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也。夫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大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两国敌侔交争,其势不两立。而大王不与秦,秦下甲兵,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于秦。韩入臣,魏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魏攻其北,社稷岂得无危哉?且夫约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强也。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且夫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楚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遂亡汉中。此所谓两虎相搏者也。夫秦、楚相弊,而韩、魏以全制其后,计无过于此者矣,是故愿大王熟计之也。凡天下所信约从亲坚者苏秦,封为武安君而相燕,即阴与燕王谋破齐共分其地。乃佯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于市。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须以决事。”楚王曰:“寡人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闻之,敬以国从。”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
B.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
C.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
D.法令既明士卒/安难乐死/主严以明/将知以武/虽无出兵甲/席卷常山之险/折天下之脊/天下后服者先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破从连横”中涉及到的“纵横”,是战国时的策士进行国家间的联合或分化的手段。
B.“窃以为大王之计过矣”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中的“过”含义不同。
C.“执珪”,楚国的臣子上朝会拿玉珪遮挡视线,以示对王的尊崇,后用来代指高级爵位。
D.“下风”比喻处于不利地位,亦可引申为自谦之词,文中“敝邑”“寡人”“上客”同属谦辞。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认为秦国地域辽阔远胜其他国家,而且军事实力和地理位置在当时都占据绝对优势,使天下臣服是早晚的事情。
B.张仪威胁楚王,指出韩魏是秦国的天然盟友,如果楚国与秦对抗,必然会遭到三国的围攻,最终迫使楚王就范。
C.张仪劝说楚王要认清合纵的倡导者苏秦是不值得信赖的,如果采取合纵的策略,就像以群羊对抗猛虎,必然失败。
D.张仪以秦楚互换人质、联姻的方式表明诚意,以主动献城、两国约为兄弟之国诱惑楚王,获得了楚王的信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
(2)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
14.张仪在游说楚王的说辞中为什么要提到猛虎和羊?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10. B 11. D(“上客”属敬辞) 12. B(韩魏并非秦国的天然盟友。两国是在秦国的强大实力进攻之下屈从跟随围攻楚国的) 13.(8分) (1)以弱国去进攻强国,不估量对方便轻率作战,国家贫弱而又经常发动战争,这是危险的做法。(“料”“轻”“骤”各1分,大意1分) (2)像这样用一个狡诈虚伪反复无常的苏秦,想要图谋控制天下,统一诸侯,这不可能成功是很明显的了。(“诈伪”“经营”“混一”各1分,大意1分) 14.(3分) 比喻手法。(1分)将他国比喻为群羊,将秦国比喻为猛虎。(1分)形象生动地指明双方力量之悬殊,达到威吓的目的。(1分)
附参考译文: 张仪为秦国破坏合纵推行连横策略,去游说楚王说:“秦国土地广阔占有天下一半,武力足以抵挡周围的国家,据由险山,有黄河围绕,四边都有要塞作为坚固的屏障。还有雄兵百多,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堆积如山。法令严明,士卒甘愿临难赴死,国君威严而英明,将帅足智多谋而又勇武,不出兵则已,一出兵就能占据险峻的常山,折断天下的脊梁,天下凡是归顺在后的国家必然先遭灭亡。再说主张合纵的人,与驱赶群羊进攻猛虎没有什么不同。虎与羊之间的力量悬殊,是再明白不过的了。现在大王不结交猛虎却结交群羊,臣私下认为大王的考虑错了。总计天下的强国,不是秦就是楚,不是楚就是秦,两国势均力敌,你争我夺,这种形式不可能使两国并立。如果大王不结交秦,秦发兵占据宜阳,韩国的上地就不能通行;秦再攻下河东,夺取成皋,韩国必定入秦投降称臣。韩未深:高三答案公众号国投降称臣,魏国也就会趁此时机行动。秦国攻楚国的西面,韩魏攻楚国的北面,国家哪能不危险呢?更何况合纵盟约是聚集一群弱国去进攻最强的国家。以弱国去进攻强国,不估量对方便轻率作战,致使国家贫弱而又经常发动战争,这是危险的做法。何况楚国曾与秦国发生冲突,双方在汉中交战,楚国人没有打胜,有高级爵位而战死的有七十多人,楚国的汉中之地便由此失去。这就是常言说两虎相争啊。秦国和楚国互相削弱,而韩、魏两国却保存实力,乘机进攻楚国的后方,没有比这更危险的做法了,所以希望大王要仔细考虑。在诸侯中坚持合纵联盟的苏秦,他被封为武安君,担任燕相以后,就暗地里与燕王合谋进攻齐国瓜分齐国的土地。他于是假装在燕国获罪,出逃离开燕国到达齐国,齐王于是收留了他,任命他为相国。过了两年齐王发觉他的阴谋,非常气愤,把苏秦车裂于刑场。像这样用一个狡诈虚伪反复无常的苏秦,想要图谋控制天下,统一诸侯,这不可能成功是很明显的了。现在,秦国和楚国国土相接,形势上本来是友好的国家。大王粟真能听从我的劝告,我可以请秦王派太子到楚国来做人质,大王也派太子到秦国去做人质,请让秦女做天王侍奉西扫之妾,并献出拥有万户人家的大城,收取赋税作为大王的沐浴费用,从此秦、楚两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永世互不侵犯。我认为没有比这更好的策略了。所以秦王派我呈献国书,敬候您的决定。”楚王说:“我年幼无知,不懂得国家的长远大计。现在承蒙贵客把秦王的意见告诉我,我听了您的高见后,愿把国事委托给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