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伊川文集·程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伊川文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先公太中①,讳瑜,字伯温。前后五得任子,以均诸父子孙。所得俸钱,分赡亲戚之贫者。伯母刘氏寡居,公奉养甚至。其女之夫死公迎从女兄以归教养其子均于子侄。时小官禄薄,克己为义,人以为难。公慈恕而刚断。平居与幼贱处,惟恐有伤其意;至于犯义理,则不假也。
        娶侯氏。侯夫人事舅姑,以孝谨称。与先公相待如宾客。先公赖其内助,礼敬尤至。而夫人谦顺自牧,虽小事未尝专,必票而后行。仁怒宽厚,抚爱诸庶,不异已出。从叔幼孤,夫人存视,常均已子。治家有法,不严而整,不喜笞扑奴婢,视小臧获如儿女。诸子或加呵责,必戒之曰:“贵贱虽殊,人则一也。汝如是大时,能为此事否?”先公凡有所怒,必为之宽解。唯诸儿有过,则不掩也。常曰:“子之所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夫人男子六人,所存惟二,其爱慈可谓至矣,然于教之之道,不少假也。才数岁,行而或踣,家人走前扶抱,恐其惊啼,夫人未尝不呵责,曰:“汝若安徐,宁至踣乎?”饮食常置之坐侧。尝食絮羹,即叱止之,曰:“幼求称欲,长当何如?”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与人争忿,虽直不右,曰:“患其不能屈,不患其不能伸。”及稍长,常使从善师友游。虽居贫,或欲延客,则喜而为之具。    
        ——《伊川文集·卷八》(节选)
        材料二:
        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诚翻奖,应呵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蚤欲以厚之,更所以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越王之残,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颜氏家训·卷一》(节选)
        【注】①本文为程颐所述,程珦为程颐之父。太中:太中大夫的官职。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其女之夫死A公B迎从女C兄D以归E教F养G其子H均于子侄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至,周到,与《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和《与妻书》“吾至爱汝”的“至”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
        B.从叔,即父亲的堂弟,古代用“从”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关系,“薛蟠之从弟薛蝌”中的“从弟”即堂弟。
        C.翻,用作副词,反而,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到乡翻似烂柯人”的“翻”意义和用法相同。
        D.矜,怜悯,同情,与《陈情表》中“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悯愚诚,听臣微志”的“矜”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程珦当时官职较低,所得的俸禄并不多,却能约束自己,帮助他人,大家认为十分难得。
        B.母亲把年幼的奴仆当成儿女,反对呵斥奴仆,是因为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C.程颐兄弟年幼时吃羹汤要加上盐、梅等调料,母亲严正地指责他们过分耽于口腹之欲了。
        D.颜之推列举共叔段、刘表、袁绍等例子,都是为了说明偏爱某一个孩子反而会害了孩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平居与幼贱处,惟恐有伤其意;至于犯义理,则不假也。
                          
        (2)曰:“汝若安徐,宁至踣乎?”饮食常置之坐侧。
                          
        14.选文中程母教育子女的理念方法和《颜氏家训》所论及的有何相似之处?请结合材料分析。(3分)
                          
         
         
         
        答案:
         
