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文言文
主题
作者
张耒《进学斋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张耒
进学斋记
(宋)张耒
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士会①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既洁以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 。②土苴:糟粕。
1、可填入第3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之
B.其
C.则
D.以
2、对第1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阐述。
3、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言行志趣迥异于前。
B.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4、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5、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答
1、D
2、B
3、A
4、论证了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都在进学修身的观点;再以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作对比,论证了后世君子不如古之君子能坚持进学修身。
(1)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举例“士会”论证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写任何时候、无时不刻,或任意写其中一点也给分)都在进学修身
(3)把后世君子与古之君子作对比,论证后世君子不如古之君子能坚持进学修身
5、第3段画线句点明进学斋命名的来由;照应文章标题;表明本文的写作目的,勉励自己勤于进学。
(1)来由(写作者为进学斋命名、作者写此文的缘由不给分)
(2)照应文题、点明题目、呼应标题、前后呼应
(3)表明主旨:勉励自己勤于进学,自勉,与后人共勉,与他人共勉(写劝勉后人不给分)
翻译:
古代的君子,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因此他修养品德无时无刻不在进步。每天鸡鸣的时候就起床,到了暮夜的时候就休息。离家外出,就到官府治理百姓,或事奉师友、应对宾客,回到家就事奉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的家人,教导自己的孩子和僮仆,无时无刻不学习待人处事的礼节。观察天地万物运行变化的道理,以推究道德的微妙之处,不曾有片刻的停止,因此他们的品德每天都在进步而不会停止。
古代的君子,饮食、游览、生病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士会吃饭时向人请教切割骨肉的方法,那么在饮食之时未尝不在学习。曾皙在舞雩台吹风唱着歌回家,那么在游览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曾子生病,换掉大夫才能享用的精美席子,那么生病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啊。现在所说的求学的人,既抄袭那些表面文章,又窃取其中的糟粕,与古人相比,真是应该感到羞愧啊。二十岁做了官,那么就在二十岁时放弃学习;壮年做了官,就在壮年时放弃学习。因此后代的君子大概在做官数年后,于言语笑貌、感官享受等方面玩味研习之时,他与刚开始追求进取以儒士自称的人相比,在学习上差别本来已经太大了。
元丰乙丑年,我在咸平做官,把住所的西屋加以修理,就着旧屋的结构加以完善。将这间屋子打扫翻新后,于是取来《诗经》、《尚书》、古代史书摆放屋子里,夏天时就把门打开,到冬天就把门堵住,早晚呆在屋中。我是个懒惰的人,因此借鉴古人的方法,给屋子起名为“进学”,并且写了这篇文章,希望早晚以此警诫自己。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后汉书·班彪传》
《清史稿·骆秉章传》
《宋书·刘大夏传》
张耒《送秦少章赴临安簿序》
《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
《聊斋志异·郭生》
《晋书·王彪之传》
《史记·义纵传》
《汉书·苏武传》(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二)
《旧唐书·崔日用传》
《欧阳伯和墓志铭》
《承天皇帝倓,始王建宁》
《宋史·段思恭传》
张耒《投知己书》
《宋史·彭乘传》
张耒《上曾子固龙图书》
《宋史·张美传》
张耒《庞安常墓志铭》
曾国藩《遵义黎君墓志铭》
《宋史·陈襄传》
《汉书·周勃传》
《周书·寇俊传》
《南村辍耕录·迈里古思传》
《新唐书·吴保安传》
《北史·李訢传》
《宋史·陈康伯传》
《明史·周新传》
苏轼《留侯论》
袁宏道《叙梅子马王程稿》
《吾竹房先生》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