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14分)
武恪,字伯威,宣德府人。初以神童游学江南,吴澄为江西儒学副提举,荐入国学肄业。明宗在潜邸①,选恪为说书秀才,及出镇云南,恪在行。明宗欲起兵陕西,恪谏曰:“太子北行,于国有君命,于家有叔父之命,今若向京师发一箭,史官必书太子反。”左右恶恪言,乃曰:“武秀才有母在京,合遣其回。”恪遂还京师,居陋巷,教训子弟。 文宗知其名,除②秘书监典簿。秩满③,丁内艰④,再除中瑞司典簿,改汾西县尹,皆不起。人或劝之仕,恪曰:“向为亲屈,今亲已死,不复仕矣。”居数岁,会朝廷选守令,泰不华举恪为平阳沁水县尹,亦不赴。近臣又荐为授经郎,恪遂阳⑤为喑哑,不就。 恪好读《周易》,每日坚坐⑥,或问之曰:“先生之学,以何为本?”恪曰:“以敬为本。”所著有《水云集》若干卷。其从之学者多有所成。 (节选自《元史列传卷八十六》) 【注释】①潜邸:皇帝即位前的住所。②除:授官。③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④丁内艰: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⑤阳:装作,假装。⑥坚坐:久坐。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于家有叔父之命 所欲有甚于生者 B.选恪为说书秀才 或异二者之为 C.其从之学者多有所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D.以何为本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及出镇云南 ②左右恶恪言 ③或问之曰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恪遂还京师,居陋巷,教训子弟。 ②向为亲屈,今亲已死,不复仕矣。 11、本文的主人公武恪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选文内容概括。(4分)
答案:
8C 9、①等到;②厌恶;③有人。
10、①武恪于是便返回京城,居住在陋巷里,教孩子们读书。 ②过去为了母亲,委屈自己去做官。现在母亲已逝,我不再做官了。
11、从武恪直接进谏可以看出他正直不畏强权,敢于直言劝谏。从武恪为了母亲做官可以看出他孝顺母亲。从武恪回京后几次拒绝做官,可以看出他不慕名利,不恋权位。
参考译文:
武恪字伯威,是宣德府的人。初以神童游学江南,吴澄担任江西儒学副提举,推荐武恪入国学读书。明宗在潜邸时,便选武恪为说书秀才。等到他出镇云南,武恪也同行。明宗想在陕西起兵,武恪进谏道:“太子往北行动,从国来说,要有君命;从家庭来说,要有叔父之命。现在如果向京师发一箭,史官必写太子造反。”太子左右对武恪的话很反感,就说:“武秀才有老母在京城,理应让他回京。”武恪于是便返回京城,居住在陋巷里,教孩子们读书。文宗知道武恪其人,任他为秘书监典簿。任期满,适逢母丧,朝廷再授中瑞司典簿,又改任汾西县知县,都不到任。有人劝他上任,他说:“过去为了母亲,委屈自己去做官。现在母亲已逝,我不再做官了。”闲居几年,遇上朝廷又选地方官,泰不华便推举武恪为平阳沁水县知县,也不到任。皇帝近臣又推举他为授经郎。武恪便假装自己喑哑不能说话,还是不去上任。武恪喜欢读《周易》,每天长时间坐着。有人问他说:“先生的学问,以什么为根本?”武恪说:“以敬作为根本。”他著有《水云集》若干卷。跟着他学习的人大多有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