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晏殊为童子时》《宋史·晏殊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沈括《梦溪笔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晏殊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
        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寮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宴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察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注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晏殊,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曰:“殊江外人。”帝顾曰:“张九龄非江外人邪?”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既成,数称善。为翰林学士,迁左庶子。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改参知政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悉为施行。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已而薨。    
        (节选自《宋史·晏殊传》)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臣非不乐燕游A者B直以C贫无可D为之E具F臣若有G钱亦须往H但无钱Ⅰ不能出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爱,在文中指喜爱,与《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爱”的含义相同。
        B.野,在文中指粗野,与《〈论语〉十二章》“质胜文则野”中“野”的含义相同。
        C.衮冕,是古代中国皇帝及上公在重大庆典活动中穿戴的礼服和礼冠。
        D.之,在文中是定语后置的标志词,与《师说》“择师而教之”中“之”的含义、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皇上曾经允许朝中官员挑选游览胜地进行宴饮,馆阁中的士大夫几乎没有不去游玩宴饮的,只有晏殊与兄弟们闭门读书。
        B.每次回答皇帝的询问,晏殊总在小纸上做好记录,再和草稿一起封好呈上,丁谓、曹利用想独自向太后奏事,晏殊直言不可。
        C.陕西发生战事,晏殊请求给予将领更大的作战自由,他的招募弓箭手加以训练以及增加边事财力等建议都得到了施行。
        D.晏殊平生喜爱贤才,名士范仲淹、孔道辅、韩琦、富弼等人都出自晏殊的门下,后来他们都得到了晏殊的推荐,并得到朝廷重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    
                  
        (2)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
                  
        1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晏殊得到皇帝器重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
        10.BFH
        11.A【解析】A项,“含义相同”说法有误。文中加点的“爱”是“喜欢、喜爱”的意思,“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中的“爱”是“吝惜”的意思。
        12.D【解析】D项,“名士范仲淹、孔道辅、韩琦、富弼等人都出自晏殊的门下,后来他们都得到了晏殊的推荐,并得到朝廷重用”说法有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和“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可知,文中提到的出自晏殊门下的贤才只有范仲淹和孔道辅,且受到朝廷重用的是范仲淹、韩琦和富弼。
        13.(1)皇帝召来晏殊和一千多名进士一起(在)廷中应试,晏殊神色不慌,挥笔立刻写成。
        【解析】(1)神气:神态。  慑:慌张,害怕。  援:持,取,挥。
        评分参考:三个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2)太后朝拜太庙,有请求(太后)穿戴衮冕(的人),太后拿(此事)询问(晏殊),晏殊用《周官》中的后服礼制答对。
        【解析】(2)谒:拜谒,朝拜。服:用作动词,穿戴。对:答对,回答。    
        评分参考:三个关键点各1分,句意1分。
        14.【答案】(1)为人坦诚忠厚,识大体。(2)能诗善文,才华卓著。(3)做事谨慎周密,明于决断。
        评分参考:一点1分,意对即可。
        附译文
        材料一  晏殊还是个孩子时,张文节就向朝廷推荐他,(皇帝)征召(他)到京城。正赶上殿试进士,(皇上)就叫晏殊(也)参加考试。晏殊一见到试题,说:“我十天前已经作过这样的赋,赋的草稿还在,请求另外命题。”皇帝非常喜欢他的不隐瞒。
        等到(晏殊)担任馆职,当时天下太平,(皇上)容许百官臣僚挑选游览胜地进行宴饮。当时在馆阁供职的士大夫们各自举行宴会,以至于街市楼堂酒馆,往往都大设帷帐作为游乐憩息的地方。晏殊当时非常贫寒,不能出门(游玩宴饮),(便)独自待在家里与兄弟们讲学读书。一天,(朝廷)挑选东宫官员,忽然从宫中(传出皇上的)批示,任命晏殊为此官。执政大臣没有谁知道原因,第二天入见皇上核实,皇上告诉他们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不嬉戏游乐、宴会赏景的,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闭门与兄弟们读书,像这样谨慎忠厚的人,正适合做东宫官。”
        晏殊接受任命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为东宫官)的用意。晏殊说话质朴粗野,就说:“我并不是不喜欢宴游玩乐的人,只是因为贫穷没有游乐的条件;我如果有钱也一定会去(宴饮),只是没钱不能出门罢了。”皇上更加欣赏他的诚实,(认为他)懂得侍奉君王的大体,(对其)器重垂爱日渐加深。仁宗继位后,(晏殊)终于得到了重用。  
        材料二  晏殊,是抚州临川人。七岁就能写文章,张知白做江南安抚,以神童(的名义向朝廷)举荐晏殊。皇帝召来晏殊和一千多名进士一起(在)廷中应试,晏殊神色不慌,挥笔立刻写成。皇帝嘉奖(他),赐同进士出身。宰相寇准说:“晏殊是江南人。”皇帝回头说:“张九龄不是江南人吗?”两天后,又测试(晏殊的)诗、赋、论,写成后,(皇帝)屡次称好。(晏殊)成为翰林学士,又升迁为左庶子。皇帝每次向晏殊询问事情,(他)一概在方寸小纸上用小字书写,答奏完毕,就和草稿一起封好呈上,皇帝看重他的谨慎周密。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暂时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自想独自见(太后)进见奏事,没有敢决断他们的提议的人。晏殊建议说:“群臣(向)太后奏事的,(太后都)垂帘听断,都不得进见。”改任(晏殊为)参知政事。太后朝拜太庙,有请求(太后)穿戴衮冕(的人),太后拿(此事)询问(晏殊),晏殊用《周官》中的后服礼制答对。陕西正用兵,晏殊请求罢除内臣监督军队(的旧例),不将作战阵图授予各位将领,让(他们)能够见机应敌布置攻守;并招募弓箭手训练他们,来准备战斗。又请求拿出宫中财物资助边事费用,凡是其他管理财务的各部门,都停罢并交还度支。(这些提议)都得以施行。晏殊平时喜爱贤才,当时的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都出自他的门下。等到担任宰相,更致力于进用贤才,范仲淹与韩琦、富弼都得到进用,以致台阁之中,多是当时的贤士。过了一年,(晏殊)病情加重,(皇帝)坐车将要前往探视他。不久就去世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王子醇枢密帅熙河日》《送东阳马生序》
        《曹玮用兵》《乌脚溪》
        《新唐书·马周传》《曹玮知镇戎军日》
        《秋水》《汉书·史丹传》
        《岳阳楼记》《晋书·刘殷传》
        《范文正荒政》《宋史·刘汲传》
        《王粲字仲宣》《陈丞相世家》(一)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汉书·终军传》
        《林逋隐居》《宋史·洪咨夔传》
        《南唐书·常梦锡传》《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旧唐书·张延赏传》《宋史·康保裔传》
        《范文正浙西救灾》陆容《阿留传》
        韩愈《马说》(二)《郭进有才略,累有战功》
        《聊斋志异·王子安》《桃花源记》(09茂名市中考题)
        《刘羽冲泥古》《乘隙刺偷》
        《明史·唐顺之传》(二)《史记·管晏列传》
        《梅伯言先生诛辞》《王文正局量宽厚》
        《李士衡为馆职、王荆公病喘、郭进有材略》《方家以磁石》(二)
        《陈丞相世家》(二)《晏殊诚实》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