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文言文
主题
作者
《元史·赵阿哥潘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元史
赵阿哥潘,土播思乌臧掇族氏。始附宋,赐姓赵氏。世居临洮。祖巴命,富甲诸羌。父阿哥昌,貌甚伟,有力兼人,金贞祐中,以军功至熙河节度使。金亡,保莲花山,以其众来归。皇子阔端之镇西土也,承制以阿哥昌为叠州安抚使。时兵兴,城无居人,至则招逃亡,立城垒,课耕桑以安辑之,年八十,卒于官。
阿哥潘事亲以孝闻,从伐蜀,与宋都统制曹友闻屡战,胜负略相当,以破大安功最,授同知临洮府事。斩朝天关,乘嘉陵江至阆州,获蜀船三百艘。攻利州,生得其刘太尉,战败宋师于川。宋制置使刘雄飞进攻青居山,阿哥潘击之,宵溃,四川大震。进逼成都,略嘉定,平峨眉太平寨,擒其将陈侍郎、田太尉,余众悉降。大小五十余战,皆先陷阵,皇子赐以金甲、银器。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时宋兵屯两川,堡栅相望,矢石交击,历五年而城始完。宪宗出蜀,以阿哥潘为选锋,攻西安,下之,赐金符,授临洮府元帅。帝驻钓鱼山,合州守将王坚夜来斫营,阿哥潘率壮士逆战,手杀数十百人,坚遂引去。明日陛见,帝喜曰:“有臣如此,朕复何忧!”赐黄金五十两,名曰拔都。中统建元,诏还镇临洮。岁饥,发私廪以赈贫乏。给民农种粟二千余石、芜菁子百石,人赖不饥。郡当孔道,传置旁午,有司敝于供给。阿哥潘以私马百匹充驿骑,羊千口代民输。帝闻而嘉之,诏京兆行省酬其直。阿哥潘曰:“我岂以私惠而邀公赏耶!”卒不受。以军事赴青居山,道为宋兵所邀,遂死于敌。谥曰桓勇。
(选自《元史•列传第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B.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面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C.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D.岁壬子/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是天子根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以国姓赐之,以示褒宠。
B.“节度使”,古代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初廷赐以旌节,故称。
C.“同知”即知府,正五品,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其办事衙署称“厅”。
D.“传”,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舍相如广成传舍”的“传舍”即驿站所设供行人休息的房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阿哥潘出身名门,家世显赫。祖父巴命富甲一方,父亲阿哥昌因军功而官至河节度使,归附蒙古政权后又任叠州安抚使,有治政安民之才。
B.阿哥潘作战勇猛,屡建战功。他跟从蒙古军伐蜀,攻克大安,夺取朝天关,缴获蜀船,生擒宋将,大败宋军,占领嘉定,平定峨眉太平赛,战功累累。
C.阿哥潘身先陷阵,深受器重。蒙古皇子、世祖、宪宗伐蜀时,都任用阿哥潘为先锋;帝驻钓鱼山时,阿哥潘又护驾有功,获得赏赐。
D.阿哥潘体恤百姓,以私济公。发生灾荒,阿哥潘打开私人粮仓赈济贫民;他用自己的马和羊为公办事,皇帝嘉奖他,他没有接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则招逃亡,立城垒,课耕桑以安辑之,年八十,卒于官。
②阿哥潘以私马百匹充驿骑,羊千口代民输。帝闻而嘉之,诏京兆行省酬其直。
答案:
(1)D
(2)C
(3)C
(4)①他到了之后就招来逃亡的人,修复城郭堡垒,督促百姓种田养蚕来安抚他们,八十岁,死在任上。
②阿哥潘用自己的一百匹马充作驿站的车骑,用自己的一千口羊代替百姓缴纳。皇帝听说就嘉奖他,命京兆行省偿还所值价钱。
【解答】
(1)D.“以皇弟”意思是“凭借皇弟的身份”,是介宾结构,做“南征大理”的状语,如在“以皇弟”后断开,结构不完整,排除AC两项。“征”是动词,宾语是“大理”,动宾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项。译文:壬子年,世祖凭借皇弟的身份南征大理,从临洮路过,见到阿哥潘,认为他才能奇异,命他代理元帅之职,在益昌筑城。故选D。
(2)C.“‘同知’即知府”错误,“同知”不是“知府”,是知府的副职。故选C。
(3)C.“蒙古皇子、世祖、宪宗伐蜀时,都任用阿哥潘为先锋”错误,世祖没有任命阿哥潘为先锋。原文“世祖以皇弟南征大理道出临洮见而奇之命摄元帅城益昌”。故选C。
(4)①“至”,到,前面省略主语“他”;“逃亡”,动词做名词,逃亡的人;“课”,督促;“以”,目的连词,来;“安辑”,安抚,“之”,代词,他们。译文:他到了之后就招来逃亡的人,修复城郭堡垒,督促百姓种田养蚕来安抚他们,八十岁,死在任上。
②“以”,介词,用;“马百匹”“羊千口”,定语后置句;“嘉”,嘉奖;“输”,缴纳;“直”,同“值”,价格。译文:阿哥潘用自己的一百匹马充作驿站的车骑,用自己的一千口羊代替百姓缴纳。皇帝听说就嘉奖他,命京兆行省偿还所值价钱。
相关文言文练习
《元史·李稷传》(二)
《元史·李稷传》
《元史·王恂传》
《元史·尚野传》(三)
《元史·汪惟正传》
《元史·乃燕硕德传》
《元史·月赤察儿传》
《元史·布鲁海牙传》
《元史·刘元振传》
《元史·赵宏伟传》
《元史·周伯琦传》
《元史·杨景行传》
《元史·宋本传》
《元史·奥鲁赤传》
《元史·许楫传》
《元史·许衡传》(三)
《元史·褚不华传》
《元史·洪君祥传》
《元史·韩性传》
《元史·张立道传》(二)
《元史·赵良弼传》
《元史·阿礼海牙传》
《元史·唐仁祖传》
《元史·郝经传》
《元史·乌古孙良桢传》
《元史·王构传》(二)
《元史·尚野传》(二)
《元史·王珣传》
《元史·许衡传》(二)
《元史·郭嘉传》(三)
《元史·郭嘉传》(二)
《元史·萧㪺传》
《元史·廉希宪传》(三)
《元史·赵师鲁传》
《元史·萧渼传》(二)
《元史·萧渼传》
《元史·尚野传》
《元史·崔斌传》
《元史·郑鼎传》
《元史·王约传》
《元史·刘容传》
《元史·李伯温传》
《元史·何玮传》
《元史·石普传》
《元史·张懋传》
《元史·雷膺传》
《元史·张立道传》
《元史·史天泽传》
《元史·伯颜不花的斤传》
《元史·张珪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