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桓齮伐赵,取宜安、平阳、武城。
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使韩非来聘。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数以书干韩王,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五十六篇,十馀万言。
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又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赦之,非已死矣。
扬子《法言》曰: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曰:“何也?”“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或曰:“非忧说之不合,非邪?”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
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材料二: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节选自《史记》)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3处不给分。(3分)
于是韩非疾A治国B不务C求人任贤D反举浮淫之蠹E而加之功实之F上G宽H则宠名誉之人I急J则用介胄之士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徇国,通“殉国”,这里是斩首示众的意思。
B.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另外六艺,还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本文指前者。
C.谏,这里指挽回、纠正,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同义。
D.周、召,本意是指周公和召公,这里代指先贤。
12.下列对文中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扬雄认为,如果一个人以合乎礼义的方式去说服他人,即使不成功也不会感到忧虑;但如果以不正当的方式去说服他人,那么就会无所不用其极。
B.秦王虽然赏识韩非,但是并没有消除疑虑,没有完全信任他。不久韩非被李斯、姚贾诋毁,导致秦王动了杀心,韩非想自陈都没有了机会。
C.韩非为了秦国的利益而谋划,首先想要颠覆自己的祖国,这种行为是不可饶恕的,因此他的死不值得同情。
D.韩非先天缺陷是口吃而不善于说,他的才华只能通过著书来展现。他知道游说之难,而最终没有逃脱游说带来的灾祸。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
(2)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
14.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这样评价道李斯:“李斯自奏丽而动。若在文世,则扬班俦矣”,结合《谏逐客书》及上述材料,分析其理由。(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DGI(3分)
11.D(3分)
12.B(3分)
13.(1)君子依照礼制和道义决定自己的行止,合乎礼义就前进,不合礼义就后退,根本不用担心主张合不合别人的心意。(4分)
(2)人们都说李斯极为忠诚却被判处五刑(五种刑法)而死,考察这件事的真相,才知道情况与平常议论的区别。(4分)
14.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李斯的评价极为赞赏,称其“自奏丽而动”,意指李斯的文辞不仅华美动人,而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展现了他深刻的政治洞察力和雄辩的文采,成功说服秦王放弃了逐客的错误决策。他的文字华丽而有力量,内容逻辑严密,论据充分,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文学才华。如果李斯生活在一个更加重视文学的时代,他的成就和影响力将会与扬雄、班固等文学巨匠相媲美。刘勰的评价不仅基于李斯的文学成就,也考虑了他作为政治家的历史地位和对国家的贡献,认为李斯具备了文政结合的卓越能力,这种能力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