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史记·管晏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题。
        管晏列传
        司马迁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交往
        B.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         多:多数
        D.管仲富拟于公室           拟:类似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管仲善于为政的一组是(     )
        ①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③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④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⑤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⑥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管仲年轻的时候,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即使常常被管仲占便宜,也始终善遇之。
        B.管仲曾侍奉齐国公子纠,公子小白立为桓公后,公子纠被杀,而他自己也因此被囚禁,后被起用,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
        C.“伐楚”“令燕修召公之政”“柯地盟会”以三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管仲外交方面的政治才能。
        D.鲍叔牙推荐了管仲,而管仲让鲍叔牙居于自己之下,做自己的下属,这种行为遭
           到了天下人的批评指责。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3分)
                                                                           
        (2)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3分)
                                                                            
        (3)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3分)
                                                                             
         
        14.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答案:
         
        10.C  ( 多,赞美。)
        11.C ( ②句写鲍叔牙对管仲很了解;③句写鲍叔牙家的情况;⑥句写齐国人对管仲的看法。)
        12.D  (不是管仲让鲍叔牙做自己的下属,是鲍叔牙自己愿意的,文章也没有说天下人对他批评指责。)
        13.(1)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
        (2)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废除掉。
           (3)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和曹沫的盟约,管仲就使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
        14.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参考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能。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随后,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做了齐桓公以后,公子纠被杀,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因此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安定,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心,(因为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因为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因为他)知道我不把小的过失看作是羞耻,而是把功名不显扬于天下看作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自己却情愿做管仲的下属。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能,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的说法是:“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了法度,六亲才能团结。”“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要像流水的源头,政令要顺着百姓的民心。”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废除掉。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转化为吉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包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三归和反坫,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译文】曾子的妻子到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史记·世家·郑》《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孝文本纪》《史记·李斯列传》三篇对比
        《史记·吕不韦列传》(二)《史记·刘敬传》
        《史记·准阴侯列传》《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史记·乐毅列传·燕昭王使乐毅为上将军》《史记·平准书第八》
        《史记·鲁仲连传》(二)《史记·苏代传》
        《史记·李斯列传》(二)《史记·平淮书》
        《史记·田仁传》《史记·田儋传》
        《史记·伍子胥列传》《史记·戎王使由余于秦》
        《李牧守边》《史记·淮阴候列传》
        《史记·鲁仲连传》《史记·张廷尉释之者》(二)
        《史记·三王世家》《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史记·朝鲜列传》《史记·燕召公世家》
        《史记·孔子世家》(四)《史记·管晏列传》(三)
        《史记·孔子世家》(三)《史记·张骞出使西域》
        《史记·叔孙通传》《史记·乐毅传》(二)
        《史记·司马穰苴传》《史记·张良传》
        《史记·卫青传》《史记·穰侯列传》(二)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史记·苏秦列传》(二)
        《史记·曹相国世家》(二)《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史记·游侠列传·郭解传》(二)《史记·灌将军夫者》
        《史记·老子传》《史记·彭越传》
        《史记·货殖列传序》(二)《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史记·春申君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二)《魏公子列传》(三)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