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赵简子围卫之郛郭,犀盾、犀橹,立于矢石之所不及,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枹曰:“乌乎!吾之士数弊也。”行人①烛过免胄而对曰:“臣闻之:亦有君之不能士耳,士无弊者。昔者吾先君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战十有二胜,是民之用也。献公没,惠公即位,淫衍暴乱,身好玉女,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惠公没,文公授之,围卫,取邺,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取尊名于天下,亦此人之用也。亦有君不能士耳,士无弊也。”简子乃去楯橹,立矢石之所及,鼓之而士乘之,战大胜。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也。”
或曰:行人未有以说也,乃道惠公以此人是败,文公以此人是霸,未见所以用人也。简子未可以速去盾、橹也。严亲在围,轻犯矢石,孝子之所爱亲也。孝子爱亲,百数之一也。今以为身处危而人尚可战,是以百族之子于上皆若孝子之爱亲也,是行人之诬②也。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人不北矣。
长行徇上③,数百不一矣;喜利畏罪,人莫不然。将众者不出乎莫不然之数,而道乎百无一人之行,行人未知众之道也。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材料二:
孔子适卫,卫将军文子问曰:“吾闻鲁公父氏不能听狱,信乎?”孔子答曰:“不知其不能也。夫公父氏之听狱,有罪者惧,无罪者耻。”文子曰:“有罪者惧是听之察刑之当也无罪者耻,何乎?”孔子曰:“齐之以礼,则民耻矣;刑以止刑,则民惧矣。”文子曰:“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孔子曰:“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执辔于此而动于彼,御之良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文子曰:“以御言之,左手执辔,右手运策,不亦速乎?若徒辔无策,马何惧哉?”孔子曰:“吾闻古之善御者,执辔如组,两骖如舞,非策之助也。是以先王盛于礼而薄于刑,故民从命。今也废礼而尚刑,故民弥暴。”
(节选自《孔丛子·刑论》)
【注】①行人:掌管礼仪的官职。②诬:谎言。③长行徇上:为了君主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有罪者A惧B是听C之D察E刑之F当也G无H罪者耻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革车千乘”意为一千辆兵车,与《劝学》中“筋骨之强”的句式不同。
B.“速”意为快、迅速,与《六国论》中“始速祸焉”的“速”意思不同。
C.“耻”意为对……感到羞耻,与《师说》中“而耻学于师”的“耻”用法相同。
D.“盛于礼而薄于刑”的“而”与《论语》中“人而不仁”的“而”用法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简子包围卫国国都的城郭,敲响战鼓但士兵却不进攻,烛过认为这不是战士的问题,而是赵简子不会使用战士。
B.晋献公善于用人,使得国家领土增加了许多;晋文公也善于用人,因而夺取了邺地,打败了楚军,得到霸主之名。
C.卫将军文子听人说公父氏不能“听狱”,他向孔子求证,孔子通过对“有罪者惧,无罪者耻”的分析证实了这一说法。
D.孔子认为治国和驭马同理,善于驾马的人拿着缰绳就像拿着丝带一样,车辕两边的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帮助。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人恣侵,去绛十七里,亦是人之用也。
(2)今齐之以刑,刑犹弗胜。何礼之齐?
