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秦攻宜阳》《秦伐宜阳》《甘茂攻宜阳》阅读练习及答案

        战国策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秦攻宜阳,周君谓赵累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十万,粟支数年,公仲①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曰:“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秦伐宜阳。楚王谓陈轸曰:“寡人闻韩侈巧士也,习诸侯事,殆能自免也。为其必免,吾欲先据之以加德焉。”陈轸对曰:“舍之,王勿据也。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山泽之兽,无黠于麋。麋知猎者张罔,前而驱己也,因还走而冒人至数猎者知其诈伪举罔而进之,麋因得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舍之,王勿据也。韩侈之知,于此困矣。”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宜阳,三鼓之而卒不上。秦之右将有尉对曰:“公不论兵,必大困。”甘茂曰:“我羁旅而得相秦者,我以宜阳饵王。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是无伐之日已!请明日鼓之,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于是出私金以益公赏。明日鼓之,宜阳拔。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注】①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因A还走B而冒C人D至数E猎者F知G其H诈I伪J举K罔L而进之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羁,文中指寄居在外,与《报任安书》“仆少负不羁之才”的“羁”意思不同。
        B.殆,文中指大概,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殆”意思相同。
        C.三鼓,文中指击三次鼓,与《曹刿论战》中“齐人三鼓”的“三鼓”意思相同。
        D.郭,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即外城。后来城郭多指城邑和城市。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内有英勇的士兵、充足的粮草,外有依山扎寨相机援救的楚军,秦国一定会无功而返。
        B.秦韩宜阳之战,楚王意欲先为韩据守宜阳以施恩于韩,陈轸却劝说楚王放弃这一打算,事实证明了陈轸的先知。
        C.赵累劝说楚国大将景翠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既令秦国害怕,又得韩国感激,最终从两国获利。    
        D.甘茂作为宜阳之役的秦军主帅,面对困境,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拿出自己的钱财加在公家的赏金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
        (2)今攻宜阳而不拔,公孙衍挫我于内,而公仲以韩穷我于外。
        14.如果事件还没有发展到“明日鼓之,宜阳拔”的时候,韩国有没有取胜的可能?请阐明理由或给出合理化建议。(3分)
         
         
        答案:
        10. D E I
        11. B
        12. C
        13.(1)你的爵位已经是执圭,你的官职已经是上柱国,即使打了胜仗,官爵也不可能再升了。
        (2)现在攻打宜阳如果不能攻下它,在内有公孙衍阻挠(毁败)我,在外有韩公仲用韩国的力量来使我窘迫。
        (评分参考:“公”,判断句“爵为执圭” “官为柱国”,“加”,“拔”,“挫”,“穷”,每个点给 1 分;各小句句意通顺,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满分 8 分。)
        14.韩国没有取胜的可能。
        因为:①韩国相国韩仲侈的狡诈多智被诸侯识破。
        ②秦国君臣同心,求胜意志强。
        ③其他诸侯各国如楚国持观望态度,没有向韩国及时提供援助。
        (评分参考:答“没有取胜的可能”,给 1 分;原因答出一点,给 1 分;意思答对即可,满分 3 分。答“有取胜的可能” 不给分。)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它调过头跑来顶人,这样经过许多次,猎人了解了它的狡诈习性,举着网伪装前进,麋鹿因此被捕获了。
        “因还走而冒人”,省略主语“麋”,“而”连接主语的两个动作,“人”作宾语,结构完整;“至数”,经过多次,表示前面主语行为的反复,应独立成句;“猎者”作主语,“知”作谓语,“其诈”作宾语,结构完整;故应在“人”、“数”、“诈”后断开。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词义与文化常识的能力。
        A.前者意为“寄居在外”,后者意为“拘束、束缚”;B.前者意为“大概”,后者意为“近于、几乎”;C.正确;D.正确。故选 B。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C 选项“赵累劝说楚国大将景翠”错误,原文“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由“对曰”的人是赵累可知,不是赵累直接劝说景翠,而是给周君的建议。故选 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公”,对人的尊称;“爵为执圭”“官为柱国”,判断句,“为”,是;“加”,增加,提升。
        (2)“拔”,攻下;“挫”,阻挠;“穷”,使……窘迫。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根据“以韩侈之知,于此困矣……今诸侯明知此多诈,伪举罔而进者必众矣。……韩侈之知,于此困矣”可知,韩国相国韩仲侈的狡诈多智被诸侯识破,韩国不可能取胜。
        根据“甘茂,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也;无功,则削迹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日拔”“我羁旅而得相秦者,……而不可下,因以宜阳之郭为墓”可知,秦国君臣同心,求胜意志强,所以韩国不可能取胜。
