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石,字介之,翼王杨次山子。乾道间入武学,以恭圣仁烈后贵,赐第。庆元中补承信郎差充阁门看班祗候寻带器械嘉泰四年充贺正旦接伴使时金使颇骄倨自矜其善射石从容起挽弦三发三中的金使气沮,嘉定改元,除扬州观察使、知阁门事,进保宁承宣使。久之,授保宁节度使、提举万寿现,奉朝请,进封信安郡族。十五年,以检校少保进封开国公。宁宗崩,宰相史弥远谋废皇子兹而立成国公昀,命石与谷白后,后不可,日:“皇子,先帝所立,岂敢擅变?”谷、石凡一夜七往反以告,后终不听。谷等拜泣日:“内外军民皆已归心,苟不从,祸变必生。则杨氏且无噍类矣!”后默然良久,日: “其人安在?"”弥远等召昀入,遂矫诏废站为济王,立昀,是为理宗。授开府仪同三司,充万寿观使。时宝庆垂帘,人多言本朝世有母后之圣。石独日:“事岂容概言?普仁宗、英宗、哲宗嗣位,或尚在幼冲,或素由抚育,军国重事有所未谙,则母后临朝,宜也。今主上熟知民事,天下悦服,虽圣孝天通,然不早复政,得无基小人离间之嫌乎?”乃密疏章献、慈圣、宣仁所以临朝之由,远及汉、唐母后临朝称制得失上之,后览奏,即命择日彻帘。进石少保,封永宁郡王。以寿明慈睿仁福三册太后宝,进至太傅。石性恬澹,每拜爵命必力辞。恭圣拊庙,除太师。兄谷疑于辞受,石力言日:“吾家非有元勋盛德,徒以恭圣故致贵显,曩吾父不居是官,吾兄弟今偃然受之,是将自速颠覆耳。况恭圣抑远族属。意虑深远,言犹在耳,何可遽忘?”乃合疏恳辞,至再三,不受。及属疾,除彰德、集庆节度使,进封魏郡王。卒,年七十一,赠太师。
(选自《宋史.杨石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庆元中/补承信郎/差充阁门看班祗候/寻带御器械/嘉泰四年/充贺正旦接伴使/时金使颇骄倨/自矜其善射/石从容起挽/弦三发三中的
B.庆元中/补承信郎差/充阁门看班祗候/寻带御器械/嘉秦四年/充贺正旦接伴使/时金使颇骄倨/自玲其善射/石从容起/挽弦三发三中的
C.庆元中/补承信郎/差充阁门看班祗候/寻带御器械/嘉泰四年/充贺正旦接伴使/时金使颇骄倨/自矜其善射/石从容起/挽弦三发三中的
D.庆元中/补承信郎/差充阁门看班祗候/寻带御器械/嘉泰四年/充贺正旦接伴使/时金使颇骄倨自矜/其善射石从容起/挽弦三发三中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元,我国封建时期同-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或新皇帝即位时颁布年号均称改元。
B.奉朝请,古称春季的朝见为“朝”,秋季的为“请”;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
C.称制,从秦始皇开始皇帝的命令专称“制”,后妃掌权当朝行使皇帝权力谓“临朝称制”
D.拊庙,将后死者的神牌(牌位)放入供奉祖先牌位的祠庙配享附祭,此专指皇家而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石出身贵族,仕途顺遂。虽然起初凭借恭圣烈皇后显贵,但因他做事灵活变通,深得宁宗、理宗和太后垂青,官运亨通,终享天年。
B.杨石见解独到,不附众议。宝庆年间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在人们大都认为宋朝世代都有圣贤的太后时,只有他秉持异见,且分析得有理有据。
C.杨石高瞻远瞩,析理透彻。皇帝已能够处理政事,但太后仍不早日把政权归还皇帝,为了避免麻烦或招致灾祸,他劝太后早日撤帘复政。
D.杨石通达事理,不求尊显。他每次接到授子他爵位的命令时都会竭力推辞:皇帝授命太师官职的诏书一次次地给他下达,他始终没有接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谷、石凡一夜七往反以告,后终不听。
(2)况恭圣抑远族属,意虑深远,言犹在耳,何可遽忘?
