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论时政疏》《论治道疏》阅读练习及答案

        魏征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臣闻今之宗室,古之侯王,其所好尚,皆百姓之观瞻,风俗之移易所系。臣伏睹祖训,观国朝之所以待宗室者,亲礼甚隆,而防范亦密。乃今一、二宗藩,不思师法祖训,制节谨度,以承天休,而舍侯王之尊,竞求真人之号,招集方术通逃之人,惑民耳目。斯皆外求亲媚于主上,以张其势,而内实奸贪淫虐,陵轹有司,以纵其欲。不早少创之,使屡得志,则尾大之势成。所谓宗室骄恣者此也。
        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养之素则不乏,使之器则得宜。今国家于人材,素未尝留意以蓄养之,而使之又不当其器。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亦岂无罹玷用而永废者乎?臣愚以为诸非贪婪至无行者,尽可随才任使。况又有卓卓可录者,而皆使之槁项黄馘②,以终其身,甚可惜也,吏安得不乏!所谓庶官瘝旷者此也。超然客公众号
        守令者亲民之吏也,守令之贤否,监司廉之,监司之取舍,铨衡参之。迩来考课不严,守令之于监司,奔走承顺而已。簿书期会为急务,承望风旨为精敏,贿多者阶崇,巧宦者秩进。以此成风,正直之道塞,势利之俗成,民之利病,俗之污隆,孰有留意于此者乎?所谓吏治因循者此也。
        夷狄之患,虽自古有之,然守备素具,外侮不能侵也。今虏骄日久,还来尤甚。或当宣大,或入内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顷者陛下赫然发奋,激厉将士,云中之战,遂大克捷,此振作之效也。然法曰:“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所谓边备未修者此也。
        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取之无制,用之不节,则乏。今大官之供,岁累巨万,中贵征索,溪壑难盈,司农屡屡告乏。语曰:“三寸之管而无当,不可满也。”今天下非特三寸而已。所谓财用大匮者此也。
        五者之弊非一日矣,伏愿陛下览否泰之原,通上下之志,广开献纳之门,然后以此五者分职而责成之,则人人思效其所长,而积弊除矣,何五者之足患乎?
        (节选自张居正《论时政疏》,有删改)    
        材料二:
        夫委大臣以大体,责小臣以小事,为国之常也,为理之道也。今委之以职,则重大臣而轻小臣,至于有事,则信小臣而疑大臣,信其所轻,疑其所重,将以致理,其可得乎?又政贵有恒,不求屡易。大臣或以小过获罪,小臣或以大体受罚,职非其位,罚非其罪,欲其无私,求其尽力,不亦难乎?小臣不可委以大事,大臣不可责以小罪。任以大官,求其细过,刀笔之吏,顺旨承风,舞文弄法,曲成其罪。自陈也,则以为心不伏辜;不言也,则以为所犯皆实。进退惟谷,莫能自明。委任大臣,欲其尽力。每官有所避忌不言,则为不尽力;若举得其人,何嫌于故旧?待之不尽诚信,何以责其忠恕哉!臣虽或有失之,君亦未为得也。夫上之不信于下,必以为下无可信。若必下无可信,则上亦有可疑矣。《礼》云:“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夫以四海之广,士庶之众,岂无一二可信之人哉?盖信之则无不可,疑之则无可信者,岂独臣之过乎?夫以一介愚夫,结为交友,以身相许,死且不渝,况君臣契合,实同鱼水。若君为尧舜,则臣为稷契,岂有遇小事则变志,见小利则易心哉?此虽下之立忠,未能明著,亦由上怀不信、待之过薄之所致也。此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乎?以陛下之圣明,以当今之功业,诚能博求时俊,上下同心,则三皇可追而四,五帝可俯而六矣。夏殷周汉,夫何足数焉?
        (节选自魏征《论治道疏》,有删改)
        【注】①陵轹:欺压。②馘:耳朵。③瘝:荒废。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一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天地A生财B自有定C数D取之E有制F用之G有节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分条陈述,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意见的一种文体。与《谏太宗十思疏》的“疏”含义相同。
        B.夷狄,古代中原王朝对中原周边各族的称谓,亦泛指除中原统治中心的其他部族。夷,
        一般指我国古代东南方的少数民族;狄,一般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C.“曲成其罪”与“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曲”字含义相同。   
        D.“死且不渝”与“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两句中的“且”字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居正认为朝廷应该唯才是举,不问人才的出身、经历以及品行,这样才不至于使人才衣衫单薄,孤苦终老。
        B.张居正认为当朝官僚之风盛行,监督机制流于形式,为官者趋炎附势不务正业,致使世风日下,危害极大。
        C.魏征认为让大臣负责国家大事,让小臣负责具体小事,这是治国的普遍道理;不要让小臣做难以胜任的大事,不能因为小过错就治大臣的罪。
        D.魏征认为君臣不能因小事变志,见小利易心;君王礼待臣,臣忠于君,君王延揽人才,上下同心,就会超越夏商周汉,直追三皇五帝。超然客公众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8分)
        (1)今朝廷济济,虽不可谓无人,然亦岂无抱异才而隐伏者乎?