        根据“舍之,王勿据也”“楚王听之,宜阳果拔,陈轸先知之也”“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已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可知,其他诸侯各国如楚国、东周持观望态度,没有提供韩国及时援助。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城,周赧王对大臣赵累说:“你认为这次战事会怎样?”赵累回答说:“宜阳必定会被秦国攻破。”赧王说:“宜阳城方圆八里,十万英勇善战的士兵,粮食足以支用好几年;(在宜阳附近)有韩相国公仲的军队二十万,还有景翠率领的楚国的军队,依山扎寨相机援救宜阳,秦国一定不会有收获。” 赵累回答说:“秦将甘茂,是寄居在秦国的人,攻打宜阳如果能建立功勋,那么他就成了秦国的周公旦;如果攻不下宜阳,那么他就不能在秦国站住脚。秦王(秦武王)不听群臣父兄们的建议去攻打宜阳,如果攻不下宜阳,秦王会感到耻辱。所以我说能够攻下宜阳。”周赧王说:“那么你替我谋划一下,该怎么办呢?”赵累回答说:“请您对景翠说‘你的爵位已经达到执圭,你的官职已经是上柱国,即使打了胜仗,官爵也不可能再升了;但如果不取胜,就必定是死罪。不如避开秦兵援助宜阳。(等秦国攻下宜阳),你再出兵, 秦国担心你趁他疲惫时进攻他,就一定会拿出宝物贿赂你,公仲认为估计你是为了他韩国去攻打秦国,也一定会拿出所有宝物送给你。’”秦军攻陷宜阳以后,楚将景翠果真出兵了。秦国害怕,赶紧献出煮枣城。韩国果然也献出贵重的宝物。景翠从秦国得到了煮枣城,从韩国得到了宝物,因而感激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
        秦军攻打韩国的宜阳。楚怀王对陈轸说:“我听说韩国国相仲侈是个聪明能干的人,熟悉诸侯间的事情,大概能够避免宜阳的危亡。因为他一定能避免宜阳的危亡,所以我想先替他据守宜阳,以此使他们更加感激我们。”陈轸回答说:“放弃这种想法,大王不要据守宜阳。凭韩相公仲侈的智慧,在宜阳陷入了困境。如今山泽中的野兽,没有比麋鹿更狡猾的。麋鹿知道猎人张开大网,要前来把它赶到网里去,于是它调过头跑来顶人,这样经过许多次。猎人了解了它的狡诈习性,举着网伪装前进,麋鹿因此被捕获了。如今诸侯明知道这里有许多狡诈的伎俩,举着网伪装前进的人一定很多。放弃这种打算,大王不要据守宜阳。韩侈的聪明才智,在这里陷入困境了。”楚怀王听了他的话,宜阳果然被秦军占领,陈轸预先已经料到这个结果了。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三》)
        材料三:
        甘茂攻打宜阳,擂罢了三通鼓,而士兵仍然不肯冲锋上阵。秦国的右将军尉对他说:“您不用兵法指挥士兵作战,一定会陷入严重的困境。”甘茂说:“我客居秦国而能当上丞相的原因,是我用攻下宜阳来引得秦王高兴。现在攻打宜阳如果不能攻下它,在内有公孙衍阻挠(毁败)我,在外有韩公仲用韩国的力量来使我窘迫,这就使我没有立功之日了。请让我明天再击鼓进军,如果再攻不下,就把宜阳城郊作为我的葬身之地吧。”于是他拿出自己的钱财加在公家的赏金里。第二天击鼓进军,宜阳被攻克。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相关文言文练习
        《卫鞅亡魏入秦》《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亡齐而之楚》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张孟谈因朝智伯而出》《五国伐秦无功,罢于成皋》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楚襄王为太子之时》《秦人留之》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燕饥,赵将伐之》《赵地乱,武臣、张耳、陈余定赵地》
        《韩非子·说林下》《靖郭君善客齐貌辨》《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陈情表》《战国策·秦伐魏》《楚考烈王无子》
        《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二)《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
        《战国策·周绍者,赵人也》《唐雎说信陵君》
        《知伯因阴结韩、魏将以伐赵》《靖郭君善齐貌辨》(二)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管燕得罪齐王,谓其左右曰》
        《一知半解》《天时不如地利》《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灭之》《威王问于莫敖子华曰》
        《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围大梁》《貂勃常恶田单》
        《战国策·张仪为秦破从连横》(二)《西门豹为邺令,而辞乎魏文侯》
        《燕王喜使相国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战国策《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苏秦以连横说秦》(二)
        《韩赵相难》《战国策·齐策三·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战国策·靖郭君善齐貌辨》《战国策·燕王哙既立,苏秦死于齐》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二)《战国策·齐宣王见颜斶》(三)
        《战国策·赵第二·使者报王》《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
        《庄辛谓楚襄王曰》《初,燕将攻下聊城,人或谗之燕》
        《战国策·燕策一·苏代谓燕昭王曰》《战国策·魏策·魏将与秦攻韩》
        《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欲伤安平君》《信陵君杀晋鄙》
        《战国策·齐策三·楚王死,太子在齐质》《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
        《战国策·齐策六·燕攻齐,取七十余城》《战国策·赵武灵王平昼闲居》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