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建安十六年,刘璋闻曹公将遣司隶校尉锺繇伐张鲁,有惧心》阅读练习及答案

        华阳国志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
        建安十六年,刘璋闻曹公将遣司隶校尉锺繇伐张鲁,有惧心。张松进曰:“曹公兵强,无敌天下;若因张鲁之资以向蜀土,谁能御之者乎?”璋曰:“吾固忧之,而未有计。”松对曰:“刘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仇也。善用兵,使之伐鲁,鲁必破。破鲁,则益州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璋然之,复遣法正迎刘主。主簿巴西黄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待之,则一国不容二君。客有太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璋不听。从事广汉王累倒悬于州门,以死谏璋。璋一无所纳。正既宣旨,阴献策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富凭天设之险以此成帝业犹反手也。”刘主大悦,乃留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将军关羽镇荆州,率万人溯江西上。璋初敕所在供奉,入境如归。刘主至巴郡,巴郡严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刘主由巴水达涪。璋往见之。松复令正白刘主曰:“今因此会,便可执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坐定一州也。”刘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不可仓卒。”欢饮百余日。十七年,曹公征吴。吴主孙权呼刘主自救。刘主贻璋书曰:“孙氏与孤,本为唇齿。今乐进在青泥,与关羽相拒。不往赴救,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求益万兵及资实。璋但许四千,他物半给。嫌隙始构。璋敕诸关守不内刘主。十八年,璋遣将张任、邓贤、吴懿等拒刘主于涪,皆破败,还保绵竹。璋复遣护军南阳李严、江夏费观等督绵竹军。严、观率众降,同拜裨将军。进围璋子循于雒城。十九年,刘主克雒城,与飞等合围成都。被围数十日,城中有精兵三万,谷支二年,众咸欲力战。璋曰:“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以璋故也。何以能安!”遂遣张裔奉使诣刘主。主许裔礼其君而安其民。刘主又遣从事中郎涿郡简雍说璋。璋素雅敬雍,遂与同舆而出,降,吏民莫不歔欷涕泣。
        (选自《华阳国志》卷五)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3分)
         然A后B资C益D州E之F富G凭H天I设J之K险L以M此N成O帝P业Q犹R反S手T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巴西,指巴西郡,是黄权的籍贯。古人常常将官职、籍贯等放在姓名之前:有时单用,有时兼用。
        B.内,通“纳”,接纳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亡走赵,赵不内”一句中“内”的意思完全相同。
        C.膏,滋润的意思,与《苏武传》“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中“膏”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
        D.雅,美好的意思,与《出师表》“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中“雅”的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权对迎请刘备一事并不赞同,认为刘备来到益州后,会给作为主人的刘璋带来危险,因此他劝谏刘璋,但刘璋并没有听从他的谏言。
        B.刘璋一心迎请刘备,他命令沿途郡县为刘备提供所需物资,并亲自到涪地与刘备会见,两人会见十分欢愉,一起宴饮了一百多天。
        C.刘备认为救援孙权比攻打张鲁更重要,如果能够全力救援,就一定大获全胜,但刘璋对此并不全力支持,两人也因此产生了嫌隙。
        D.成都被围后,虽然城中兵精粮足,众人都想决一死战,但刘璋不忍心百姓继续遭受战乱之苦,加之刘备也派人游说,最终出城投降。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因此会,便可执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坐定一州也。(4分)
        (2)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4分)
        14.严颜说“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他怎样的态度?(3分)
         
