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登泰山记》《游黄山日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徐霞客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材料二:
        初二日,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桥。渡大溪,循别溪,依山北行。十里,两山峭逼如门,溪为之束。越而下,平畴颇广。二十里,为猪坑。由小路登虎岭,路甚峻。十里,至岭。五里,越其麓。北望黄山诸峰,片片可掇。又三里,为古楼坳溪甚阔,水涨无梁,木片弥布一溪,涉之甚难。二里,宿高桥。
        初三日,随樵者行,久之,越岭二重。下而复上,又越一重。两岭俱峻,曰双岭。共十五里,过江村。二十里,抵汤口,香溪、温泉诸水所由出者。折而入山,沿溪渐上,雪且没趾。五里,抵祥符寺。汤泉在隔溪,遂俱解衣赴汤池。池前临溪,后倚壁,三面石甃[注],上环石如桥。汤深三尺,时凝寒未解,而汤气然,水泡池底汩汩起,气本香冽。黄贞父谓其不及盘山,以汤口、焦村孔道,浴者太杂遝也。浴毕,返寺。僧挥印引登莲花庵,蹑雪循涧以上。涧水三转,下注而深泓者,曰白龙潭;再上而停涵石间者,曰丹井。井旁有石突起,曰“药臼”,曰“药铫”。宛转随溪,群峰环耸,木石掩映。如此一里得一庵僧印我他出不能登其堂。堂中香炉及钟鼓架,俱天然古木根所为。遂返寺宿。    
        【注】甃:音读zhòu,意为砖砌的井壁。
        (节选自徐霞客《游黄山日记》)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的,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如此A一里B得一庵C僧D印我E他出F不能登其堂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句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乘,本义是登上,文中是“冒”的意思,和“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乘”字词义不同。
        B.丁未,干支纪法中的序号之一。古人把干支搭配用于纪序,可以纪年,如2024年为甲辰年,也可以纪日,如文中此处。
        C.为,文中“溪为之束” “为古楼坳”以及“为人迂讷”(《促织》)三句中的“为”字用法不同、意思不同。
        D.郁,文中指草木繁盛,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中的“郁”词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泰山记》中,作者连用五个动词写自己的行进路线,清晰简练,跌宕起伏。其中,“乘风雪”既点明出发的天气,也与下文写雪景相呼应。
        B.《登泰山记》中,作者写泰山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居雾若带,雪景如画,又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泰山日出的盛景。
        C.《游黄山日记》中作者到温泉里洗澡时不忘对黄山温泉的周围作环境描写,同时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到了泉水的特征,特意强调了泉水有一股清香的气味。
        D.《游黄山日记》中里程数词和游历动词数量较多,但不是很确切。这可以作为《徐霞客游记》“据景直书,不惮委悉烦闷,非有意于描摹点缀”的佐证。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2)溪甚阔,水涨无梁,木片弥布一溪,涉之甚难。
        14.同是在游记散文中写雪,《登泰山记》中对雪作了详细描写,而《游黄山日记》则不同。请简述理由。(3分)
         
         
        答案:
        10. BCF
        (原句大意是:(我们)就这样走了一里地,遇见了一座佛庵,和尚印我因为有其他事情外出了,(我们)不能进入他的庵堂。B处:“一里”在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走了一里地,作为“如此”的谓语。“得”意为得到引申为遇见,动词作谓语。C处:“一庵”是动词“得”的宾语,它对应的主语是承前省略的“我们”。“僧印我”是身份+佛号的称呼方式,作为“他出”的主语。F处:“他出”意为有其他事情外出,主语是僧印我。“不能登其堂”的主语是承前省略的“我们”。)
        11.D(A项“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意为“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几个)大国的中间”。“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乘,词义不同。表述正确。B项涉及干支记时法,表述正确。C项“溪为之束”的“为”作助词,表被动;“为古楼坳”的“为”作判断动词,译为“是”;“为人迂讷”的“为”作动词,译为“做”;三者用法不同,词义不同。表述正确。D项文中指温泉水汽向上升腾,“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意为“山水环绕,一片茂盛苍翠的样子”。两句中的“郁”词义不同。故选D。)
        12.C(C“同时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到了泉水的特征”错误。原文“汤深三尺,时凝寒未解,而汤气郁然,水泡池底汩汩起,气本香冽”中有对比的手法,没有比喻的手法。故选C。)
        13.(1)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而且都像脊背弯曲的样子。
        (4分。得分点:①“回视”意为回头看/回头望, 1分。②“驳色”意为颜色交错, 1分。③“若偻”意为像弯腰曲背的样子/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1分。④大意1分。)
