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靖康传信录》《续资治通鉴·宋纪九十六》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太学生陈东上书,乞诛“六贼”,谓蔡京、蔡攸、童贯、朱勔、高俅、卢宗原。·是,议遣聂山密图之。余因奏事福宁殿曰:  “此数人者,罪恶固不可恕,然聂山之行,恐朝廷不当如此措置。昔肃宗欲发发李林甫墓,李泌谏,谓其如明皇何,肃宗抱泌颈泣曰‘思不及此’。使山之所图果成,惊动道君①,此忧在陛下;所图不成,为数人所觉,万一挟道君于东南,陛下何以处之?”上感悟,曰:  “奈何?”余对曰:  “不若罢聂山之行显谪童贯等道君去此数人者早回然舆。”上以为然。山乃不果行;而童贯等皆相继去求罢知枢密院事上降手诏数百言,不允,复令徐处仁、吴敏谕旨。「又诏至内殿,曰“贼马方退,正赖卿协济艰难,今遽欲舍朕何之?”余不得已,受命就职。
        (节选自李纲《靖康传信录》)
        材料二:
        外报敌攻通天、景阳.门②一带甚急。帝命(李)纲督将士捍御,纲请禁卫班直善射者千人以从。敌方渡壕,以云梯攻城,班直直城射之,皆应弦而倒,将士无不贾勇,近者以手炮、櫺木击之,远者以神臂弓射之。又募壮士数百人缒城而下,烧云梯数十座。敌又攻陈桥、封丘等门,纲登城督战,帝遣中使劳问,于乳嗳谕,给内库酒、采绢等以颁将士,人皆欢呼。自卯至未、申间,杀获凡数千,(敌)乃退。
        宰执进呈金人所须之目 态纲力争,谓:  “犒师金币,其数太多,虽竭天下之财且不足。太原河间中山,国家屏蔽|号为三镇,割之何以立国’今日之计,莫若择使姑与之议所以可不可者。少迟数日,大兵四集,然后与之盟,则不敢轻中国,而和可久也。”宰执议不合,纲因求去.帝慰谕曰:  “卿第出治兵,益固城守,此事当徐议之。”纲复曰:  “金人所须,宰执欲一切 之,不过欲脱一时之祸。”帝不听,即以誓书授李邺往。纲尚留三镇诏书不遣,冀少迟延,以俟勤王兵集,徐为后图也。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九十六》
        【注】①道君:宋徽宗赵佶。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②通天、景阳门·北宋都城汴京的城门。陈桥门、封丘门亦是汴京的城门。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不若A罢Ⓑ聂山之行。显谪Ⓓ童贯等T乞道君E去C此数人者H早回銮舆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指比得上,与《苏武传》  “事如此,此必及我”中的“及”意思不同。
        B.应,指随着,与《孔雀东南飞并序》  “以我应他人中的“应”意思相同。
        C.则,指那么,与《师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则”意思不同
        D.遣,指发出,与《桃花源记》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中的“遣”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东上书请求朝廷诛杀蔡京、蔡攸等六个罪臣,朝廷经过商议,派聂山秘密谋划诛杀行动,皇帝在听了李纲的进言后叫停了聂山的行动。
        B.李纲向皇帝讲述了李泌劝阻唐肃宗挖掘李林甫坟墓的史事,阐述了聂山的诛杀行动成功与失败会产生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可行之举措。
        C.李纲请求朝廷免除自己的知枢密院事之职,皇帝下发手诏予以拒绝,又派人向李纲传达自己的旨意,还将李纲召入内殿,恳请李纲就职。
        D金国向宋朝提出供给金币、割让三镇等要求,李纲认为金国的要求太过分,向朝廷献上缓兵之计。皇帝起先采纳了此计,后来又认为此计不妥。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贼马方退,正赖卿协济艰难·今遽欲舍朕何之?(4分)
                  
        (2)卿第出治兵,益固城守,此事当徐议之。(4分)
                  
