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龚自珍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说京师翠微山
        龚自珍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有闻于朝。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隐者之所居也。
        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为高矣。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
        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
        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有苹婆,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石皆黝润,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谐于俗,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最高处曰宝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离立也。山之盩有泉,曰龙泉,澄澄然渟其间,其甃之也中矩。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为僧庐焉,名之曰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寺有藏经一分,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龙泉?龙泉迉焉,余皆显露,无龙泉,则不得为隐矣。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邓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肃;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邓尉之松,殆不知天地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注释:①盩(zhōu):山的幽深处。②甃(zhòu):用砖砌。③迉(qī):弯曲,绕道而行,这里为曲折隐秘的意思。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构其半,胪其趾          胪:罗列
        B. 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      怼:骄傲
        C. 其甃之也中矩            中:合于,符合
        D. 礼经以礼文佛,不则野矣  野:粗俗
        8.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  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B. 隐者之所居也          天地间不可无是松者也
        C. 僧寺八九架其上        澄澄然渟其间
        D. 隐者之所居也          草木有江东之玉兰
        9.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B.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C.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D. 余极不忘/龙泉也不忘/龙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苏州之邓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飞白/昼若雷雨/四松之蔽可千亩/平生至是/见八松矣
        10.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又耻附西山也。
        它和西山既分离又相互连接,不想成为主峰,又以依附西山为耻。
        B. 有巨松柏,杂华靡靡芳腴
        有高大的松柏,杂草丛生,随风倒伏,芳香华美。
        C. 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
        寺外有一块石碑,碑文语言清丽平和,是康熙时期的文人撰写的。
        D. 邓尉之松古之逸,翠微之松古之直。
        邓尉山的松树古朴得超脱,翠微山的松树古朴得率直。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把目光对准翠微山,说它在朝廷上有记载,有声誉,因山体小而仰慕那些高山,是隐士居住的佳境。
        B. 作者评价翠微山“不敢绝高”“不为枕障”“不敢远京师”,这都很符合士大夫的形象特点。
        C. 邓尉山因汉时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山上四棵古松也似乎具有了古代隐士的风范,放逸不羁,神气飞扬。
        D. 作者用“说”的方式、拟人的手法,把一座无知无觉的山峰,写得富有人情味,是一篇独特的游记散文。
        12. 文章表面处处说山,实际处处拟人,赋予它一种人格特征。结合全文内容,阐述作者赋予了翠微山哪些“人情”?
         
         
         
         
        答案: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16分。
        【答案】7. B    8. C    9. B    10. B    11. A    
        12. ①谦和:不是最高,不敢最高,不敢疏远,不为主峰,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
        ②善解人意:寺庙分别建在山脚、山腰和山顶,有休息之所,近人情。③有独立意识:耻附西山。④随俗:名字亦俗亦雅,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⑤包容,不争: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B项,“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的句意为:不因为名不列于享有盛誉的“三山”而心怀怨恨。其中“怼”:怨恨。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A项,“以”:连词,因为;介词,凭借。B项,“者”:代词,……的人;助词,表判断。C项,“其”:代词,它。D项,“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的。故选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比如本句中,“也”句末助词,其后断句,排除A、D项;“白昼”也就是白天的意思,中间不可断,排除C项。断句后B句译为:我绝对忘不了龙泉寺。忘不了龙泉寺,尤其忘不了那四棵松。过去我曾经游览苏州的邓尉山,山上有四棵古松,松树形态下卧,而神态却是飞扬的,白昼之中四棵松神情极富生气,如风雨雷霆;四松之荫可遮蔽千亩。一生所见的松树最独特最难忘的就是这八棵松。故选B。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注意实词的一词多义的现象。B项,错在“杂草丛生,随风倒伏”。“杂华靡靡”应译为“各种鲜花随风摇曳”。“华”的意思是“花”,不是“草”。“靡靡”是“随风摇曳”的意思。故选B。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A项,“说它因山体小而仰慕那些高山”错,“忽然慕小,感慨慕高”的意思是:人们很容易发现它小而喜欢它,也往往感慨它的高而仰慕它。故选A。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案要全面,用词要准确。。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找出关键句子,抓住题干中“文章表面处处说山,实际处处拟人,赋予它一种人格特征”的提示,然后概括提取出翠微山的“人情”。“僧寺八九架其上,构其半,胪其趾,不使人无攀跻之阶,无喘息之憩,不孤巉,近人情也。”寺庙分别建在山脚、山腰和山顶,有休息之所,近人情。表明了翠微山善解人意的特点。“不绝高,不敢绝高,以俯临京师也。不居正北,居西北,为伞盖,不为枕障也。出阜城门三十五里,不敢远京师也。”“与香山静宜园相络相互,不触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为怼也。”“与西山亦离亦合,不欲为主峰”,翠微山不是最高,不敢最高,不敢疏远,不为主峰,这体现了它谦和的态度。“耻附西山”;“亦俗亦雅,不以僻俭名其平生也”表明它随俗的性情。“名与京师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显示它的包容,不争的品行。把以上分析分店答出即可。
         
