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史记·朱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平原君朱建者,楚人也。故尝为淮南王黥布相,有罪去,后复事黥布。布欲反时,问平原君,平原君非之,布不听而听梁父侯,遂反。汉已诛布,闻平原君谏,不与谋,得不诛。
        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辟阳侯行不正,得幸吕太后。时辟阳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及平原君母死,陆生素与平原君,过之。平原君家贫,未有以发丧,方假贷服具,陆生令平原君发丧。陆生往见辟阳侯,贺曰:“平原君母死。”辟阳侯曰:“平原君母死,何乃贺我乎?”陆生曰:“前日君侯欲知平原君,平原君义不知君,以其母故。今其母死,君诚厚送丧,则彼为君死矣。”辟阳侯乃奉百金往税。列侯贵人以辟阳侯故,往税凡五百金。
        辟阳侯幸吕太后,人或毁辟阳侯于孝惠帝,孝惠帝大怒,下吏,欲诛之。吕太后惭,不可以言。大臣多害辟阳侯行欲遂诛之辟阳侯急因使人欲见平原君。平原君辞曰:“狱急,不敢见君。’乃求见孝惠幸臣闳籍孺,说之曰:“君所以得幸帝,天下莫不闻。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今日辟阳侯诛,旦日太后含怒,亦诛君。何不肉袒为辟阳侯言于帝?帝听君出辟阳侯,太后大欢。两主共幸君,君贵富益倍矣。”于是闳籍孺大恐,从其计,言帝,果出辟阳侯。辟阳侯之囚,欲见平原君,平原君不见辟阳侯,辟阳侯以为己,大怒。及其成功出之,乃大惊。
        吕太后崩,大臣诛诸吕,辟阳侯于诸吕至深,而卒不诛。计画所以全者,皆陆生、平原君之力也。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辟阳侯,以诸吕故。文帝闻其客平原君为计策,使吏捕欲治。闻吏至门,平原君欲自杀。诸子及吏皆曰:“事未可知,何早自杀为?”平原君曰:“我死祸绝,不及身矣。”遂自刭。孝文帝闻之惜之,曰:“吾无意杀之。”乃召其子,拜为中大夫。使匈奴,单于无礼,乃骂单于,遂死匈奴中。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注】①辟阳侯:审食其。②往税:前去赠送。税:赠送,特指以财务助人办丧事。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大臣多害A辟阳侯行B欲C遂诛之D辟阳侯急E因使人F欲G见平原君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善,指友好、要好,与《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中“善”的意思不同。
        B. 肉袒,指解开上衣,露出身体,古人用以表示请罪或投降,本文指投降。
        C. “倍” 用法与《兼爱》“故盗贼有亡”中“有”的用法相同,都是通假字。
        D. 而,指你们,与《<论语>十二章》“敏于事而慎于言”中“而”的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建曾担任过淮南王黥布的国相,但因有罪而离去,后又重新在黥布手下干事。
        B. 黥布想造反时,问朱建怎样看此事,朱建极力反对,但黥布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C. 朱建家境贫寒,连给母亲出殡送丧的钱都没有,陆生让朱建只管发丧,不必借钱。
