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国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①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湣、宋献②是也。故人主天下之利势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将道也。
故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三者明主之所以谨择也,而仁人之所以务白也。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
彼持国者,必不可以独也,然则强固荣辱在于取相矣。身能相能,如是者王;身不能,知恐惧而求能者,如是者强;身不能,不知恐惧而求能者,安唯便僻左右亲比己者之用,如是者危削,綦之而亡。国者,巨用之则大,小用之则小;綦大而王,綦小而亡,小巨分流者存。巨用之者,先义而后利,安不恤亲疏,不恤贵贱,惟诚能之求,夫是之谓巨用之。小用之者,先利而后义,安不恤是非,不治曲直,唯便僻亲比己者之用,夫是之谓小用之。巨用之者若彼,小用之者若此,小巨分流者,亦一若彼,一若此也。故曰:“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之谓也。
羿、蜂门者,善服射者也;王良、造父者,善服驭者也。聪明君子者,善服人者也。人服而势从之,人不服而势去之,故王者已于服人矣。故人主欲得善射,射远中微,则莫若羿、蜂门矣;欲得善驭,及速致远,则莫若王良、造父矣;欲得调壹天下,制秦、楚,则莫若聪明君子矣。其用知甚简,其为事不劳而功名致大,甚易处而綦可乐也。故明君以为宝,而愚者以为难。
人主胡不广焉,无恤亲疏,无偏贵贱,惟诚能之求?若是,则人臣轻职业让贤,而安随其后。如是,则舜禹还至,王业还起,功壹天下,名配舜禹,物由有可乐。如是其美焉者乎!呜呼!君人者亦可以察若言矣。
(取材于《荀子·王霸》)
【注】①綦【qí】:极。②齐湣:齐国国君,后为淖齿所杀。宋献:宋国国君,为齐湣王所灭。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得道以持之 持:掌握
B. 而仁人之所以务白也 白:明白
C. 身能相能 相:帮助
D. 安不恤亲疏 恤:顾虑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然则强固荣辱在于取相矣 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B. 羿、蜂门者,善服射者也 新沐者必弹冠
C. 则莫若聪明君子矣 若知我不降明
D. 其用知甚简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 下列文中画线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彼持国者,必不可以独也掌握政权的君主,不能只依靠自己
B. 惟诚能之求确实只为求取有才能之士
C. 王良、造父者,善服驭者也王良和造父,是善于驾车马的人
D. 甚易处而綦可乐也君子做事情很容易,心情很愉快
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荀子认为治国的方法有三:义、信、权谋。其中权谋治国,会导致国家灭亡。
B. 荀子认为与举贤任能相比,国君自身能力更重要,这关系到国家的荣辱存亡。
C. 荀子认为立足于道义任用贤者,可以称王天下,驳杂地用人也可以称霸诸侯。
D. 荀子认为聪明的君主,善于使百姓顺服,权势也便随之而来,这是王者之术。
5. 选文第三段说“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请结合选文与《屈原列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 C 2. B 3. C 4. B 5. ①这句话的意思是:善于选择策略的人能制服人,不善于选择策略的人就会受制于人。
②选文中谈到聪明的君主懂得“求能”治国之策,不论亲疏贵贱,举贤任能,借用能者辅佐自己,称王天下。
③《屈原列传》中的楚怀王不懂任人唯贤的治国之策,有能者屈原而不用,被张仪、郑袖等奸佞蛊惑,终客死于秦。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如果用正确的法则掌握国家和君位。
B.句意:而仁人一定要弄明白。
C.相:副词,彼此、相互、共同。句意:如果君臣彼此都有能力。
D.句意:安然从容不论亲疏。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句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引出对象。句意:既然这样,国家的强大、兴衰、荣辱就在于卿相的选择了!
