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游灵岩记 姚鼐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饮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颖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张峡夜宿,姚鼐记。
(选自《惜抱轩诗文集》)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灵岩寺A在柏B中C积雪D林下E初F日澄彻G寒光H动寺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翳,指遮盖、覆盖,与《醉翁亭记》中“树林阴翳,鸣声上下”的“翳”意思不同。
B.凿岩为龛,指开凿岩石做成石龛,龛指供奉神像、佛像或神位的小阁子或者石室。
C.益兴,指更加兴盛,其中的“兴”与《赤壁赋》中“水波不兴”的“兴”意思不同。
D.幽邃,指幽深、深邃,常用于描写山谷等,也可描写人的眼睛,指目光冷静深邃。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以灵岩寺为中心,先写寺庙方位及周边景色,再交代游览情况及寺院与朗公谷的关系,最后写寄信朱子颍,及子颍他日游览之事。
B.本文语言文雅精练,如“重嶂蔽之,重溪络之”,寥寥数笔便将山峦叠嶂、溪水环绕的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富有音乐美。
C.本文写景富于想象,如“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将群山想象成奔驰的万马和行进的军队,赋予其动态美。
D.本文是作者自京师返乡途中尽兴游览灵岩之后所作,全文真实再现了亲临胜景之所见,意境幽清,内容上注重学问和考据。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2)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14.请根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灵岩山中岩石、柏树和水的景物特点。(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20分)10.(3分)CEG 11.(3分)A 12.(3分)D
13.(8分)(1)(4分)恰逢子颍有公事,于是(他)使泰安人聂剑光陪我一起(游览)。
译出大意给2分:“值”“偕”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4分)到达东长城岭下,沿着泰山的东麓,返回泰安,那么山的四面都游赏到了。译出大意给2分:“缘”“反”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3分)①岩石高而多,状如城墙;②柏树遍布,遮天塞谷;③溪水交错,泉若甘露。
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