        14.将士能守住都城汴京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相关内容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答案】CEH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题分析】原文标点:不若罢聂山之行,显谪童贯等,乞道君去此数人者,早回銮舆。
        11.【答案】B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的能力。
        【解题分析】B随着/许给。A 比得上/牵连。C 那么/却,D发出/派遣。
        12.【答案】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解题分析】  “皇帝起先采纳了此计”与文意不符,由“此事当徐议之”可知,皇帝起先并没有采纳此计。    
        13.【答案】(1)贼人刚刚退去,我正要依靠你共度艰难,现在你突然要离开我,你要到哪里去?
        (2)你只管在外治理好军队,使城池守备更加坚固,这件事应当慢慢商议。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解题分析】(1)得分点:“协济”  “遵”  “何之”各1分,句意1分。(2)得分点:“第”  “益固”  “徐”各1分,句意1分。
        14.【答案】①将士奋勇抗敌。②李纲用兵有方,并登城督战。③皇帝以多种形式慰劳、鼓舞将士。(每点1分,大意对即可)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解题分析】考生要在理解材料二中“外报敌攻通天……乃退”这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解答本题。在理解这一部分内容的大意后,考生不难想到,将士能守住汴京,与将士自身、李纲、皇帝密切相关。考生找出反映他们的表现的相关内容,对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太学生陈东上书,请求诛杀“六贼”,  “六贼”指蔡京、蔡攸、童贯、朱岫、高体、卢宗原、于是,朝廷商议,派聂山秘密谋划谦杀“六贼”。我于是在福宁殿上奏说:  “这几个人,罪恶固然不可饶恕,但是最山的行动,恐怕朝廷不该这样安排。过去肃宗想挖掘李林甫的坟墓,李治进谏,问肃宗他(肃宗)比得上唐明皇吗,肃宗抱着李泌的脖子哭着说‘想想,我比不上唐明皇’。假使聂山的谋划成功,就会惊动道君皇帝,心生忧虑的是陛下;假使聂山的谋划不成功,被这几个人发觉,万一他们在东南地区扶持追君皇帝,陛下用什么办法处理呢?”皇帝醒悟,说:  “怎么办?”我回答说:  “不如停止聂山的行动,贬谪童贯等人,请求道君皇帝除去这几个人,早日回宫。”皇帝认为这样做正确,聂山于是不采取行动,童贯等人都相继被除去。
        我请求免去知枢密院事之职。皇帝下发几百字的手诏,不答应,又让徐处仁、吴敏传达皇帝的旨意。又下诏让我到内殿,说:  “贼人刚刚退去,我正要依靠你共度艰难,现在你突然要离开我,你要到哪里去?”我不得已,接受任命去就职。
        材料二:
        外面传报敌人攻打通天、景阳门一带很猛烈。皇帝命令李纲督促将士抵御,李纲请求让禁卫班直中一千名善射的士兵跟从。敌军渡过护城河,用云梯攻城,禁卫班直登上成楼射杀敌人,敌人都随着弦声倒下,将士无不勇敢有加,离敌人近的就用手炮、糯木攻击敌人,离敌人远的就用弓箭射杀敌人,又招募几百名壮士,把他们用绳子送到城下,(壮士们)烧毁敌人的几十座云梯。敌人又攻打陈桥、封丘等城门,李纲登上城楼督战,皇帝派中使慰问,用亲笔信褒奖将士,拿出皇宫府库里的酒、采绢等来发放给将士,将士都欢乐地喊叫,从卵时至未时、申时,斩杀、捕获敌兵共几千人,(敌军)于是撤退,宰执进呈金人所提的要求的名目,李纲极力争辩,说:  “金人索要的搞劳军队的金币,数量太多,即使将全国的金钱拿出来也不够。太原、河间、中山,是国家的屏障,号称三镇,把它们割让给全国,我们拿什么立国!如今之计,不如挑选使者,让使者姑且与金人商议哪些要求可以答应,哪些要求不可以答应。稍微拖延几天,大军由四方会集起来,这样之后再与全国签订盟约,那么全人就不敢轻视我国,和平的局面就可以持久了。”宰执商议,意见不能统一,李纲于是请求辞官离去。皇帝劝慰他说:  “你只管在外治理好军队,使城池守备更加坚固,这件事应当慢慢商议,”李纲又说:  “金人所提的要求,宰扶准备全部答应,这样做只不过想让我国摆脱一时的祸患。”皇帝不听从,就把议和的警书交给李邱,让李娜前往全国。李纲还留下关于三镇的诏书不发出,希望稍微拖延,来等待勤王的军队会集,慢慢为将来做谋划。
         



        相关文言文练习
        《忆弟二首(其二)》《宋史·龚茂良传》
        《新唐书·柳晟传》《南书·元寿传》
        《三国志·吉茂传》《周书·元定传》
        《魏书·裴佗传》《后汉书·杜林传》
        苏轼《乐毅论》《新唐书·田布传》阅读练习及作案
        《宋书·袁淑传》《后汉书·鲍昱传》
        《宋史·赵赞传》李纲《武刚君传》
        《新唐书·韦嗣立传》《晋书·挚虞传》
        《新唐书·韦陟传》《汉书·翟方进传》
        李纲《靖康传信录》《宋史·张克戬传》
        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晋书·卫瓘传》
        《新唐书·苗音柳传》《靖康传信录》自序
        《新元史·崔斌传》(一)《隋书·刘方传》
        《明史·胡海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