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孟子·公孙丑上》《元史·张养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题。
        材料一: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材料二: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赭币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授堂邑县尹。首毁淫祠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诂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英宗即位,命参议中书省事。会元夕,帝欲于内庭张灯为鳌山,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其略曰: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帝大怒,既览而喜曰:“非张希孟不敢言。”即罢之,仍赐尚服金织币一、帛一,以旌其直。丁父忧,未终丧,复以吏部尚书召,力辞不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槊,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经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伍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柴,诺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张养浩传》)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尝出A遇人B有遗C赭币D于途者E其人F已去G追H而还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恶,指“厌恶”,与《逍遥游》中“彼且恶乎待哉?”中的“恶”词义不相同。
        B.中书省,职责是起草、颁发政令。长官是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
        C.闾阎,指古代平民居住的房屋或居住的地区,和《滕王阁序》“闾阎扑地”中的“闾阎”词义相同。
        D.旌,指“表扬”,与《赤壁赋》中“旌旗蔽空”中的“旌”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养浩从小品行端正,年纪还小的时候,从早上到晚上不停地读书,父母曾经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
        B.英宗想在宫内的鉴山上张灯结彩,张养浩直接给皇帝上疏,劝以“崇俭”,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C.关中大早,张养浩接受任命,全力赈灾,他制止“豪猾”利用换钞盘剥百姓,还保证了粟米的供给。
        D.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4分)
        (2)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4分)
        14.古人的“名”与“字”往往可以互训,吴师道在《归田类稿序》中说:“故滨国文忠张公,名养浩,字希孟,庶几学孟子者?”请结合材料概括吴师道这样说的原因。(3分)

         

        答案:

        (一) 10. A E G
        11. A(恶: 什么,相当于“何”。)
        12. B(上疏于左丞相拜住。)
        13.(1)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
        ( 目 、状语后置句、自新、句意 1分)
        (2)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
        (伏愿、法、戒、句意1分)
        14.①“养浩”来源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希孟”是仰慕孟子的意思。②吴师道认为,孟子坚守道义,主张仁政。③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惩恶扬善,用德义教化民众;④参议中书省事时,刚正不阿,犯颜直谏;⑤任陕西行台中丞时,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每点1分,第①点答出任意一个方面即可,满分3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   
        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难说清楚啊。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义与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 就萎缩了。”
        材料二: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钱币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张养浩十岁时就酷爱读书,一天到晚不停,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悄悄读书。
        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张养浩)首先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做过强盗的人都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辜负了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暴虐残忍,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后,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何况是庄严的帝王住所,幽深的宫廷,更应当慎重考虑。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我认为玩乐事小,然而关系重大;值得高兴的少,忧患却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这个计划,赏赐给张养浩一件用贵重的丝织品做的朝服,一匹帛,来表彰他的正直。逢父亲丧事,守孝期未满,(朝廷)又用吏部尚书的职位征召,(张养浩)坚决推辞不任职。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派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去上任,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当时一斗米值十三缗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缗只给五缗,甚至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十五万五千多缗,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钱券发给穷人。(张养浩)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来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官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到关中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 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于是卧病不起, 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关中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相关文言文练习
        《元史·庆童传》《元史·欧阳玄传》(二)
        《元史·张特立传》《元史·盖苗传》
        《元史·张雄飞传》《元史·张弘范传》
        《元史·尚文传》《元史·王思诚传》
        《元史·段直传》《元史·张翥传》
        《元史·程思廉传》《元史·杜瑛传》
        《元史·王克敬传》《元史·武恪传》
        《元史·何荣祖传》《元史·曹伯启传》
        《元史·马祖常传》《元史·李稷传》(二)
        《元史·李稷传》《元史·王恂传》
        《元史·尚野传》(三)《元史·汪惟正传》
        《元史·乃燕硕德传》《元史·月赤察儿传》
        《元史·布鲁海牙传》《元史·刘元振传》
        《元史·赵宏伟传》《元史·周伯琦传》
        《元史·杨景行传》《元史·宋本传》
        《元史·奥鲁赤传》《元史·许楫传》
        《元史·许衡传》(三)《元史·褚不华传》
        《元史·洪君祥传》《元史·韩性传》
        《元史·张立道传》(二)《元史·赵良弼传》
        《元史·阿礼海牙传》《元史·唐仁祖传》
        《元史·郝经传》《元史·乌古孙良桢传》
        《元史·王构传》(二)《元史·尚野传》(二)
        《元史·王珣传》《元史·许衡传》(二)
        《元史·郭嘉传》(三)《元史·郭嘉传》(二)
        《元史·萧㪺传》《元史·廉希宪传》(三)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