         
        答案:
        10.第一处:G第二处:L第三处:Q(原句标点:然后资益州之富,凭天设之险,以此成帝业,犹反手也)
        11.D(“雅”在文中是“向来”的意思)
        12.C(“如果能够全力数援,就一定大获全胜”曲解文意)
        13.(1)如果(现在)趁这次会面,就可以抓住刘璋,那么将军您不需要动用军队的劳苦,就可以很容易地占有一州了。(4分。“因”“执”“坐定”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来铺佐自己的。(4分。“无”“不肖”“自为”“自佐”各1分)
        评分细则:(1)采分点:①因:趁着、乘着、借着、凭借等介词。②执:捉住、抓获、活捉、擒拿、拿下、控制等。③坐定:轻易地占领、很容易占有等,必须体现出“容易”来。④句子大意基本正确得句意分。
        (2)采分点:①无:不论、无论、不管。②不肖:昏庸、不贤能、没有才能、没有能力等。③“自为”:帮助自己、辅助自己等。④自佐:辅佐自己。注意③④均为宾语前置句式,必须翻译到位。
        14.这句话是说刘璋迎请刘备进入益州,就如同一个独处深山中的人让一只老虎来保护自己。表达了严颜对此事的反对态度。(3分。意思2分,观点1分)
        【参考译文】
        建安十六年,刘璋听说曹操将要派司隶校尉钟繇讨伐张鲁,有害怕的心思。张松进言刘璋:“曹操兵强马社,在天下无敌;如果他利用张鲁的物资粮草来攻取蜀地,谁能抵御他呢?”刘璋说:“我正在担忧此事,只是毫无办法。”张松说:“刘豫州,是您的同宗,却是曾操的仇敌。他善于用兵,如果请他来攻打张鲁,张鲁必会大败。张鲁失败,益州的实力就会增强,即使曾操前来,也无能为力了。”刘璋认为他说得对,于是便再一次派法正去迎请先主。主薄巴西郡人黄权劝谏说:“左将军刘备有骁勇的声名,现在请他来蜀,想用部下之礼对待他,则不能满足他的心愿;想以宾客之礼对待他,则一国不能容下二位君王。如果客人有泰山般的安稳,则主人就会有累卵之危了。”刘璋没有听他的劝谏。从事广汉人王累将自已倒挂在益州城门,以死劝谏刘璋。但刘璋谁的谏言也不采纳。法正向刘备转告刘璋的意图后,又私下向刘备献计说:“凭着将军的英才,趁着刘璋懦弱(迅速出兵),张松是可依赖的重臣,让他在益州作为内应,这以后将军便可以依托益州的富饶,凭借天然地势的险峻,凭这些来成就帝王的大业,如同反手掌一样容易。”刘备非常高兴,就留下军师中郎将诸葛亮、将军关羽镇守荆州,自己率一万多人沿长江逆流而上,向西进兵。当初,刘璋命令沿途各郡、县为刘备提供所需物资,刘备进入益州境内好像回到家中。刘备到达巴郡,巴郡太守严颜抚胸叹息说:“这正是所说的‘独自坐在深山中,放出老虎来保护自己’啊。”刘备从巴水到达涪县。刘璋前往会见刘备。张松让法正向刘备建议说:“如果(现在)趁这次会面,就可以抓住刘璋,那么将军您不需要动用军队的劳苦,就可以很容易地占有一州了。”刘备说:“刚刚进入别人的地盘,恩德与信义尚未表现出来,这件事不可仓猝!”两人欢乐地宴饮了一百多天。建安十七年,曹操征讨吴地。吴主孙权请刘备前往救援。刘备给刘璋写信说:“孙权和我,本来就是唇齿关系。现在乐进在青泥,正与关羽对峙。现在如果不前往救援,乐进一定获全胜,进而转头侵犯益州,这忧患可比张鲁大多了。张鲁不过是个自守自护的贼寇,不值得担忧。”请求增加一万兵马和大批粮草物资。刘璋只答应增派四千人,其他东西也均只提供一半。从此先主与刘璋之问的隔阂就出现了。刘璋下令各守关各将领不得接纳先主。建安十八年,刘璋派张任、邓贤、吴懿等将领在涪县迎战刘备,都被打败,退还绵竹保卫。刘璋又派护军南阳人李严、江夏人费观等督察绵竹的军队。李严、费观等率军队投降,两人同时被封为裨将军。刘备进军在雒城国攻刘璋的儿子刘循。建安十九年,刘备攻克雒城,和张飞等人合围了成都。成都被围困了几十天,城中有三万精兵,粮食足可支持两年,城中众人都想与刘备决一死战。刘璋说:“我父子在益州二十多年,对百姓没有施加什么恩德,现在百姓经历多年战争,尸体滋润了草野,都是因为我刘璋的缘故。我又怎么安心呢!”于是派张裔作为使者拜见刘备。刘备谷应张裔对刘璋以礼相待,并安抚其百姓。刘备又派从事中郎涿郡人商雍劝说刘璋。刘璋向来敬重简雍,于是和他一同乘车出城,刘璋投降刘备,官吏百姓无不叹息流泪。
         



        相关文言文练习
        《醉翁亭记》《喜雨亭记》《强弱之辩》
        《华阳国志·后贤志·李宓传》《有盲子道涸溪》
        《高祖本纪》《孔雀东南飞》
        《怀王与诸将约曰》《华阳国志·汉中志》《邹忌讽齐王纳谏》(二)
        《报任安书》《鲁人身善织屦》
        《通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公行状》《贻赵廷臣书》原文及翻译
        《杨烈妇传》(二)《三峡》阅读及答案(二)
        《柳敬亭传》《豫让论》
        《爱莲说》《梅花草堂集》《拟论姚莹功罪状》
        《荀子·非相》《阅江楼记》
        《华阳国志·后贤志·文立》《河中石兽》(一)
        《爱莲说》(二)《华阳国志·陈寿传》
        《熊鼎传》《杨烈妇传》(一)
        《曾子易箦》《后汉书·桓谭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