坐在大殿上,宰相与百官服从地奔走在大殿下,司仪官点着名叫他们,就像州郡的太守召唤胥吏-样。虽然做臣子这样做也不过分,但尊敬受尊敬的人、看重高贵的人的这个原则,也不能像这样被侮辱啊!
既然对宰相不能做到有礼貌,那要惩罚他们,我们的法令也就不能用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事前不用礼而事后却用刑,那他们的心里就不会服气。并且我知道,对待他们有礼貌而他们自己不努力办事来报答皇上,对他们实行严厉的责任处罚而他们不通过自我勉励来保全自身、稳固自己的官位、成就个人功名的,天下没有。对那君主来说,是高高在上,不礼遇宰相来妄自尊大,哪里比得上让宰相自己努力办事来回报皇上有利呢?对宰相来说,是喜欢自己的君主不处罚自己而满足自己的私利是幸福呢,还是经由自我勉励来保全个人、稳定自己的官位、成就自己的功名是幸福呢?我还没有见到过有愿意离开利益而靠近害处、逃避幸福而寻找灾祸的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