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永和二年冬,成汉主李势大赦境内,改年嘉宁。势骄淫,不恤国事,加以饥馑,四境之内,遂至萧条。安西将军桓温将伐汉,江夏相袁乔劝之曰:“今为天下之患者,胡、蜀①二寇而已。蜀虽险固,比胡为弱,将欲除之,宜先其易者。李势无道,臣民不附,且恃其险远,不修战备。宜以精卒轻贵疾趋,比其觉之,我已出其险要。可一战擒也。胡闻我万里远征,以为内有重备,必不敢动。纵有侵轶,缘江诸军足以拒守,必无忧也。”温从之。十一月辛未,温帅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谯王无忌伐汉,拜表即行。委安西长史范汪以留事,加抚督梁州之四郡诸军事,使袁乔帅二千人为前锋。三年春二月,桓温军至青衣。汉主势大发兵,遣叔父右卫将军福、从兄镇南将军权、前将军昝坚等将之,自山阳趣合水。诸将欲设伏于江南以待晋兵,昝坚不从,引兵自江北鸳鸯埼渡向犍为。三月,温至彭模。议者欲分为两军,异道俱进,以分汉兵之势。袁乔曰:“今悬军深入万里之外,胜则大功可立,不胜则噍类无遗。当合势齐力,以取一战之捷;若分两军,则众心不一,万一偏败,大事去矣。不如全军而进,弃去釜甑,赍三日粮,以示无还心,胜可必也。”温从之。留参军孙盛、周楚将赢兵守辎重,温自将步卒直指成都。李福进攻彭模,孙盛等奋击,走之。温进,遇李权,三战三捷,汉兵散走归成都,镇东将军李位都迎诣温降。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坚众自溃。势悉众出战于笮桥,温前锋不利,参军龚护战死,矢及温马首。众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鼓,袁乔拔剑督士卒力战,遂大破之。温乘胜长驱至成都,纵火烧其城门。汉人惶惧,无复斗志。势夜开东门走,至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寻舆棺面缚诣军门,温解缚、焚棺,送势及宗室康;引汉司空谯献之等以为参佐,举贤旌善,蜀人悦之。温留成都三十日,振旅还江陵。李势至建康,封归义侯。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
【注】①蜀:指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割据政权成汉。因成汉立国于古蜀地界,所以也被称为“蜀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
B.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
C.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
D.昝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和,东晋年号。年号纪年法是用古代帝王在位期间所取年号来纪年的方式。
B.表,臣僚向皇帝陈述事情所用之文,如论谏、劝请、推荐、庆贺等均可用之。
C.长史,多为幕僚性质官员,但也有能独立行使职权的,如班超曾任的将兵长史。
D.从兄,堂兄。“从”指宗族关系中仅次于至亲的亲属,比如堂兄弟、表兄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永和二年,桓温采用江夏相袁乔提出的“宜先攻弱”的策略,率领益州刺史、南郡太守征讨相比处于弱势的成汉。
B.桓温的军队抵达青衣后,成汉国主李势命令众将领领兵迎战。所有将领都在长江以南设下了伏兵等待东晋军队。
C.桓温军队抵达彭模后,有人建议把军队分为两支,分道前进,以便分散成汉军队的势力,桓温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D.笮桥一战,桓温前锋初战不利,士兵想撤退,但擂鼓手误击战鼓命士兵进攻,袁乔督军与成汉军激战,打败了成汉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宜以精卒轻赍疾趋,比其觉之,我已出其险要。(5分)
答:
(2)寻舆棺面缚诣军门,温解缚、焚棺,送势及宗室于建康。(5分)
答:
答案:
10. A(断句应为:昝[zǎn] 坚至犍为/乃知与温异道/还/自沙头津济/比至/ 温已军于成都之十里陌/)译为:昝坚到了犍为,才知道和桓温走的不是同一条路,急忙返回,从沙头津渡江,等赶到战场时,桓温的军队已经驻扎在了成都的十里陌。
11.D(从兄是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不包括表兄弟)
12. B(“所有将领都在长江以南设下了伏兵等待东晋车队”错,原文意思应为:众将领准备在长江以南设下伏等待东晋的军队,但昝坚不听,率车从长江北岸的鸳鸯埼渡江,向犍为进发。)
13. (1)【译文】应当派出精锐士兵轻装急行,待到他们发觉时,我军已经越过了他们的险要地带。(“以”“赍”“疾趋’“比”“出”各1分)
(2)【译文】不久(李势) 抬着棺材并反绑着双手来到桓温的车营门前投降,桓温解开捆绑的绳索、烧掉棺材,押送李势和王族亲属前往建康。(省略主语(李势) “與” “诣” “ 解缚” “于”各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