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入国①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慑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逼臣②伤君,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苟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噤,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鲜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道不取,而取同己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
(取材于《墨子·亲士》)
【注释】①入国:即治国。②逼臣:权重逼君的贵臣。
1.根据上下文,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缓其君矣 缓:怠慢
B.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慑中国之贤君 丑:羞辱、侮辱
C.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归:归还
D.此其错,错者必先靡 错:磨。
2.下列句中的“而”,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 B.桓公去国而霸诸侯
C.苟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 D.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
没有比用贤更急迫的了,没有贤士就没有可以商讨国家大事的对象
B.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失败能化为成功,这个道理也能够用在百姓身上
C.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
君主必须有敢于违背、诤谏君主的臣子,上级必须有直言争辩的下属
D.夫恶有同道不取,而取同己者乎
哪里有不采纳同道者的意见,而只采纳奉迎苟同自己者意见的呢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文公、齐桓公、越王勾践能成功而扬名于天下,根本原因是他们的国家陷于困境。
B.桀纣成为亡国之君,他们的教训在于最终身旁没有忠心耿耿且敢于说话的贤士良才。
C.选用人才应该以能否为国家建功立业为标准,即使良才难以驾驭,也应该用贤亲士。
D.国君要如江河一样纳百川,让不同的人才各抒己见,这才是可以保国家的兼王之道。
5.简析文中“今有五锥”这一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式,并说说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答案:
1.C 2.C 3.B 4.A 5.①用比喻论证的方式,突出了贤士的杰出和美好,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他们的重要价值。②用比喻论证的方式,突出了贤士灵异的同时,也指出其具有敏锐、锋利、易折的一面,生动形象地教育选用良才者应爱护人才,守住卓异。③用举例论证的方式,表明贤士大多因“有所长”而招至不幸,以确凿的事实达到了警世君王保护人才的作用。④用比较和举例的论证方式,抒发良才难逢、良才难以被接纳的感慨,形象且真实地表达了贤士的美好与脆弱,有提醒君王珍惜人才、共建伟业的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句子意思是“赠送国宝,不如推荐贤士”。归,通“馈”赠送。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BD三项都是连词,表转折;C表顺承。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能力。
B.“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意思是“战败受辱却有办法成功,这就是善于使用士民”,而,表转折;“此之谓”,这就是……;用,使用,支配。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根本原因是他们的国家陷于困境”错误。原文有“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原因为“国家陷于困境且自身蒙受耻辱”,有知耻而后勇的意思,这样更能激起他们的雄心壮志从而成就大业。
故选A。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证方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以“五锥”“五刀”“甘井”“ 招木”“灵龟”“神蛇”等比喻贤士,表现他们的美好灵异,价值重要;以“铦者必先挫”“ 错者必先靡”“ 近灼”“近竭”“ 近伐”“ 近暴”等比喻贤才易折的一面,暗示选用良才者应爱护人才,守住卓异。举比干、孟贲、西施、吴起的例子,证明“死其所长”,即贤士大多因“有所长”而招至不幸。意在警世君王保护人才,让他们能长久的发挥作用,为国出力。其间以“先”“近”进行比较,凸显良才难遇;辅以实例,抒发良才难以被接纳的感慨,形象真实地表达了贤士的美好与脆弱,以此提醒警示君王,要珍惜人才,善待人才,和这些人才共建伟业。
参考译文:
治国而不优待贤士,国家就会灭亡。见到贤士而不急于任用,他们就会怠慢君主。没有比用贤更急迫的了,没有贤士就没有可以商讨国家大事的对象。怠慢遗弃贤士,却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的,还不曾有过。从前晋文公被迫逃亡在外,后却为天下盟主;齐桓公被迫离开国家,后来却称霸诸侯;越王勾践被吴王战败羞辱,却终成威慑中原诸国的贤君。这三君所以能成功扬名于天下,是因为他们的国家陷于困境且自身蒙受耻辱。战败受辱却有办法成功,这就是善于使用士民。
权重逼君的贵臣往往伤害君主,阿谀谄媚的下属往往伤害上级。君主必须有敢于违背、诤谏君主的臣子,上级必须有直言争辩的下属。如果臣下只以爵禄为重,不对国事发表意见,近臣缄默不言,远臣闭口暗叹,怨恨就郁结于民心了。谄谀阿奉之人围在身边,好的建议被他们阻障难进,那国家就危险了。桀、纣不正是因为他们不重视天下之士吗?结果身被杀而失天下。所以说:赠送国宝,不如推荐贤士。
现在有五把锥子,一把最锋利,那么这一把必先折断。有五把刀,一把磨得最快,那么这一把必先损坏。所以甜的水井最易用干,高的树木最易被伐,灵验的宝龟最先被火灼占卦,神异的蛇最先被曝晒求雨。所以,比干之死,是因为他抗直;孟贲被杀,是因为他勇猛;西施被沉江,是因为长得美丽;吴起被车裂,是因为他有大功。由此可见这些人很少不是死于他们的所长。所以说:才盛功高了就难以保全。
所以说,即使有仁君,他也不爱无功之臣;即使有慈父,他也不爱无益之子。因此,凡是不能胜任其事却占据这一位置的,他就不应居于此位;凡是不胜任其爵却享受这一俸禄的,他就不当享有此禄。良弓不容易拉开,但可以射得高没得深;良马不容易骑乘,但可以载得重行得远;好的人才不容易驾驭,但可以使国君受人尊重。所以,长江黄河不嫌小溪灌注它里面,才能让水量增大。所以说长江黄河里的水,不是从同一水源流下的;价值千金的狐白裘,不是从一只狐狸腋下集成的。哪里有不采纳同道者的意见,而只采纳奉迎苟同自己者意见的呢?这不是统一天下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