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韬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王将田①,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耶?”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文王曰:“愿闻其情。”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②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呜呼!曼曼绵绵③,其聚必散;嘿嘿昧昧④,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六韬·文韬·文师》
[注释]①田,通“政”打猎。②缗:钓丝。③曼曼,同“漫漫”,指幅员广阔无际。绵绵.持续长久。④嘿嘿,同“默默”。寂然无声。昧昧,纯厚隐晦,不显露于外。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凡A人B恶C死D而E乐F生G好H德I而J归K利L能M生N利O者P道Q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斋”是斋戒之意,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
B.“卒见太公”与《孔雀东南飞》中“供养卒大恩”的“卒”字的含义相同。
C.“以禄取人,人可竭”与《谏太宗十思书》中“竭诚则胡越为一体”的“竭”字的含义相同。
D.“济人之急者”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字的含义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太史编及其远祖分别为周文王和大禹占卜,太史编认为,从占卜显示的征兆来看,远祖畴占卜的征兆比自己的这次占卜更准确。
B.周文王与姜太公在渭水相遇,太公告诉文王,自己现在虽在钓鱼,但并不喜欢钓鱼,弦外之音是自己借钓鱼聊作消遣,实际上是在等一个慧眼识才的明主。
C.姜太公以“钓鱼”喻“揽才”,指出以食禄、财富、权位为“饵”,可以招揽人才,意在告诉文王:身为国君要想招贤纳士,需要给予切实利益。
D.姜太公用真情实话来考验周文王是否为可以辅助的明君。果然,从文王接受规谏的对答中可以看出文王确实显示了明君风范。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2)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
14.姜太公就文王提出的“如何使天下归心”的问题给出了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材料概括。(3分)
答案:
10.GLP(3分)
11.B(3分)【解析】“卒见太公”的“卒”是最终,终于;而“供养卒大恩”的“卒”是“尽、终”之意。
12.A(3分)【解析】由“兆比于此”一句可知,那次的征兆正与今天的相似,并没有说“比自己的这次占卜更准确”。
13.(8分)(1)文王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最真诚的规谏,而不厌恶真情实话。我怎么会反感呢?(惟:只有;恶:厌恶;何为:为何,宾语前置句,为什么?每点1分,句式通顺1分)
(2)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同:共有、共同享有;擅;独占;则:就,每点1分,句式通顺1分)
14.主要结合最后一段进行分析,姜太公首先道出“天下为公”的先进理念,在这个大前提下,行仁政、施王道,给予天下万民仁爱、恩德、道义、利益,这样天下人就会争相归附。(3分)
【参考译文】
周文王准备去打猎,太史编占卜以后说:“您这次到渭河北岸打猎,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形,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你的老师,辅佐您的事业日渐昌盛,并将施恩加惠于您的子孙后代。”
文王问:“占卜的结果果真有这么好吗?”
史编回答说:“我的远祖史畴曾为禹占卜,结果得到皋陶。那次的征兆正与今天的相似。”
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打猎。终于见到了太公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
文王上前慰劳并询问:“先生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文王问:“这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呢?”
太公回答说:“钓鱼比如人事,有三种权术。用厚禄收买人才,如同用饵钓鱼;用重金收买死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凡是垂钓,目的都是为了得鱼,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从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
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深奥的道理。”
太公回答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果实就能结成。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才是最好的事情。现在我说的都是真情实话,毫无隐讳,恐怕会引起您的反感吧?”
文王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而不厌恶真情实话。我怎么会反感呢?”
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可叹啊!土地广大,国祚绵长,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最终必将烟消云散;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它的光芒必将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的德化,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欢乐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文王问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遭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文王拜谢两次说:“先生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于是,把太公请上猎车,一起回到国都,并拜他为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