        (2)自陈也,则以为心不伏辜;不言也,则以为所犯皆实。
        14.在中国社科院大会上, 引用了材料一中的一句话,借此希望广大学者专家关心和培养青年人才,为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机会。请据此推断引用的是哪一句话,魏征有哪些观点与之相呼应?(3分)          
         
         
        答案:
        10.选BD F【解析】天地生财,自有定数,取之有制,用之有节。
        11.选C。【解析】C项两个“曲”含义不同,第一个是“曲引,不公正”的意思,第二个是“理屈”的意思。D项两个“且”含义不同,第一个是“尚且”的意思,第二个是“将”的意思。
        12.选A。【解析】A项,“作者认为朝廷应该唯才是举,不问人才的出身、经历以及品行”错,作者认为朝廷选拔人才要看品行,“臣愚以为诸非贪婪至无行者,尽可随才任使”是说只要不是贪婪到无德行的人,都可以根据他的才能安排职位;另外“槁项黄截”的意思是面黄肌瘦,面容憔悴,不是“衣衫单薄”,文中也没有提到“孤苦终老”。
        13.【解析】(1)现在朝廷里人才济济,虽然不可以说无人才,但是天下难道没有有特别才能而隐于民间的人吗?(赋分点:“无人”“抱异才”“隐伏者”各1分,大意1分。)(2)大臣为自己陈诉(辩解),就认为他不肯服罪;不辩解,就认为他犯的错都是事实。(赋分点:“陈”“伏辜”“实”各1分,大意1分。)
        14.【解析】(1)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1分)(2)①让大才负责国家大事,让小才负责具体的小事。②对人才贵在有稳定的规范,不能经常变化。职责和职位要相符。③给予人才充分的信任。(每点1分,任答两点即给满分。不吝惜给满分)
         
        【文言文译文】
        文本一:
        我听说现在的宗室,古代的王侯,他们所崇尚的都是百姓所观望效仿的,也是改变风气习俗的根本所在。我恭谨地翻查祖辈遗训,发现朝廷用来对待宗室的行为制度,亲近礼遇之制隆重,但是对他们的提防也很多。然而现在的一些宗室,不想着效法祖辈遗训,生活节制、慎行法度来接受天赐的福佑,却丢掉王侯的尊贵身份,争着去求得修道之人的名号,招纳占卜炼丹之人来迷惑百姓。这都是朝堂上想要对君主谄媚示好,来扩张自己的权势,私下里其实邪恶贪财多行暴虐之事,欺压官员,来放纵自己的欲望。如果不早点稍微削弱他们,假使他们屡屡得志后,就会势力太大,难以驾驭,所说的宗室骄纵就是这样的情况。
        人才像木材一样,培养他们关键在于平时,任用他们要发挥他们的特长。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就不会人才匮乏,人尽其才就可以任用得当。现在国家对于人才,平时未曾留意培养他们,而使用他们又不能让他们发挥各自所长。现在朝廷里人才济济,虽然不可以说无人才,但是天下难道没有有特别才能而隐于民间的人吗?难道也没有遇到一点过失就永远废黜的官员吗?我认为那些只要不是贪婪到无德行的人,都可以根据他的才能安排职位。况且还有能力出众可录用的人,却让他们面容憔悴终此一生,实在是太可惜了,怎么可能不缺乏官员呢?所说的百官荒废不尽职就是这些情况。超然客公众号
        各地地方官是治理百姓的官员,地方官员贤能与否,有监察考察他们,监察的取舍,由选拔官吏的部门长官来决断。近来对地方官考核不严,地方官对于监察来说,只是一味奉承趋附的人罢了,他们把上传下达、处理文书、政令等公务当作首要实务,把迎合君主意愿当作精明能干,送财物多的官员成为高官,善于谄媚的官员平步青云。按这样形成风气,公正刚直之路堵塞,依照权势的多寡而有不同态度的风气逐渐形成,百姓的利弊,世道的盛衰,有谁会对这些留意呢?所说的官员作风沿袭不变就是这些情况。
        少数民族的祸患,虽然自古就有,然而防御完备,外族就不能侵入。现在少数民族骄横已久,近来尤为严重,有时攻击宣府镇和大同镇,有时深入内地,小入就获小利,大入就获大利。近来皇上奋然向上,激励将士,云中之战于是能够打胜仗,这是振作昂扬的效果啊。然而兵法上说:“不要侥幸依靠敌人不来侵犯,而要依靠自己有应付敌人入侵的充分准备。”所说的边防没有整治就是这样的。
