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 尊奉
B.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妻子:指男子的配偶,即夫人。
C.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从事:任职
D.往往阳狂垢污 阳:佯,假装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方山子的“异”的一组是(3分)
①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③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⑤逐而射之,不获。
⑥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他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他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B.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方山子。他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已是四壁萧条
C.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年还是九年前,作者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D.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按例应有官做,而且可以高官荣名,他却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做出舍弃富贵,甘守清贫的选择对于通俗意义上的人已经不容易,而能在清贫中活得怡然自乐,活得洒脱满足则更加难能可贵。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4分)
-----------------------------------------------------------------------------------------------------------------
----------------------------------------------------------------------------------------------------
(2)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6分)
-----------------------------------------------------------------------------------------------------------------
----------------------------------------------------------------------------------------------------
答案:
4、“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这是我们反复传唱几十年的团结之歌、奋斗之歌、胜利之歌。
5、有这样一则故事:
哈佛大学在美国一个中学去做一个实验,将三个人每人手中的一条细线捆住的小球放进一个瓶口只有一个小球大小的瓶子里。再往瓶里注水,要求三个小球必须在注满水前取出。很多组同学参加了实验,但每次都失败。后来在中国做这个实验,中国女孩在给队友说了一句“开始”,不到几秒钟,三个小球在水注满前取了出来。测试人员问中国女孩讲了些什么?她说指着另两位选手说:“他第一,她第二,我第三”。测试人员满意地点了点头,最后,这名女孩被哈佛大学破格录取。给别人一次方便,就是给自己一次成功。
6、中国的儒家和墨家,都把“爱人”作为自己理论的重要原则,要求做到“爱人若爱其身”、“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要互相谦让,不要争斗,在人际关系中崇尚“和为贵”,并有了“家和万事兴”、“国和民太平”、“和气生财”等诸多古训。
7、以人为本体,以和为尺度,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内核,也是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一把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