        10.AEH.【解析】伯母刘氏的女儿丈夫不幸过世,先父就把她接回娘家,并教养她的子女,与自己的子侄一样对待。
        11.D.【解析】不矜名节”的“矜”是看重、推崇的意思,与其他两个“矜”意思不同。
        12.B.【解析】母亲的原话是“贵贱虽殊,人则一也”,可见,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有贵贱之分的。
        13.(1)平常与年纪小或地位低贱的人相处,唯恐伤害他们的自尊,可是对于他们违犯义理的行为则不轻易饶恕。
        (得分点:幼贱,年纪小或地位低贱的人;至于,对于;假,宽恕,饶恕;句子通顺1分)
        (2)母亲说:“你如果慢慢走,怎么会跌倒?"用餐时,总把我们俩放在自己的座位边上。
        (得分点:徐慢慢走;宁:怎么,哪里,难道,表反问语气;踣:跌倒;置之(于)座侧)
        14.①都主张对孩子们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宠;
        ②都主张对孩子的生活习惯要严格要求,如饮食有节制等;
        ③都主张从小开始教育孩子,不因孩子年纪小而有所溺爱;    
        ④都主张在孩子犯错时应加以训诫教导。
        (评分标准:1点1分,满分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先父官拜太中大夫,名珦,字伯温。曾因高祖父的荫庇前后五次得到官职,都分给了伯父、叔父的子孙。所得到的俸禄,都分给亲族中贫苦的人。伯母刘氏寡居,先父奉养她无微不至。伯母刘氏的女儿丈夫不幸过世,先父就把她接回娘家,并教养她的子女,与自己的子侄一样(对待她)。此时他官职小俸禄少,能够克己行义,人都认为难能可贵。先父生性慈爱宽恕,但刚决果断。平常与年纪小或地位低贱的人相处,唯恐伤害他们的自尊,可是对于他们违犯义理的行为则不轻易饶恕。
        先父娶侯家女为妻。侯夫人事奉公婆,非常孝顺,为人所称道。她与先父相敬如宾。先父也倚重她处理家内事务,对她十分敬重有礼。而夫人待人接物谦恭和顺,就算小事也不曾专擅,一定票告之后才做。夫人性情仁恕宽厚,抚养小妾所生的子女就像亲生一般。我的堂叔自幼失去父母,夫人照顾他,就像照顾自己儿子一样。夫人治家颇有法度,不严厉而家道自然齐整,不喜欢鞭打奴仆,看待年轻的奴仆像自己儿女一般。自己儿女如果怒声责骂他们,她一定会告诫说:“地位贵贱虽然有别,但同样是人。你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能做这些事吗?”每当先父生气时。夫人一定从旁宽慰劝解。但当儿女犯了过错,从不加遮掩,她常说:“子女之所以不贤,大多因为做母亲的掩饰过错,使父亲不知道,(以致无法及时劝诫教导)。”夫人生了六个儿子,但只活下我们兄弟俩,所以特别疼爱我俩,但对于我们的教育,没有一点点放松。我们小时候,走路跌倒,家人赶前扶抱,恐怕孩子受惊啼哭,夫人未曾不怒声责骂:“你如果慢慢走,怎会跌倒?用餐时,总把我俩放在自己的座位边上,以便随时教育。我们爱吃味道鲜美的羹汤,就叱责禁止说:“小时候就老是要满足欲望,长大了那还得了!所以我们兄弟一生对于饮食、衣服从不讲求精美享受,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夫人教育出来的。我们与人争吵,纵然有理,夫人也不袒护,她说:“我只担心你们遇事不能迁就而已,从不担心你们有理不得伸张。”等我们长大了,常让我们跟随良善的师友交往学习。虽然家中贫穷,如果需要请客,还是高兴地帮我们准备。    
        材料二:
        我看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以教诲,而只是一味溺爱,常常不以为然。他们对子女的饮食起居、言行举止,任其为所欲为,本该训诫的,反而加以奖励,本该呵责的,反而一笑了之,等到孩子懂事以后,还以为按照道理本当如此。子女骄横轻慢的习性已经养成了,这时才去管教、制止,即使将他们鞭抽棍打至死,也难以树立父母的威信;父母的火气一天天增加,子女对父母的怨恨也越来越深。这样的子女长大成人以后,终将是道德败坏。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是很对的。俗话说:“教育媳妇要从刚进门的时候开始,教育孩子要从婴儿的时候开始。这话确实很有道理。
        人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很少能做到一视同仁,从古到今,这方面的弊端太多了。贤能俊秀的孩子固然值得赏识和喜爱,顽劣愚钝的孩子也应该予以同情和怜惜。那些有偏宠之心的人,虽然本意是想厚待自己偏爱的孩子,却反而因此害了他。共叔段的死,实际上是他母亲造成的;而赵王如意的被杀,则是他的父皇促成的。刘表的宗族倾覆,袁绍的兵败地失,都可以作为灵应的龟兆和明亮的镜子,为后人提供借鉴。
         



        相关文言文练习
        《元史·李昶传》《晋书·张闿传》
        《新唐书·虞世南传》《新唐书·王潮传》
        《明史·张宁传》《隋书·窦荣定传》
        《李彦仙传》《宋书·何执中传》
        黄纪善《诚意伯刘公行状》《宋史·黄震传》
        《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三国志·张温传》
        《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段太尉逸事状》
        秦观《秦观劝学》《宋史·程颢传》
        《清史稿·李鸿章传》孔融《论盛孝章书》
        《宋书·宗悫传》《梁书·谢举传》
        《宋史·郭廷谓传》《汉书·高帝纪》
        《说苑·政理》《北史·段文振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