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
庆童,字明德。早以勋臣子孙受知仁庙,授大宗正府掌判,以宽厚为政,辽人德之。至正十年,迁平章,行省江浙。明年,盗起汝、颍,已而蔓延于江浙。庆童分遣僚佐往督师旅,曾不逾时,以次克复。既乃令长吏按视民数,凡诖误者悉置不问,招徕流离,俾安故业,发官粟以赈之。省治毁于兵,则拓其故址,俾之一 新。募贫民为工役而偿之以钱,杭民赖以存活者尤众。
十四年,右丞相统大兵南征,一切军资衣甲器仗谷粟之属,咸取具于江浙。庆童规措有方,陆运川输,千里相属,朝廷赖之。明年,盗起常之无锡,众议以重兵歼之,庆童曰:“赤子无知,迫于有司。苟谕以祸福,彼无不降之理。”盗闻之,果投戈解甲,请为良民。
十六年,平江、湖州陷。义兵元帅方家奴以所部军屯杭城之北关,钩结同党,相煽为恶,劫掠财货,白昼杀人,民以为患。庆童言于丞相曰:“我师无律,何以克敌?必斩方家奴乃可出师。”丞相乃与庆童入其军数其罪斩首以徇,民大悦。继而苗军帅杨完者以其军守杭城。丞相既承制授完者江浙行省右丞,而完者益以功自骄,因求娶庆童女。庆童初不许时苗军势甚张,丞相方以为重强为主婚,庆童不得已以女与之。明年出镇海宁州距杭百里地濒海硗瘠民甚贫。居二年,盗息而民阜。
二十五年,诏拜陕西行省左丞相。时李思齐拥兵关中,庆童至则御之以礼,待之以和。居三年,关陕用宁。召还京师。二十八年七月,大明兵逼京城,帝与皇太子及六宫至于宰臣近戚皆北奔,而命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庆童为中书左丞相以辅之。八月二日,京城破,淮王与庆童出齐化门,皆被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曾不逾时,以次克复 克复:攻克收复
B.省治毁于兵 省治:反省治理
C.咸取具于江浙 取具:置办
D.丞相既承制授完者江浙行省右丞 承制:秉承皇帝旨意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迁”,是调动官职的意思,在古代一般是升官,“左迁”一般指贬官。
B.“征”是“征伐”的意思,在古代,上伐下,“有道”伐“无道”,叫“征”。
C.“投戈”指在战争中投降别人,反过来打自己人。牧野之战中,商纣王的军队就发生过这样的事。
D.“奔”是“逃亡”的意思,古代一般指逃亡到外国,后来也引申为“逃走(到某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庆童出身不俗。早年因为是功臣的子孙而任职朝廷,后来出任辽阳的地方官员,因为为政宽厚收到人民的爱戴。
B.庆童善于治兵。派兵平定江浙、无锡、镇海、宁州一带的盗贼,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C.庆童长于行政。在江浙任职时,不仅能根据实际情况使百姓休养生息,还善于规划调度,为朝廷南征做出了很大贡献。
D.庆童直言敢谏,在平定无锡盗贼,斩杀方家奴这些重大事件中,他总是能够以自己准确的判断,大胆直言,拯救危局。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乃令长吏按视民数,凡诖误者悉置不问,招徕流离,俾安故业,发官粟以赈之。
(2)赤子无知,迫于有司。苟谕以祸福,彼无不降之理。
参考答案
4、B“省治”,应解释为行省的治所。
5、C“投戈”指放下武器,停止交战。选项的解释是“倒戈”。
6、B只有江浙一带的盗贼是派兵平定。
7、(1)随后就命令官吏巡察百姓数量,招抚流转失散的人,使(百姓)安于原来的职业,散发国库的粮食来救济他们。
(2)百姓无知,被官府逼迫,所以才兴兵作乱啊。如果把祸福的道理告诉他们,他们没有不投降的道理。
参考译文
庆童字明德。早年凭借是功臣子孙,从仁宗朝起就授官职大宗正府掌判,任职期间,为政宽厚,深得辽人赞誉。至正十年(1350),调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至正十一年,汝州、颍州一带人民掀起反元斗争,蔓延于江浙。庆童派遣文武官员分别至各地督师镇压,不久相继收复被起义军占领的州郡。他令各州郡长官,对于与起义军有牵连者都不问罪,招徕流离人民,使他们安于本业,官府发粟赈济饥民。省会在战乱中被毁,在旧址上重建新城。招募贫民为工役,官府付给工钱,杭州人民赖以存活的很多。
至正十四年,脱脱以太师、右丞相之职统大军南征,其一切衣甲粮草等军需物资,全由江浙供给。庆童规划措置有方,水陆运输,千里相望,朝廷有赖于他。至正十五年,常州之无锡人民起义反元,众人都主张派重兵去镇压,而庆童则认为:“百姓无知,其起兵是为官府所迫。如果向他们讲明祸福,他们没有不降顺的道理。”起义者听闻之后,果然放下武器,请求做一个良民。
至正十六年,起义人民占领平江、湖州。官军元帅方家奴率所部军士屯驻杭州城之北关,勾结同党,相互为非作歹,抢劫财货,白昼杀人,深为民患。庆童对丞相说:“我军无纪律,何以战胜敌人,必须斩方家奴才可出师。”于是丞相与庆童到方家奴军中宣布其罪状,(将其)斩首示众,人民大喜。至正十七年,庆童镇守海宁州。此地距杭州百里,在海滨,地瘠民贫。庆童在那里住了两年,使该地盗息民富。到此时,庆童在江浙已为官七年,历涉艰险,成绩卓著,召拜翰林学士承旨。至正十八年,拜江南行台御史大夫。当时行御史台治所在绍兴,所辖诸道皆交通不便。绍兴东之明州、台州为起义军方国珍所控制;浙西之杭州、苏州诸郡为起义军张士诚所据。御史台的纲纪不振,徒有空名而已。
至正二十年,庆童奉召还朝,由海道至京师,拜中书平章政事。忽有人诬奏庆童之子刚僧私通宫人,顺帝大怒,将刚僧斩首。庆童因而快快不乐,称病久居家中,每天饮酒消遣。二十五年,诏拜陕西行省左丞相。这时,李思齐拥兵占据关中,庆童去对李思齐待之以礼。在那里三年,关陕安宁无事。朝廷召庆童还朝。至正二十八年(1368)七月,大明兵逼近京师,顺帝与皇太子、六宫以及宰臣、近戚皆北逃,命淮王帖不儿不花管理朝政,庆童为中书左丞相辅佐他。八月二日,大明军攻陷京师,淮王与庆童企图从齐化门逃命,未成,都被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