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赵南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张居正寝疾,朝士群祷,南星与顾宪成、姜士昌戒弗往。居正殁,调吏部考功。
        起历文选员外郎。疏陈天下四大害,言:“杨巍乞休,左都御史吴时来谋代之,忌户部尚书宋纁声望,连疏排挤。副都御史詹仰庇力谋吏、兵二部侍郎。大臣如此,何以责小臣,是谓干进之害。礼部尚书沈鲤、侍郎张位、谕德吴中行、南京太仆卿沈思孝相继自免,独南京礼部侍郎赵用贤在,词臣黄洪宪辈每阴谗之,言官唐尧钦、孙愈贤、蔡系周复显为诋诬。众正不容,宵人得志,是谓倾危之害。州县长吏选授太轻,部寺之官计日而取郡守,不问才行。吏治日污,民生日瘁,是谓州县之害。乡官之权大于守令横行无忌莫敢谁何如渭南知县张栋治行无双裁抑乡官被谗不获行取是谓乡官之害。四害不除,天下不可得治。”疏出,朝论韪之。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居数月,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天启三年大计京官,以故给事中亓诗教、赵兴邦、官应震、吴亮嗣先朝结党乱政,议黜之,吏科都给事中魏应嘉力持不可。南星著《四凶论》,卒与考功郎程正己置四人不谨。浙江巡按张素养荐部内人材,及姚宗文、邵辅忠、刘廷元,南星劾其谬,素养坐夺俸。先是,巡方者有提荐之例,南星已奏止之;而陕西高弘图、山西徐扬先、宣大李思启、河东刘大受,复踵行如故,南星并劾奏之,巡方者始知畏法。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
        (选自《明史·赵南星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官之权大于守/令横行无忌/莫敢谁何如/渭南知县张栋/治行无双/裁抑乡官/被谗不获行取/是谓乡官之害
        B.乡官之权大于守令/横行无忌/莫敢谁何如/渭南知县张栋/治行无双/裁抑乡官/被谗不获行取/是谓乡官之害
        C.乡官之权大于守/令横行无忌/莫敢谁何/如渭南知县张栋/治行无双/裁抑乡官/被谗不获行取/是谓乡官之害
        D.乡官之权大于守令/横行无忌/莫敢谁何/如渭南知县张栋/治行无双/裁抑乡官/被谗不获行取/是谓乡官之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户部,是古代中央六部之一,掌管水利、田地、户籍、赋税、祭祀及财政事宜。
        B.不谨,意思是不敬慎,不小心。旧时考核官吏的条款之一,谓所作之事不合为官体统。
        C.巡方,指天子出巡四方,也指天子派大臣巡察四方,文中的巡方者指的是巡抚地方的官员。
        D.嫡母,庶出的子女称父亲的正妻为嫡母,是相对庶母而言的,生母不一定是嫡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南星不阿谀权贵。张居正生重病,朝廷中很多官员一起去替他祷告,赵南星没有去。因此,张居正死后,赵南星调任吏部担任考功郎。
        B.赵南星有正义感。他在奏章中用吴时来为代替杨巍而排挤宋纁以及詹仰庇谋取二部侍郎这两个事例阐明干进之害。
        C.赵南星胸怀天下。光宗即位之后,赵南星担任左都御史时,慷慨激昂地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的职责,对乱政者毫不手软。
        D.赵南星襟怀坦荡。魏忠贤和他的党徒非常憎恨赵南星,把他看作罪魁祸首,赵南星即使受到陷害被发配,也能安然自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州县长吏选授太轻,部寺之官计日而取郡守,不问才行。(4分)                   
        (2)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4分)                   
        14.文中的巡方者犯了什么错?什么原因使他们“始知畏法”?(3分)                   
         
         
         
        答案:
        10.D
        11.A(“水利”属工部,“祭祀”属礼部。)
        12.A(张居正死后,赵南星调任吏部担任考功郎,与他没有去祈祷不构成因果关系。)
        13.(1)州、县官员的选拔任用过于轻率,部、寺级别的官员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谋取为郡守,(朝廷)不考察他的才干品行。
        (“选授”1分,“轻”1分,“计日”1分,“才行”1分)
        (2)(阉党)将他抓捕下狱,判处赵南星赔偿赃款一万五千两银子,赵南星家一向贫穷,靠亲友捐助才将官司了结。
        (补全主语1分,“坐”1分,“素”1分,“竣”1分)
        14.①巡方者提荐的权力已经废止(1分),却有人明知故犯(1分);②巡方者知道赵南星一定会追究到底(1分)。
         
         
         