介词,比。句意: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
B.助词……的人。句意:后弈和蜂门,使擅长射箭的人佩服。
助词……的人。句意: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就想到使自身端正罢黜奸邪。
C.动词,比得上。句意:那么没有比聪明的君子更好的了。
代词,你。句意:你明知道我不投降。
D.代词,人称他们。句意:他们用的智慧很简单正确。
语气副词,一定、千万。句意: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是善于驾车马的人”错。“服”,使动用法,使……佩服。句意:王良和造父,使擅长驾驶车马的人佩服。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国君自身能力更重要”错,“彼持国者,必不可以独也,然则强固荣辱在于取相矣”,那些掌握国家政权的君主,治理国家不能只依靠他本人,既然这样,国家的强大、兴衰、荣辱就在于卿相的选择了!可见荀子认为君王能力不如贤能的大臣重要。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意、比较分析的能力。
首先翻译句子:善于选择方法的人能使人听命、顺从;不善于使用策略、方式的人就会被人挟制。
然后结合本文第一段内容,“国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 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齐湣、宋献是也。故人主天下之利势也,然而不能自安也,安之者必将道也”分析,可见该句在强调君王治理方法的重要性。
具体方法在第四段,可结合以下内容“彼持国者,必不可以独也,然则强固荣辱在于取相矣。身能相能,如是者王;身不能,知恐惧而求能者,如是者强;身不能,不知恐惧而求能者,安唯便僻左右亲比己者之用,如是者危削,綦之而亡”“国者……安不恤亲疏,不恤贵贱,惟诚能之求,……安不恤是非,不治曲直,唯便僻亲比己者之用……”加以理解,可见:聪明的君主懂得“求能”治国之策,不论亲疏贵贱,举贤任能,借用能者辅佐自己,称王天下。
最后再找出《屈原列传》里面相关的文字,“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可知,楚怀王不懂任人唯贤的治国之策,有能者屈原而不用,被张仪、郑袖等奸佞蛊惑,终客死于秦。
参考译文:
国家,是天下最有力的工具;君主,是天下最有权势的地位。如果用正确的法则掌握国家和君位,就是最大的安定,最大的光荣,成为聚集一切美善的源泉;如果不用正确的法则掌握国家和君位,就是最大的危险,最大的祸害,有它还不如没有它好,这种情况最严重的时候,即使君主想做一个平民百姓也是不可能的了,齐湣王和宋康王就这样的人。所以君主处在天下最有权势的位置,但是他不能自行安定,如果要使天下安定,就必须掌握正确的治国法则。
所以,掌握国家的人,遵循义就可以称王天下,恪守信用可以称霸诸侯,玩弄权术就会灭亡。
以上三种情形,英明的君主应当慎重选择,而仁人一定要弄明白。善于选择策略的人能制服别人,不善于选择策略的人就会受制于人。
那些掌握国家政权的君主,治理国家不能只依靠他本人,既然这样,国家的强大、兴衰、荣辱就在于卿相的选择了!如果君臣都有能力,这样的国君就可以称王天下;如果君主本身没有能力,但知道恐惧而寻求有能力的人来辅佐,这样的国君也就可成为强者;如果君主本身没有能力,又不知道这样的危害,不知寻求有能力的人辅佐,反而只任用阿谀逢迎的人,这样的国君就会危险了,甚至灭亡。国家,在大的方面利用它,它就强大,在小的方面利用它,它就弱小;强大到了极点,就可称王天下,弱小到了极点,就会灭亡,介于这两者之间,就能保有国家。在大的方面利用它,就是先讲正义,再讲利益,既安然从容不论亲疏,也不顾贵贱,确实只为求取有才能之士,这就是在大的方面利用。在小的方面利用,就是先讲利益,后讲正义,不论是非曲直,只知任用阿谀逢迎的人,这就是小的方面利用。在大的方面利用就那样,在小的方面利用就这样,介于这两者之间,就一半那样,一半这样。所以说:“纯粹立足于道义,任用贤者就可以称王天下,驳杂地用人就可以称霸诸侯,一样都不具备就只有灭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后弈和蜂门,使擅长射箭的人佩服;王良和造父,使擅长驾驶车马的人佩服;聪明的君主,善于使百姓顺服。百姓佩服他,因而权势便随之而来,百姓不佩服,权势就会离他而去,所以称王天下的君主,能够使人顺服就可以了。所以君主想要得到擅长射箭的人,能射得远,又能射中很小的目标,那么没有比后弈和蜂门更好的了;想要得到擅长驾驶车马的人,既能追上快速奔跑的车子,又能快速到达远处,那么没有比王良、造父更好的了;想要使国家得到治理,统一天下,制服秦国和楚国,那么没有比聪明的君子更好的了。他们用的智慧很简单,他们做得事务不劳累,可是取得的成就很大,做起来很容易,心情很愉快。所以英明的君主把他们视为珍宝,但是愚蠢的君主却把他们视为祸患。
君主为什么不能广纳贤士,不论亲疏,不论贵贱,只访求真正的贤能呢?如果这样,那么臣子就会轻视职位,推举贤能,而安于追随在贤能的后面。如果这样,那么舜、禹这样的君主就会到来,称王天下的大业就会立刻兴起,就可以一统天下,名声可以与舜、禹相配,事情还有比这更美好更快乐的吗?唉呀,统治人民的国君,这些话也该仔细考虑一下了!
(取材于《荀子·王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