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黄宗羲《学校》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宗羲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学  校
        黄宗羲①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
        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搥鼓,请起李纲②。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论者乃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③陈、欧,正坐破坏学校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
        (选自黄宗義《明夷待访录》)
        「注」①黄宗義: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宁波余姚人,曾为东林党人,是“复社”领导人之一。②李纲:字伯纪,北宋邵武人,曾因力主抗金被罢官。③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编入当地户籍加以管束。
        1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闾阎之细             闾阎:民间
        B.则群擿以为非         擿:指摘
        C.一切委之俗吏         委:抛弃
        D.而反咎学校之人乎     咎:责备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学校,所以养士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出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而反咎学校之人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B.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土/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C.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D.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宗羲认为学校除了养士的职责外,更重要的任务是独立地评判政治是非。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断,而应交由学校评议而定。
        B.在“学校”篇中,黄宗羲对学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摆脱了士大夫忠君思想的束缚,使学校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显示了其思想的革命性。
        C.黄宗羲引用东汉时太学兴盛和宋代诸生干预朝政的事例,既论证了学校应该具有议政功能,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所处“衰世”政治的影射与抨击。
        D.黄宗羲关于学校职能的思想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只能是一种理想,但是他的让庶人议政的观点,对封建专制制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
        (2)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
         
         
         
         
        答案:
        12.C
        13.A
        14.B
        15.B
        16.(1)而真正具有才能的有学问的读书人,往往从民间自行崛起,与学校压根就没有什么关系。
        (2)东汉有太学生三万人,敢于发表正直深刻的言论,即使是面对豪强也从不隐瞒回避,朝廷的公卿大臣都畏惧他们的批评。
        【解析】
        【分析】
        12.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C项,“委:抛弃”错误,“一切委之俗吏”的意思是:全都交给庸俗的胥吏去处理。所以“委”的意思是“交给”。
        故选C。

        13.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
        A项,所以:表凭借,均为“用来……的……”。
        B项,第一个“之”,助词,的;第二个“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项,第一个“于”,介词,从;第二个“于”,介词,对于。
        D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第二个“而”,连词,表递进。
        故选A。

        14.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其始也……其继也……句式结构相同,陈述“开始”与“后来”两种不同的情形,应单独断开,排除AD两项。“学校与朝廷无与”与“朝廷与学校相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且表意完整,显然应在“朝廷与学校相反”后断开,排除C项。
        故选B。
        句子翻译:开始的时候,学校与朝廷没有关系,后来,朝廷跟学校事事相反。学校不但不能培养人オ,反而成了迫害人才的场所,这样的话,朝廷还要沿袭前代的名目而设立学校干什么呢?

        15.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项,“摆脱了士大夫忠君思想的束缚”“显示了其思想的革命性”理解错误,由文中的“君安而国可保也”可看出未摆脱忠君思想。
        故选B。

        16.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才能学术者士”。拔:崛起。初无与:压根就没有什么关系。
        (2)危:正直。隐:隐瞒、回避。贬议:批评。
         
        翻译:

            学校是用来培养人オ的。不过古代圣王设置学校的用意不止如此,还要让治理天下的手段都出自学校,这样设置学校的意图才能得到完全实现。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指朝廷会议、发布政令、尊养老人、抚恤孤儿、计检战功,以及出兵征伐之时检阅将士、审理重要案件时召集吏民、举行重要祭祀之时祭莫始祖等等,这些事情自古都要在辟雍举行。而且无论朝廷之上,还是民间之中,都要经过学校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大家都有诗书中所蕴含的那种宽厚的气象。天子认可的未必对,天子否定的未必错,因此天子也不敢以自己的态度来判断是非,而把判断是非的任务交给学校的公论。所以培养士人固然是学校的职责之一,但是学校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士人而设置的。
            夏商周三代以后,天下事的是非对错完全由朝廷来判断。天子赞扬过的,大家就全都认为是对的;天子贬抑的,大家就全都指摘是错的。文书、限期、赋税、司法等等,全都交给庸俗的胥吏去处理。在这种风气之外,偶尔有稍具才千的人出现,也会认为学校这种地方不与什么要紧的事情相符。其实他们所说的学校,不过是为了科举考试而喧嚣争竞,一心想争取功名富贵之地,所以他们才能利用朝廷掌握的权势和利益改变了学校的本来意义,而真正具有才能的有学问的读书人,往往从民间自行崛起,与学校压根就没有什么关系。说到底,学校就连培养人才这一点作用也失掉了。
            于是学校一变而为书院。可是,书院中人认为不对的,朝廷一定会认为是对的并且加以表彰;书院中认为正确的,朝廷一定会认为是错的并且加以羞辱。或者禁止所谓“伪学”,或者禁毁天下书院,都是用政治权力来与书院争胜。就连不肯出来做官的,朝廷也要施以刑罚,指责这些人:“这是带领天下的士大夫背叛朝廷。”开始的时候,学校与朝廷没有关系,后来,朝廷跟学校事事相反。学校不但不能培养人オ,反而成了迫害人才的场所,这样的话,朝廷还要沿袭前代的名目而设立学校干什么呢?
            东汉有太学生三万人,敢于发表正直深刻的言论,即使是面对豪强也从不隐瞒回避,朝廷的公卿大臣都畏惧他们的批评。宋代的太学生聚集到宫门之外,擂鼓上书,请求起用李纲。这两件事还算接近于三代的风气。如果当时在朝廷当政的那些人,认同太学生的是非判断,一定可以使盗贼奸邪们屈从于正气的权威!皇位得以安稳,国家能够保全。但是很多人却把东汉、宋代太学生做的这些事情看成是亡国的表现,却不知道国之所以灭亡,正是由于收捕党人,打压言论、拘禁异议人士陈、欧,破坏学校追求真知真理造成的,怎么反而责备学校的学生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黄宗羲《原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法》
        黄宗羲《明儒学案·崇仁学案》黄宗羲《柳敬亭传》(二)
        黄宗羲《端毅王石渠先生恕》黄宗羲《天一阁藏书记》
        黄宗羲《王讷如使君传》(二)黄宗羲、吴伟业《张南垣传》对比
        黄宗羲《山居杂咏》黄宗羲《诗历题辞》
        黄宗羲《原君》黄宗羲《王讷如使君传》
        黄宗羲《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
        黄宗羲《续师说》黄宗羲《周云渊先生传》
        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黄宗羲《胡玉吕传》
        《陆周明墓志铭》《柳敬亭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