        【参考译文】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被任命为汝宁推官。为政清廉公平,逐渐升迁为户部主事。张居正生重病,朝官集体为他祈祷,赵南星和顾宪成、姜士昌戒约不去。张居正死后,赵南星调任吏部考功郎中。
        起用担任文选员外郎。上疏陈述天下四大害,说:“杨巍自请退职,左都御史吴时来图谋代替他,但是忌惮户部尚书宋纁的声望,接连上疏排挤他。副都御史詹仰庇竭力谋取吏部、兵部两部侍郎。大臣尚且这样,凭什么责怪小官呢,这就是所说的不正当的求进之害。礼部尚书沈鲤、侍郎张位、谕德吴中行、南京太仆卿沈思孝相继自请离职,唯独南京礼部侍郎赵用贤在位,词臣黄洪宪之辈常常暗中进谗言诋毁他,谏官唐尧钦、孙愈贤、蔡系周又公开地诋毁污蔑他。为众人表率之人不被所容,小人得志,这就是所说的狡诈之害。州、县官员的选拔任用过于轻率,部、寺级别的官员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谋取为郡守,不考察他的才干品行。官场一天天污秽,民生一天天凋敝,这就是所说的地方州县之害。乡官的权力比郡守和县令还大,他们横行乡里,无所顾忌,谁也奈何不得。像渭南知县张栋,治理品行之好,天下找不出第二个来,约束抑制退休居乡官员,结果被人谗言中伤没有获得升迁,这就是所说的乡官之害。这四害不除,国家就得不到太平。”他的奏疏一出来,朝中议论都认为他说得对。
        光宗即位,起用为太常少卿。过了几个月,授官左都御史,他慷慨激昂把治理国家作为自己的职责。天启三年考核在京官员,因原给事中亓诗教、赵兴邦、官应震、吴亮嗣在前朝(万历朝)时结党营私、扰乱朝政,赵南星建议罢黜他们。吏科都给事中魏应嘉坚决反对。赵南星就写了一篇《四凶论》,最终与考功郎程正己判定四人为“不谨”。浙江巡按张素养推荐部内的人才,涉及姚宗文、邵辅忠、刘廷元。赵南星弹劾他的谬误,张素养被定罪罚扣俸禄。在此之前,巡抚地方的官员有提拔举荐人才的先例,赵南星已经上奏制止了。而陕西的高弘图、山西的徐扬先、宣大的李思启、河东的刘大受,又按旧例继续实行,赵南星一并上奏弹劾他们,巡抚地方的官员才知道畏惧法令。
        魏忠贤及其党徒非常憎恨赵南星,每当假传皇帝下诏、告示时,总是把他看作罪魁祸首。把他抓起来关进监狱,判处让赵南星赔偿赃款一万五千两银子,赵南星家一向贫穷,靠亲友捐助才将官司了结。嫡母冯氏、生母李氏,都由于哀痛过度而死。赵南星到达发配地,安然自处。
        庄烈皇帝登基,下诏赦免让他返京。巡抚牟志夔,是魏忠贤的死党,故意推迟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崔亮传》(二)《明史·叶伯巨传》
        《明史·西番诸卫》《明史·刘体乾传》(二)
        《明史·吕大器传》(二)《明史·费宏传》(四)
        《明史·李文忠传》《明史·刘球传》《明史纪事本末·麓川之役》
        《明史·徐光启传》(二)《嵩盟九日次井泉百户韵》《程本立传》
        《明史·黄孔昭传》《明史·王彰传》
        《明史·杨继宗传》(二)《明史·张居正传》(二)
        《明史·本纪九》《明史·开济传》
        《明史·俞大猷传》《明史·戚继光传》(四)
        《明史·马孟桢传》(二)《明史·马孟桢传》(一)
        《明史·金铉传》《明史·马永传》(二)
        《明史·万元吉传》《明史·李秉传》
        《明史·胡松传》《明史·周忱传》(二)
        《明史·徐九思传》《明史·王世贞传》(二)
        《明史·杨守陈传》《明史·林俊传》(二)
        《明史·熊概传》(三)《明史·太祖本纪》
        《明史·邹维琏传》《明史纪事本末·宪宗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壬寅》
        《明史纪事本末·仁宜致治》《明史·本纪九》《明史·周敬心传》
        《诈疾平叛》《明史·戚继光传》(三)
        《明史·刘熙祚传》《明史·金兴旺传》
        《明史·朱能传》《明史·李敏传》
        《明史·任礼传》《明史·俞谏传》
        《明史·魏骥传》(二)《明史·齐之鸾传》
        《明史·于谦传》(三)《明史·秦良玉传》(二)
        《明史·翁大立传》《明史·程绍传》(二)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