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梁书·陈庆之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书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大通初,魏北海王元灏以本朝大乱,自拔来降,求立为魏主。高祖纳之,以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送元颢还北。颢于涣水即魏帝号,授庆之前军大都督,发自铚县,进拔荥城,遂至睢阳。魏将丘大千有众七万,分筑九城以相拒。庆之攻之,自旦至申,陷其三垒,大千乃降。时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羽林庶子二万人来救梁、宋,进屯考城,城四面萦水,守备严固。庆之命浮水筑垒,攻陷其城,生擒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仍趋大梁,望旗归款。魏左仆射杨昱率众,据荥阳拒颢。兵既精强,城又险固,庆之攻未能拔。魏将元天穆大军复将至,先遣其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领胡骑五千,援杨昱;又遣右仆射尔朱世隆骑一万,据虎牢。天穆、吐没儿前后继至,旗鼓相望。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一鼓悉使登城,遂克之。俄而魏阵外合,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大破之。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笺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熏走庆之收之以归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鼓吹一部。谥曰武。庆之性祗慎,衣不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选自《梁书•陈庆之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
        B.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
        C.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
        D.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十二时辰之一。干支计时中十五时到十七时为申时,也称作“黄昏”。
        B.羽林,皇帝禁卫军。后改名“羽林骑”,取“如羽之疾,如林之多”意。
        C.赠,古代皇帝对故去的官员或其父祖的加封。文中指为陈庆之追封官爵。
        D.鼓吹,即鼓吹乐,古代一种器乐合奏曲,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庆之忠心耿耿,深受高祖赏识。高祖喜欢下棋,常常通宵达且,其余侍从都因疲倦睡着了,只有陈庆之通宵伺候闻呼即至,得到高祖的亲信、赏识。
        B.陈庆之孤军北上,护送元颢北归。北魏北海王元颢因本朝动乱,便投降梁朝,想借梁朝之力自立;陈庆之在高祖的任命下率军北上,护送元颢北归。
        C.陈庆之能征惯战,屡次摧折强敌。睢阳之战,敌人分筑九个城垒抗拒,陈庆之攻陷其中三个后,敌人终于投降;荥阳之战,陈庆之生擒敌军主帅。
        D.陈庆之善于抚慰,军士愿意效死。陈庆之性格戒慎小心,射箭不能穿过盔甲,骑的马也不敏捷,但陈庆之善于抚慰将士,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死尽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高祖东下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2)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
        14.荥阳一战,陈庆之是如何消除将土们的恐惧的?结果如何?
         
         
         
