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葛洪《匡衡凿壁借光》阅读练习及答案

        葛洪
        27.匡衡凿壁借光
        匡衡①字稚圭(guī),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给以书,遂成大学⑤。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⑥。”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⑦。”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选自晋·葛洪《西京杂记》)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②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③大姓:大户。④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⑤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⑥解人颐(yí):让人欢笑。⑦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文言知识]
            说“穷”。“穷”是个多义词。一、指“困窘”。如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意为处境艰难时只能自己管好自己。二、指“尽”、“极”。上文“穷矣”,意为没什么可说了。成语有“无穷无尽”,其中“穷”与“尽”为同义。三、指“贫困”。四、指“寻求到尽头”。《桃花源记》:“欲穷其林。”其中的“穷”即为寻求到尽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邑    ②怪    ③资
        2.翻译:①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②时人畏服之如是
        ③衡从之与语质疑
        3.理解:“邑人挫服倒屐而去”中“倒屐而去”是用来形容“邑人”什么的?
         
         
        答案:
         
        27.匡衡凿壁借光
        1.①当地②感到奇怪③借、助  2.①匡衡便给他做雇工而不求报酬;②当时的人就是如此敬畏匡衡;③匡衡便去跟他论理并追问。 3.临走时的狼狈相。
         
        译文: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邹智传》袁宏道《灵岩》
        《新唐书·高崇文传》《明史·山云传》
        《金史·完颜守贞传》薛季宣《袁先生传》
        《梁书·谢胐传》《元史·张子良传》
        《说难》《萧相国世家》
        《晋书·顾恺之传》《隋书·崔仲方传》
        《明史·周镳传》《宋史·李若谷传》
        《淮南子·人间》《明史·彭时传》
        《贵贤》《慕贤》《后汉书·耿秉传》
        《明史·孙振基传》《明史·李时传》
        《旧五代史·赵光逢传》《新唐书·董晋传》
        《送张文在分发甘肃序》《李台州传》
        《祁黄羊去私》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