        (2)溪水很宽阔,溪水暴涨而又没有桥梁,木片遍布一条溪水,赤足涉过溪水很艰难。
        (4分。得分点: ①“甚阔”, 很宽阔,1分。②“弥布”, 遍布, 1分。③“涉之”, 涉过溪水,渡过溪水,1分。④大意1分。)    
        14.(4分)徐霞客在《游黄山日记》中有两处写到了雪,一处是“雪且没趾”,一处是“蹑雪循涧以上”。(1分)因为,作者主要的描写对象是游览黄山所经历的整个过程。(1分)写作目的不同则侧重点不同。(1分)
        (本题考查的是姚、徐在文中对雪描写的不同和原因。根据题干中“对雪作了详细描写”回答“有两处写到了雪,一处是‘雪且没趾’,一处是‘蹑雪循涧以上’”。根据题干中“简述理由”回答“作者主要的描写对象是游览黄山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和“写作目的不同则侧重点不同”。大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个月的丁未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从南边的山脚登山。走了四十五里,道路都搭砌石板作为石阶,那级数有七千多。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中谷的水流环绕泰安城脚下,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称为环水的河流]。我起初顺着(中谷)而进去,路不到一半,翻越过中岭,再顺着西边的山谷走,就到了泰山的山顶。古时候登泰山,顺着东边山谷进入,道中有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到达的地方。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等地方,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看到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城市,汶水、徂徕山像图画一般,半山腰处停留的云雾像是飘带的样子。
        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大风扬起积雪扑打在脸上。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都是云雾弥漫。逐渐看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掷具一样的立着的东西,是山峰。天边的云中有一线奇异的颜色,片刻之间就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太阳升起,颜色纯红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承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面的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或红或白,颜色错杂,而且都像脊背弯曲的样子。
        【参考译文】
         初二这天,(我们)从白岳山下山,走十里路,顺着山麓向西,抵达南溪桥。渡过大溪,顺着别溪水,沿着山麓往北走。(再)走十里路,(就见)两座山十分陡峭迫近,像两扇逼近的石门,溪水流到这里就被它所约束。越过(两山)向下走,(眼前的)田畴平坦宽广。走二十里路,就是猪坑。从小路攀登虎岭,道路非常险峻。又走十里路,到达虎岭。再接着走五里路,越过虎岭山麓。向北看,黄山的各座山峰,小如片片山石,仿佛可以拾取。又走三里路,就是古楼坳。溪水很宽阔,溪水暴涨而又没有桥梁,木片遍布一条溪水,赤足涉过溪水很艰难。过二里后,在高桥歇宿。
        初三这天,随着樵夫一同走,走了很久,翻越过两座山岭。下山后再重新爬上另一山,又翻越过一座山岭。两座山岭都很险峻,叫双岭。总共走了十五里,经过江村。走二十里路后,到达汤口,是香溪、温泉各条溪水所流出的地方。踅转方向而进入山里,沿着溪水逐渐上山。雪埋没了脚趾。走五里路,抵达祥符寺。温泉就在隔溪,于是(大家)都解衣脱鞋到温水池里洗澡。温泉池前临溪水,后倚岩壁,三面都用石头镶砌,上面环架的石条就像桥一样。温泉深达三尺,当时凝聚的冬寒还没解散,温暖的水汽向上蒸腾,水泡从池底汩汩冒出,气味原本很清香。黄贞父说黄山的温泉不如盘山好,因为汤口、焦村是交通孔道,来洗浴的人太多太杂。洗浴完,返回祥符寺。挥印和尚引导我们登山去莲花庵,顺着山涧、踏着积雪上山。涧水三次转弯,下流注入深潭中,叫“白龙潭”。再往上,山涧水在石间的涵洞停歇,那涵洞叫“丹井”,丹井旁有石头突起,叫“药臼”、“药眺”。(随着溪水)宛转前行,四周有耸立的群峰环绕,树林与山石相互掩映。在这样的景致里走了一里路,找到一座寺庵,印我和尚因他事外出,(我们)不能进入庵堂歇憩。只见庵堂中的香炉及钟、鼓架,都是用天然的古树根雕凿而成。于是返回祥符寺住宿。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书·王懿传》《窃糟》
        《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李渔《梅》
        《宋史·杨昭俭传》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
        《张旭草书》《明史·赵南星传》
        《宋史·许翰传》《晋书·王戎传》
        徐霞客《游黄山日记》《新唐书·柳泽传》
        《晋书·何充传》《后汉书·崔寔传》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滇游日记》(二)
        《南齐书·江谧传》徐霞客《黔游日记》
        徐霞客《游雁荡山日记》《金史·本纪第一·世祖》
        徐霞客《溯江纪源》《宋史·沈焕传》
        《宋史·陈良翰传》《明史·徐达传》
        刘大櫆《论文偶记》《宋史·陈敏传》
        《宋史·刘承规传》林纾《湖之鱼》
        徐霞客《游庐山门记江西九江府》《白居易为左赞善大夫》
        徐霞客《游颜洞记》《晋书·唐彬传》
        《宋史·魏矼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