        D. 朱建的儿子后来出使匈奴,由于他对单于悖慢无礼,大骂单于,死在了匈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原君为人辩有口,刻廉刚直,家于长安。
        (2)今辟阳侯幸太后而下吏,道路皆言君谗,欲杀之。
        14. 朱建的刚正不阿、坚守道义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
        10. BDE
        11. B  “本文指投降”错误,本文中的“肉袒”指请罪,而不是投降。句意:您为什么不脱了上衣为辟阳侯向皇帝说情呢?
        12. D  “由于他对单于悖慢无礼”错误,应该是由于单于悖慢无礼,他大骂单于,死在了匈奴。
        13. (1)平原君朱建这个人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同时他又刚正不阿,恪守廉洁无私的节操,在长安安了家。
        (2)现在辟阳侯受宠于太后,却被逮捕入狱,道路上的人都说是您说的坏话,想杀掉他。   
        14. ①朱建劝黥布不要造反,黥布不听,朱建没有参与造反的阴谋活动。②辟阳侯审食其品行不端,他很想和平原君交好,但平原君就是不肯见他。③孝文帝派遣官吏去逮捕朱建,朱建不想连累家人,自刎而死。
        参考译文:
        平原侯朱建,是楚国人。原先担任过淮南王黥布的相,因有罪离职,后来又侍奉黥布。黥布想造反时,问过平原君,平原君不赞成,黥布不听而听梁父侯的话,于是造反。汉朝杀黥布后,听说平原君劝阻过黥布而且没有参与阴谋,得以免被诛杀。
        平原君朱建这个人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同时他又刚正不阿,恪守廉洁无私的节操,在长安安了家。他行事不随便附和,讲求道义而不曲意讨好取悦于人。辟阳侯品行不端正,得到吕太后的宠幸。当时辟阳侯想结交平原君,平原君不肯见他。等到平原君母亲去世。陆生素来和平原君交好,去拜访他。平原君家境贫穷,没有钱办丧事,正在借发丧所需的器物用品,陆生让平原君发丧。陆生去见辟阳侯,祝贺说:“平原君的母亲去世了。”辟阳侯说:“平原君的母亲去世了,有什么好祝贺我的呢?”陆生说:“前些日子您想要结交平原君,平原君重义而不跟您结交,是因为他母亲还活着,现在他母亲去世了,您如果能送他一笔厚厚的丧礼,那他便能为您去死了。”辟阳侯便送上一百金作为丧礼。其他列侯贵人因辟阳侯的缘故,前去送礼吊丧的不少,送礼金五百金。
        辟阳侯特受吕太后的宠幸,有人在孝惠帝面前说辟阳侯的坏话,孝惠帝大怒,把辟阳侯交给司法官员审讯,要杀他。吕太后心里有愧,不方便讲话。大臣大多厌恶辟阳侯的品行,也想就此杀了他。辟阳侯很着急,便派人去见平原君。平原君推辞说:“案子风声很紧,我不敢会见您。”接着平原君就去求见孝惠帝的宠臣闳籍孺,劝他说:“您得到皇帝宠幸的原因,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现在辟阳候因为受宠于太后而被交付法官,外边都说是您说了他的坏话,想杀掉他。今天辟阳侯被杀,明天太后有气,也会杀您。您为什么不脱了上衣为辟阳侯向皇帝说情呢?皇帝听了您的话放出辟阳侯,太后很高兴。太后、皇帝都宠幸您,您的富贵就更为加倍了。”于是阂籍孺十分害怕,听从了平原君的主意,向皇帝进言,果然放出了辟阳侯。辟阳侯被关起来,想见平原君的时候,平原君不见他,辟阳侯认为他背叛自己,十分生气。等到平原君成功救出他,这才大吃一惊。
        吕太后去世,大臣们杀死了诸吕,辟阳侯和诸吕关系很深,但最终没有被杀。为他谋划保全他性命的,全靠陆生、平原君出力。
        孝文帝时,淮南厉王杀了辟阳侯,是因为他和诸吕的关系。文帝听说辟阳侯的门客平原君曾为辟阳侯出谋策划,就派遣官吏去逮捕他,要治他的罪。听说官吏上门,平原君想要自杀。他的几个儿子和(负责逮捕他的)官员都说:“事情究竟如何还不知道,为什么早早就自杀呢?”平原君说:“我死去祸患就到此为止,连累不到你们身上。”便自杀了。孝文帝听说之后,感到很可惜,说:“我并没有打算杀了他。”孝文帝于是召见平原君的儿子,任命他为中大夫。出使匈奴,匈奴首领单于无礼,他便大骂单于,最终死在匈奴中。
         



        相关文言文练习
        《史记·南越列传》(二)《秦欲伐齐,齐楚从亲》《楚怀王拘张仪,将欲杀之》
        《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齐欲伐魏》《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张仪为秦破纵连横》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随何难汉高祖》
        《陶朱公长子吝金害弟》《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酷吏列传》《史记·楚世家·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
        《史记·吕嘉传》《史记·晁错传》苏轼《晁错论》对比
        《史记·端沐赐传》《史记·高祖本纪·鸿沟划界》
        《孝景崩,武帝立》《李广非大将才也》《读通鉴论》《二十七年,秦大夫有私与楚太子斗》
        《勾践困于会稽》《史记·孟尝君传》
        《鲁仲连者,齐人也》《李牧守边》(二)
        《史记·平准书》《王安石变法》《史记·孔子世家》(五)
        《魏有隐士曰侯嬴》《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
        《魏有隐士曰侯赢》《范雎欲事魏王》
        《史记·刘敬传》(三)《史记·刘敬传》(二)
        《史记·陈丞相世家》(四)《史记·五帝本纪第一·帝尧者,放勋》
        《鲁人曹沬》《史记·黥布列传》
        《史记·齐悼王世家》《史记·货殖列传》(三)
        《硃虚侯刘章,高祖孙也》《史记·蒙恬列传》(三)
        《史记·乐毅列传》(三)《缇萦救父》
        《史记·丞相公孙弘》《史记·老子传》(三)
        《史记·春申君列传》(二)《优孟哭马》
        《史记·李将军列传》(三)《史记·郑庄传》
        《史记·庄子》《史记·刺客列传·专诸者》
        《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
        《史记·老子传》(二)《周亚夫直谏》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