        天地供给的财物,都有一定的数目,取用它们有节制,那么就有丰裕;如果取用它们没有节制,那么就会匮乏。现在供养大官的财物,每年数额巨大,皇帝近臣征派勒索,贪欲难以填满,主管农耕的官员多次上奏国库空虚。有句话说得好:“粗不过三寸的管子如果没有底,永远也填不满。”现在天下不是只有三寸而已。所说的财物严重不够用就是这样的。
        五种弊端由来已久,并非一日之功,恭请皇上考察国家兴衰的源头,联合国中上下之力,大开纳谏之门,然后按这五种弊端来责令整改,那么人人都会想着发挥自己的特长,而长久以来的弊端就可以根除了,这五种弊端又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
        文本二:
        让大臣负责国家大事,让小臣负责具体的小事,这是治国的普遍道理,也是处理政务的正确法则。现在委任他们职权时,却是重视大臣而轻视小臣,遇到事情时,又轻信小臣而怀疑大臣,这是信任自己所轻视的而怀疑自己所重视的,这种做法怎么能实现天下大治呢?再者,朝政贵在有稳定的规范,不能经常变化。大臣或者因为小过错而获罪,小臣或者因为大事故而受罚,职责和职位不相符,所惩罚的事情,不属于他们各自的职责,要求他们没有私心,竭尽全力,岂不是很难吗?小臣不可以让他们做大事,对大臣不能因为小过错就治罪。给予很高的职位,追究细小的罪过,于是那些掌文案的小官吏就会顺着陛下的旨意,捕风捉影,故意曲引法律条文,捏造他们的罪状。大臣为自己陈诉(辩解),就认为他不肯服罪:不辩解,就认为他犯的错都是事实。真是进退两难,不能自己分辨。朝廷任命大臣,都是想让他们竭尽全力。而大臣却有所避讳不敢讲话,这就叫未尽全力。如果选拔的官员得当,即使是故人又有什么关系。自己不给予别人充分的信任,又怎能要求别人忠恕呢?臣子虽然有时会犯过错,可是国君如此对待也不算得当!皇上既然对臣下不信任,那么必然认为臣下无可信之处。如果臣下都不值得信任,那么皇上必然也有让人可疑的地方。《礼记》上写道:“君上多疑,那么百姓就感到无所适从。臣子言行莫测,那么国君就会不放心。”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难道连一两个值得信赖的人都没有吗?用信任的态度去选择人,就没有绝对不能用的人,用怀疑的态度去选择人,就选不到信得过的人,难道这只是臣子的过失吗?即使普通人,一旦结为朋友,都可以用生命来报答,纵然死尚且不会改变,更何况君臣之间默契得如同鱼和水的关系呢?如果国君像尧、舜那样,臣子像稷、契一样,怎么会有遇到小的事情就改变志向,碰到小的利益就變心的道理呢?这虽然是由于臣下的忠心不够鲜明显著,也是由国君心怀不信任、对待下属过于刻薄导致的。这怎么谈得上君以礼待臣,臣以忠事君呢?凭陛下的聪明才智和现在的成就,要是能诚恳广泛地寻求贤能的人,君臣同心同德,就会天下大治,就可以与三皇五帝相提并论了。夏、商、周、汉,又算得了什么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游三游洞记》《先君序略》
        《宋史·郑侠传》《周书·寇隽传》
        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战国策·张仪司马错论伐蜀》《明史·袁崇焕传》
        吴奎《将士郎扬州司法参军时府君墓志铭》《宋史·吴猎传》
        《宋史·姚希得传》《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三国志·邓艾传》《后汉书·冯鲂传》
        《梁书·刘勰传》《宋史·吴昌裔传》
        《贞观政要·贪鄙》《一壶先生传》
        《明史·马孟祯传》《汉书·萧何传》
        《慎人》王守仁《尊经阁记》
        《狱中上梁王书》《论治道疏》《隋史·高颊传》
        袁宏道《山居斗鸡记》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