答案:
(1) C。
(2) D。
(3)A。
(4)①杨谷和杨石在一夜之间共往返了七次来进行传话,皇后最终也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
②何况恭圣皇后抑制疏远亲族,思虑深刻而长远,说过的话好像还在耳边,怎么能这么快就忘了呢?
参考译文:
杨石,字介之,是冀王杨次山的儿子。乾道年间杨石进入武学学习,后来凭借恭圣仁烈皇后显贵,被赏赐宅第。庆元年间,杨石补任承信郎,差役是做阁门看班祗候,不久被特许宫内带剑佩弓入内殿近侍。嘉泰四年,杨石担任贺正旦接伴使。当时金国使者很是傲慢不恭,自夸擅长射箭,杨石不慌不忙站起身,拉弓射箭,三发三中靶心,金国使者神情沮丧。改元嘉定,杨石被授予扬州观察使、知阁门事,晋升为保宁承宣使。很久之后,杨石被授任保宁节度使、提举万寿观,被给予奉朝请的待遇,晋升为信安郡侯。十五年,由检校少保的职位
晋升为开国公。宁宗去世后,宰相史弥远谋划废除皇太子赵竑而拥立成国公赵昀,命令杨石与哥哥杨谷告诉皇后,皇后不答应,说:“皇太子,是先帝所拥立的,怎敢擅自改变?”杨谷和杨石一夜之间共往返了七次来进行传话,皇后最终也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杨谷等人行礼哭着说:“朝廷内外的军民都已经有了归附的念头,您如果不答应,灾祸变故一定会发生,那么杨氏将无活着的人了!”皇后沉默了很久,说:“那个人现在在哪里?"史弥远等人召赵昀入内,于是假传皇帝的诏书废除赵竑为济王,拥立赵昀,赵昀就是宋理宗。杨石被授予开府
仪同三司,担任万寿观使。宝庆年间太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人们大都认为宋朝世代都有圣贤的母后。只有杨石说:“世事哪能一概而论?当初仁宗、英宗、哲宗继位时,有的年龄还很幼小,有的向来接受照料、教育,对国家与军队的重要事务还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母后临朝管理国家政事,是合理的。现今皇上清楚地知道民政事务,天下人从心里佩服,虽说子女尊老敬老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但是不早日把政权归还给皇帝,恐怕是因为小人从中离间的嫌疑吧?"杨石于是秘密开列章献、慈圣、宣仁上朝处理国事的理由,一直追溯到汉代、唐朝母后临朝代理皇帝管理国家政事的所得和所失呈献给太后,太后看了杨石的奏折后,就
下命令选定日期将政权归还给皇帝。杨石被提升为少保,并被封为永宁郡王。杨石因三次向太后献上寿明、慈睿、仁福尊号,晋升做了太傅。杨石性情清静淡泊,每次接到授予爵位的命令一定会竭力推辞。在恭圣皇后去世后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时,杨石被授予太师官职。杨石的哥哥杨谷对于杨石推辞不接受的行为很是不解,杨石尽力解释说:“我们家族在先皇开创基业时没有立过大功,也没有深厚的美德,只是因为恭圣皇后的缘故得到了今天的高
位而显扬于世,过去我们的父亲不曾担任这个官职,我们兄弟两个公然自得地接受并担任此职位,这样做将会招致自我倾覆罢了。何况恭圣皇后抑制疏远亲族,思虑深刻而长远,说过的话好像还在耳边,怎么能这么快就忘了呢?于是合上皇帝的诏书,态度诚恳地推辞不受,(虽然)皇帝授命的诏书一次又一次下达,杨石始终都没有接受。等到杨石生病后,皇帝授予他彰德、集庆节度使的职位,并进封他为魏郡王。杨石去世,享年七十一岁,皇帝追赠他为太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