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太公六韬》《文子·上义》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个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周)文王曰:“何谓仁义?”太公曰:“敬其众,合其亲。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无使人夺汝威,因其明,顺其常。敬之勿疑,天下和服。”文王问太公曰:“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为之奈何?”太公曰:“凡用赏者贵信,用罚者贵必。赏信罚必于耳目之所闻见,则所不闻见者莫不阴化矣。夫诚,畅于天地,通于神明,而况于人乎!”
        (节选自《太公六韬》)
        材料二
        文子曰:“凡学者,能明于天人之分,通于治乱之本,澄心清意以存之,见其终始,反于虚无,可谓达矣。治之本,仁义也;其末,法度也。本末一体也,其两爱之,性也。先本后末,谓之君子;先末后本,谓之小人。善赏者,费少而劝多;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与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人多而无怨。故圣人因民之所喜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赏一人,而天下趋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是以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圣人守约而治广,此之谓也。此圣人致理之道若此也。上义者,治国家,理境内,行仁义,布德施惠,立正法,塞邪道,群臣亲附,百姓和辑,上下一心,群臣同力。诸侯服其威,四方怀其德,修正庙堂之上,折冲千里之外。发号行令,而天下响应。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决轻重之权,此上义之道也。国之所以强者,必死也。所以必死者,义也。义之所以行者,威也。是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威义并行,是谓必强。白刃交接矢石若雨而士争先者赏信而罚明也。上视下如弟,必王四海;下事上如兄,必政天下。是故义君内修其政,以积其德;外塞于邪,以明其势。察其劳佚,以知饥饱。战期有日,视死若归,恩之加也。”超然客公众号
        (节选自《文子·上义》)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的标号写在答题卡上。
        白刃ABC矢石D若雨E而士争先者F赏信G而罚H明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以,用来,与《兰亭集序》中“所以游目骋怀”的“所以”用法相同。
        B.分,区别,与《屈原列传》中“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的“分”意思不同。
        C.怀,思念,与《归去来兮辞》中“怀良辰以孤往”的“怀”意思相同。
        D.当,应对,与李密《陈情表》中“当侍东宫”的“当”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公认为,要想百姓和顺而信服,君主需要明察,顺应常理来处理事务,并且毫不迟疑地遵循这一原则。
        B.周文王向太公询问赏一劝百、罚一惩众之策,太公告诉他,只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就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C.文子认为,本和末是割裂的,君子把仁义放在前,把法度放在后,而小人则把法度放在前,把仁义放在后。
        D.文子认为,仁义的君主应该完善自己的政务,堵塞邪佞,知道百姓的劳苦和安逸,了解他们饥饱的情况。
        13.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敬其众则和,合其亲则喜,是谓仁义之纪。
        (2)善与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人多而无怨。
        14.太公与文子两人对于赏罚的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个小题,20分)
        10.(3分)CEF
        11.(3分)C 12.(3分)C
        13.(8分)(1)尊重民众就会和睦,团结宗亲就会欢喜。这就是行仁义的准则。(4分)
        (2)善于施予的人,能够做到用度少但行德行;善于获取(钱财)的人,能够做到百姓(用度)多而没有怨恨。(4分)
        14.(3分)材料一强调奖赏贵在守信(1分),惩罚贵在坚决执行(1分);材料二强调赏罚有度(1分)。
         



        相关文言文练习
        《曹绍夔捉“怪”》《尹师鲁墓志铭》
        柳宗元《愚溪对》《清史稿·冯子材传》
        《史记·黄帝本纪》《记盗》
        《农夫耕田》《汉书·龚胜传》
        《何岳得金不昧》《晋书·潘岳传》
        《子罕说宝》《鹦鹉救火》
        《唐昭宗景福元年辛丑》《北齐书·段韶传》
        《郑人逃暑》《明史·牟俸传》
        《三国志·法正传》《太平广记·器量一》
        《宋史·张浚传》范云《之零陵郡次新亭》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端木赐传》《魏书·高允传》
        《晋书·刘伶传》《避性畏热》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