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贽
(五)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11分)
又与焦弱侯 (明)李贽①
①郑子玄者,质实有耻,不肯讲学,亦可喜,故喜之。盖彼全不曾亲见周、程、张、朱②,但见今之讲周、程等人者,以为周、程等人实实如是尔也,故耻而不肯讲。不讲虽是过,然使学者耻而不讲,以为周、程等人卒如是而止,□今之讲周、程等人者可诛也。彼以为讲周、程等人者皆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既已得高官巨富矣,仍讲道德,说仁义自若也;又从而哓哓然语人曰:“我欲厉俗而风世。”彼谓败俗伤世者,莫甚于讲周、程等人者也,是以益不信。不信故不讲。然则不讲亦未为过矣。
②闻黄生自京师往长芦,跟长芦长官抽丰③。至九江,遇一显者,乃舍旧从新,冲风冒寒,不顾年老生死。既见我,曰“彼显者欲游嵩、少,拉我同行,是以至此。然显者俟我于城中,势不能一宿。回日当复道此,则多聚三五日而别,兹卒卒诚难割舍云。”其言如此,其情何如?我揣其中实为林汝宁好一口食难割舍耳,彼无不往,往必满载,尚未厌足,乃敢欺我以为游嵩、少。夫以游嵩、少藏林汝宁之抽丰来嗛我;又恐林汝宁之疑其为再寻己也,复以舍不得李卓老,当再来访李卓老,以嗛林汝宁。我与林汝宁几皆在其术中而不悟矣,可不谓巧乎!今之道学,何以异此!
③由此观之,今之讲道德性命者,皆游嵩、少者也;今之患得患失,志于高官重禄、好田宅、美风水,以为子孙荫者,皆其托名于林汝宁,以为舍不得李卓老者也。然则,郑子玄之不肯讲学,信乎其不足怪矣。
(有删改)
【注释】①李贽,号卓吾,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②周、程、张、朱:周敦颐,程颢、程颐兄弟,张载,朱熹,宋代理学(也称“道学”)的四个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③抽丰:旧指利用各种借口向在任官吏骗取馈赠。
21.填入第①段方框内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而 B.则 C.盖 D.其
22.以下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子玄不肯讲学是因为周、程、张、朱等大家都是虚伪的,他们的学说亦然。
B.郑子玄与讲周、程等人者形成对比,借郑生的“有耻”突出后者的“无耻”。
C.黄生对于不能在我处留宿表示非常遗憾,因为有显者等候自己同游嵩、少。
D.黄生抽丰与讲周、程等人者的行为形成类比,突出双方的贪婪、虚伪与丑陋。
23.第②段中的“嗛”有两种解释:(1)通“慊”,快意、满足;(2)疑是“赚”字之误,作“欺骗”解。你更倾向于哪种解释,并简述理由。(3分)
24.“童心”是李贽的文学主张,内涵之一就是“绝假纯真”。结合本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体现个人的文学主张的。(4分)
答案:
21.(1分)B
22.(3分)B
23.(3分)第(1)种,作者呈现黄生试图讨好双方,皆不得罪的伎俩;与后文说“我与林汝宁几皆在其术中而不悟”照应,可见黄生的行为带有一定的迷惑性质,显“巧”;与前文“欺”的本质认识形成反差,凸显黄生的虚伪与无耻,传递出作者强烈的讽刺与批判之意。
第(2)种,符合黄生行为的本质,与前文“欺”字照应;突出强调了他的叵测居心;
(评分标准:选第(2)种,最多得2分。)
24.(4分)在本文中,李贽对假道学黄生的刻画形象生动,呈现他试图名利双收的可笑行径,极尽讽刺之能。先与“以讲道学为耻”郑子玄形成对比,突出前者的可贵、真实,与后者的虚伪、无耻。再借黄生批评否定一切社会上的假道学者,趋炎附势、投机取巧、沽名钓誉,失却了做人表里如一的真实。另外,李贽在写作中锋芒犀利,大胆深刻,毫不掩饰对假道学的深恶痛绝,也体现出他主张为文应发自肺腑,出自真心。
(评分标准:塑造假道学黄生的作用2分;本文的写作意图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