        参考译文:
        翠微山,在朝廷上有记载,有声誉,人们很容易发现它小而喜欢它,也往往感慨它的高而仰慕它,它是隐士居住的地方。
        山高大约六、七里,在靠近京城的山中,翠微山算是高的,不是最高,不敢最高,因为俯临京城。它不在京城的正北面,在西北面,像是京城的一把伞、一顶车盖,不像枕头和屏障,那么重要。距离阜成门三十五里,不敢远离京师。
        有八九座寺庙分别建筑在翠微山山顶、山腰和山脚,使人们攀登时有台阶可走,有休息的地方喘口气。它并非独立高险,难于攀登,是那样的近人情。
        翠微山与香山静宜园,既相互连络,又不很紧密,既不碰触,又不背离。不因为名不列于享有盛誉的“三山”而心怀怨恨。翠微山与西山似乎分离,又似乎连为一体,它不愿意成为主峰,又以依附在西山脚下为耻。
        翠微山上的草木有长江以东的玉兰,有苹婆,有高大的松柏,各种鲜花随风摇曳,芳香华美。山上的石头都黝黑光润,并有花纹。命名为翠微,既典雅又合乎世俗口味,不凭借偏僻俭朴而名一生志向。
        山的最高处是宝珠洞,山脚下有三山庵。三山庵有什么?有三块巨石并排耸立。山的幽深处有泉,叫“龙泉”,清亮透明的山泉停滞于人们砌成的方方正正的水池中。泉上有四棵松,松皮呈白色,都有百尺高。松下泉上有一座寺庙,名为龙泉寺。名与京师宣武城南面的寺庙相同,它并不回避这样的相同。
        龙泉寺藏经,礼拜藏经,以示礼拜由文字组成的佛,不然就属于粗俗了。寺外有刻石,言辞清雅中和,是康熙朝文人歌功颂德的褒语。翠微山八九座寺,为何要特别说龙泉?龙泉所处曲折隐秘。其余的寺庙都是地位显露,无所隐避,倘若没有龙泉,就不能成为隐士的隐居胜地。
        我绝对忘不了龙泉寺。忘不了龙泉寺,尤其忘不了那四棵松。过去我曾经游览苏州的邓尉山,山上有四棵古松,松树形态下卧,而神态却是飞扬的,白昼之中四棵松神情极富生气,如风雨雷霆;四松之荫可遮蔽千亩。一生所见的松树最独特最难忘的就是这八棵松。邓尉山的松树舒展,翠微山的松树庄重;邓尉山的松树是古时的隐逸高蹈之士,翠微山的松树犹如古代守正不阿之士;邓尉山的松树,性格狂放不羁,天地都敢藐视;翠微山的松树,性格正直坚定,天地赖以支柱,缺少不得。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张问达传》《元史·杨奂传》
        《宋史·颜衎传》《宋史·俞献卿传》原文及翻译
        《明良论》《廉耻》《论语·为政》《治狱》
        《明史·周瑄传》《吕氏春秋·仲秋纪》
        《唐书·王世充传》《鸿雪因缘图记》序
        王安石《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龚自珍《说京师翠微山》
        《明史·李侃传》揭傒斯《赠医者汤伯高序》
        《史记·张仪传》《南唐世家·韩熙载传》
        《旧唐书·程千里传》《新五代史·霍彦威传》
        《宋史·许景衡传》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
        曾巩《醒心亭记》龚自珍《明良论》(二)
        《新唐书·孔戣传》龚自珍《说张家口》
        《三国志·常林传》龚自珍《明良论》
        《新唐书﹒桓彦范传》《金孺人画山水》序
        《宋史·卢多逊传》《旧唐书·马璘传》
        张孝祥《太平州学记》龚自珍《书叶机》
        龚自珍《送夏进士序》《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