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秦下甲而攻赵。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王约从。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更计。”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司空马去赵,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数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曰:“繓病钩,身大臂短,不能及地,起居不敬,恐惧死罪于前,故使工人为木材以接手。上若不信,繓请以出示。”出之袖中,以示韩仓,状如振栶,缠之以布。“愿公入明之。”韩仓曰:“受命于王,赐将军死,不赦。臣不敢言。”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缩剑将自诛。衔剑征之于柱以自刺。武安君死,五月赵亡。平原令见诸公,必为言之曰:“嗟嗞乎,司空马!”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赵去司空马而国亡,国亡者,非无贤人,不能用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 B. 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 C. 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 D. 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教/则从事可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刀笔,指刀笔吏,即主办文案的官吏。古代记事于案策,谬误用刀削除,故称“刀笔”。 B. “赵王不能将”的“将”和“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的“将”含义相同,指以……为将军。 C. “王觞将军”中的“觞”,与“引壶觞以自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觞”含义相同。 D. 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文中指武安君向赵王回敬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赵国代理丞相司空马,向赵王献上制让半数国土换秦国撤兵的计策,被赵王以以前贿赂秦国却始终逃不脱秦兵的逼迫为由而断然拒绝。 B. 司空马曾经请求获得赵国的兵权,带领赵国全军抗击秦军,但没有获得赵王的允许,司空马感觉自己无用武之地,就向赵王请求离开赵国。 C. 司空马向郭遗预言,赵国会因武安君被杀而撑不过半年就灭亡。果然赵王听信谗言,赐死武安君,然后赵国在武安君死后五个月灭亡。 D. 武安君面对韩仓的逼迫,先是用患了曲挛之疾,无法行跪拜之礼为自己辩解,接着恳求韩仓能够理解自己,最后以嘴含剑,自刺而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 (2)又以为司空马逐于秦,非不知也;去赵,非不肖也。 14、司空马“之赵”“去赵”的故事能给人们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