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三国志·刘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
        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也。少知名,年十八,郡署户藓史主记主簿。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表卒,藓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藓公。藓公辟为掾。藓公败于乌林,还北。巴谓藓公曰:“刘备据荆州,不可也。”公曰:“备如相图,孤以六军继之也。”会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反使,遂远适交阯,先主深以为恨。
        巴入交阯,与交阯太守计议不合,乃去。为益州郡所拘留,太守欲杀之。主簿曰:“此非常人,不可杀也。”主簿请自送至州,见益州牧刘璋。见巴惊喜,每大事辄以咨访。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巴闭门称疾。备攻成都,令军中曰:“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及得巴,甚喜。而诸葛孔明数称荐之,先主辟为左将军西曹掾。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诸葛亮谓巴曰:“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备闻之,怒曰:“孤欲定天下,而子初专乱之。其欲还北,假道于此,岂欲成孤事邪?”备又曰:“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亮亦曰:“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市。”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巴为尚书,后代法正为尚书令。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先主称尊号,凡诸文诰策命,皆巴所作也。章武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有删节)
        10.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署户曹史主记主簿 署:委任
        B.会先主略有三郡 略:夺取
        C.其欲还北,假道于此 假:假装
        D.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 直:价值
        11.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B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C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D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刘巴年轻时就有名气,见识与众不同,刘表多次征召他,他都没有就任,荆楚群士纷纷跟随刘备到江南去,而他却向北去拜见曹操。
        B.刘巴因曹操失败,远适交趾,又因与交趾太守政见不合,只好离开,在途中被益州郡守捉拿,后因益州主簿敬重他的才能得以免死。
        C.刘巴在曹操、刘璋面前献策图谋对刘备不利的事,刘备当初非常痛恨他,后因诸葛亮的多次推荐,刘备才任用他,但对他仍心怀疑虑。
        D.张飞曾经前往刘巴住处并住宿在他那里,刘巴因张飞是一介武夫而不与他交谈,让张飞很愤怒,诸葛亮劝刘巴稍微委屈自己一下。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巴谓曹公曰:“刘备据荆州,不可也。”公曰:“备如相图,孤以六军继之也。”5分
        (2)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5分

        参考答案
        10.C
        11B
        12C
        13.(1)刘巴对曹公(曹操)说:“(如果)刘备占有荆州,(这)是不可以的。”曹公说:“刘备如果图谋它(荆州),我率领六军随后赶来。”
        (2)刘巴才智超过他人,遵从我,(我)可以任用他,违背我的人,(我)难以特别重用 


        相关文言文练习
        《三国志·孙礼传》《三国志·周瑜传》(二)
        《三国志·邓艾传》(三)《三国志·蜀书·张飞传》
        《三国志·步骘传》(二)《三国志·杨阜传》(二)
        《三国志·贾逵传》《三国志·武帝纪》(二)
        《三国志·曹操传》《三国志·蜀书·董允传》
        《三国志·胡综传》(二)《三国志·田畴传》
        《三国志·孙权传》《三国志·诸葛恪传》
        《三国志·吕岱传》《三国志·卫觊传》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三国志·杨仪传》
        《三国志·许靖传》《三国志·孙登传》(二)
        《三国志·曹仁传》《三国志·胡综传》
        《三国志·陶谦传》《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二)
        《三国志·夏侯惇传》(二)《三国志·吴书·滕胤传》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三国志·田豫传》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志·薛莹传》
        《三国志·薛综传》《三国志﹒华佗传》(四)
        《三国志·夏侯惇传》《三国志﹒华佗传》(三)
        《三国志·魏书·国渊传》(二)《三国志·吕范传》
        《三国志·杨阜传》《三国志·刘晔传》(二)
        《三国志·魏书·崔林传》(二)《三国志·典韦传》(二)
        《三国志·程昱传》(二)《三国志·杨沛传》
        《三国志·魏书·梁习传》(二)《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三国志·周瑜传》《三国志·魏书·华歆传》
        《三国志·曹洪传》《三国志·诸葛亮传》
        《三国志·吴书·朱桓传》《三国志·钟会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