        答案:
        10.C
        11.A
        12.C
        13.(1)陈庆之跟随高祖东下平定建邺,逐渐升任主书,他散家财招募士兵,常思发挥功能和作用。
        (2)当敌骑未全到来时,须平定他的城垒,诸君不要狐疑,那样会自己贻误战机让人屠杀切成肉泥。
        14.第一问:陈庆之解下马鞍喂饱战马,并向众人宣传解释。第二问:攻克了荥阳城,大破魏军。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侯景于是进军淮上,送信给陈庆之让他投降。皇帝派遣湘潭侯萧退、右卫夏侯夔等人赴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当时下着大雪,侯景丢弃军用物资败走,陈庆之收取而归。
        “淮上”是“进军”的宾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
        “使降”是“贻庆之书”所说的内容,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也称作‘黄昏’”解说错误,申时又称作哺时、日哺,“黄昏”对应的是戌时,指十九时至二十一时。
        故选A。
        12.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原文内容的能力。
        C.“荥阳之战,陈庆之生擒敌军主帅”错误,应为“考城之战”。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从高祖东下平建邺”,省略主语;“从”,意为“跟从,跟随”;“稍”,意为“逐渐”;“效用”,名词活用作动词,发挥功能作用。
        (2)“及”,意为“趁着”;“无假”,意为“不要”;“贻”,贻误(机会);“屠脍”,表被动,意为“让人屠杀切成肉泥”。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题干提示,找到原文“时荥阳未拔,士众皆恐,庆之乃解鞍秣马,宣喻众曰:‘吾以虏骑不可争力平原,及未尽至前,须平其城垒,诸君无假狐疑,自贻屠脍。’一鼓悉使登城,遂克之。俄而魏阵外合,庆之率骑三千背城逆战,大破之。”可见,他先“解鞍秣马”,再“宣喻众”,作了战前动员。结果结合“一鼓悉使登城,遂克之”“大破之”可见,是攻克了荥阳城,大破魏军。
        参考译文:
        陈庆之,字子云,是义兴国山人。幼年就随从高祖。高祖喜好下棋,每次下棋都是通宵达旦不停止,同辈都疲倦睡觉,只有陈庆之不睡觉,一听到呼唤就立即到达,很被亲信赏识。陈庆之跟随高祖东下平定建邺,逐渐升任主书,他散家财招募士兵,常思发挥功能和作用。大通初年,北魏北海王元颢因本朝大乱,主动摆脱困境来梁朝投降,请求梁朝立他为魏主。高祖接纳了他,任命陈庆之假节、飙勇将军,送元颢回北方。元颢在涣水即魏帝号,授予陈庆之前军大都督职务,从铚县出发,进取荥城,于是到了睢阳。北魏将领丘大千有部众七万,分筑九个城垒相抗拒。陈庆之进攻他,自黎明至下午,攻陷了三个城垒,丘大千于是投降。当时北魏征东将军济阴王元晖业率皇家卫军、有爵者的服役人共二万来救梁、宋两州,进驻考城,城四面绕水,守备严固。陈庆之命浮水筑垒,攻陷其城,活捉元晖业,缴获输纳租赋的车辆有七千八百辆。便直趋大梁,敌人望旗投降。北魏左仆射杨昱率领人马,占据荥阳抗拒元颢。北魏士兵既精强,城又险固,陈庆之攻城未能拔取。北魏将领元天穆的大军又将至,先派他的驃骑将军尔朱吐没儿带领五千胡骑,援助杨昱;又派右仆射尔朱世隆率一万骑兵,据守虎牢。天穆、吐没儿前后继至,旗鼓相望。当时荥阳没有拔取,士众都很恐惧,陈庆之便解下马鞍喂饱战马,向众人宣传解释说:“我认为与敌骑不可在平原以力气相竞争,当敌骑未全到来时,须平定他的城垒,诸君不要狐疑,那样会自己贻误战机让人屠杀切成肉泥。”就一鼓作气全都登城,于是攻克城垒。不久北魏军队在城外合拢,陈庆之率骑兵三千背城迎战,大破魏军。从经县出发至洛阳共一百四十天,削平三十二个城垒,交战四十七次,所去的地方,谁也阻挡不住。大同二年,北魏遗将侯景率众七万侵犯楚州,刺史桓和陷没,侯景于是进军淮上,送信给陈庆之让他投降。皇帝派遣湘潭侯萧退、右卫夏侯夔等人赴援,军至黎浆,陈庆之已击破侯景。当时下着大雪,侯景丢弃军用物资败走,陈庆之收取而归。五年十月,陈庆之去世,时年五十六岁。追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给一部鼓吹。谥号为武。陈庆之性格恭敬而戒慎小心,衣不穿丝绸,不喜好音乐,射箭不能穿过盔甲,骑的马并不敏捷,然而善于抚慰军士.因此他们都能效死尽力。



        相关文言文练习
        《梁书·朱异传》《梁书·刘勰传》(二)
        《梁书·孙谦传》(三)《梁书·萧琛传》(二)
        《梁书·韦睿传》《梁书·王珍国传》
        《梁书·萧颖达传》《梁书·何远传》
        《梁书·萧昱传》《梁书·康绚传》
        《梁书·孙谦传》(二)《梁书·江淹传》(二)
        《梁书·王志传》《梁书·冯道根传》(二)
        《梁书·萧秀传》《梁书·沈约传》
        《梁书·冯道根传》《梁书·到洽传》
        《梁书·柳忱传》《梁书·江淹传》
        《梁书·刘峻传》《梁书·萧伟传》
        《梁书·周舍传》《梁书·乐蔼传》
        《梁书·阮孝绪传》《梁书·傅昭传》
        《梁书·王锡传》《梁书·何敬容传》
        《梁书·张文蔚传》《梁书·刘之遴传》(二)
        《梁书·浔阳王大心传》《梁书·羊侃传》
        《梁书·萧恢传》《梁书·儒林传》
        《梁书·萧渊藻传》《梁书·良吏传》
        《梁书·王僧辩传》《梁书·张充传》
        《梁书·子云传》《梁书·裴子野传》
        《梁书·袁昂传》《梁书·王僧孺传》
        《梁书·王瞻传》《梁书·何胤传》
        《梁书·贺琛传》《梁书·明山宾传》
        《梁书·谢举传》《梁书·孙谦传》
        《梁书·谢胐传》《梁书·王亮传》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