14.孔子认为先王时期百姓服从命令,现在百姓更加暴乱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答案:
10.BEG(句意:让有罪的人惧怕,这是案件审理得清楚,刑罚恰当,让无罪的人感到耻辱。)
11.A(A不正确,都是定语后置句。B正确,“始速祸焉”中的“速”,是招致的意思。C正确,“耻”,都是意动用法,对……感到羞耻。D正确,两个“而”都是连词,但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表假设关系。)
12.C(孔子通过对“有罪者惧,无罪者耻”的分析反驳了这一说法,而不是证实了这一说法。)
13.(8分)(1)秦人肆意入侵,打到距离绛城只有十七里的地方,也是用的这些民众。(4分,得分点:“去”,距离;“是”,这些;各1分,判断句1分,句意1分。)
(2)现在用刑法来整治百姓,刑法尚且用不尽。为何还要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呢?(4分,得分点:“齐”,整治,使⋯⋯整齐;“犹”,尚且;“胜”,尽;各1分,句意1分。)
14.(3分)①先王重视礼教而很少用刑法,所以百姓服从命令。②现在废掉礼教而崇尚刑罚,所以百姓更加暴乱。(共3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简子围攻卫国国都的外城,拿着犀牛皮做的大盾牌(作掩护),站在箭和滚石达不到的地方,击打战鼓然而战士却不进攻。简子扔掉鼓槌说:“哎呀!我的战士这么快就疲惫了。”行人烛过脱下头盔回答说:“我听说:仅仅是君主不会使用战士罢了,战士没有会疲惫的。过去我们的先君献公吞并了十七个国家,征服了三十八个国家,打了十二次胜仗,就是用的这些民众。献公死了,惠公即位,荒淫无度,残暴昏乱,贪恋美女,于是秦人肆意入侵,打到距离晋国国都绛城只有十七里的地方,用的也是这些民众。惠公死后,文公继承君位,围攻卫国,攻下邺地,城濮之战,五次打败楚军,在天下得到霸主之名,用的也还是这些民众。所以,仅仅是君主不会使用战士罢了,战士没有会疲惫的。”简子于是丢了大盾牌,站在箭和滚石能打得着的地方,敲击战鼓,战士们乘势进攻,战斗取得全胜。简子说:“与其让我得到一千辆兵车,不如听到行人烛过的一番话啊。”
有人说:行人烛过并没有说出(有深刻道理的)话,只是说惠公失败用的是这些人,文公称霸用的是这些人,却没有发现他们是如何用人招致失败或称霸的。赵简子不应该这么快就丢掉防身用的盾牌。父亲在包围之中,儿子冒着箭和滚石的危险去援救,这是孝子热爱父亲的缘故。孝子热爱父亲,一百里面才有一个。现在认为君主处在危险之中兵士还可以战斗,就是认为从各家各户来的兵士对待君主都能像孝子热爱父亲一样,这是行人烛过的谎言。喜好利益嫌恶祸患,这是任何一个人都有的感情。赏赐多而守信用,人们就不怕敌人;刑罚重而一定实行,任何人都不敢败逃了。
为了君主而牺牲自己的高尚行为,数百人里没有一个;喜欢利赏害怕犯罪,没有人不是这样。统率兵士的人不采用必然的术数,而根据百人中无一人能做到的行为行事,行人烛过其实不懂(如何使用)兵士的道理。
材料二:
孔子到卫国,卫国将军文子问他:“我听说鲁国公父氏不能审理案件,是真的吗?”孔子回答道:“我不知道他不能。公父氏审理案件,让有罪的人恐惧,让无罪的人感到羞耻。”文子说:“让有罪的人惧怕,这是案件审理得清楚,刑罚恰当。让无罪的人感到耻辱是什么原因呢?”孔子说:“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那么百姓就会感到羞耻;用刑罚遏制犯罪,达到不用刑罚的目的,那么百姓就会惧怕。”文子说:“现在用刑法来整治百姓,刑法尚且用不尽,为何还要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呢?”孔子说:“用礼教来统一百姓的言行就好像骑马时用上细绳;用刑法来整治百姓就好像骑马时用鞭子。在这边拿着缰绳在那边动,这是善于驾马。没有缰绳而用鞭子,那么马就会迷失道路。”文子说:“用驾马来说的话,左手拿着缰绳,右手拿着鞭子,不更快吗?如果只有缰绳而无鞭子,马还会惧怕什么呢?”孔子说:“我听说古代善于驾马的人,拿着缰绳就像拿着丝带一样,车辕两边的马就像在舞蹈,不是靠鞭子的帮助。所以,先王重视礼教而很少用刑法,所以百姓服从命令。现在废掉礼教而崇尚刑罚,所以百姓更加暴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