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淮南子·道应训·白公胜得荆国》阅读练习及答案

        淮南子
        白公胜得荆国①,不能以府库分人。七日,石乙入曰:“不义得之,又不能布施,悲必至矣。”白公弗听也。九日,叶公入,乃发大府之货以予众,出高库之兵以赋民,因而攻之,十有九目而换台八。
        晋公子重耳出亡,过曹,无礼焉。厘负羁之妻谓厘负羁曰:“君无礼于晋公子,吾观其从者,皆贤人也,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予何不先加德焉 ”厘贡羁遗之壶饱而加壁禹。变耳受其饭而反其物及其反国,起师伐曹,克之,令三军无入屋负羁之里。
        吴起为楚令尹,适魏,问屈官若曰:“王以为令尹先生试观起之为之也。”屈子曰:“将奈何 ”吴起曰:“将衰楚国之毋而平其制禄,损其有余而绥其不足,砥砺甲兵,时争利于天下。”屈子曰:“今子将衰楚国之府而平其制操,是变其故,易其常也。阴谋逆绝,好用凶器,逆之至也。宜若闻之,非祸人,不能成祸。吾固愿吾王之数逆天道,戾人理,至今无祸,差须夫子也。”吴起惕然曰:“尚可更乎 ”屈子曰:“予不若教爱而笃行之。”
        晋伐楚,三舍不止,大夫请击之,庄王曰:“先君之时,晋不伐楚。及孤之身而晋伐楚,是孤之过也。”曰:“先臣之时,晋不伐楚,今臣之身而晋伐楚,此臣之罪也。谕王击之。”王爵而泣涕沾襟,起而拜群大夫。晋人用之曰:“君臣争以过为在己,且轻下其臣,不可伐也。”夜还师而归。《老子》曰:“能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
        成王问政于尹侠曰:“吾何德之行,而民亲其上 ”对曰:“使之时,而敬顺之。”玉曰:“其度安在 ”曰:“如临深渊,如履落冰”王曰惧哉玉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寡也不善则吾蝉也昔夏商之臣反御桀封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此世之所明知也,如何其无惧也 ”
        (节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注】①白公胜:辛姓,名胜,号白公,楚平王之孙,太子建之子。期国:楚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B.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皆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C.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裔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D.王曰/惧哉王/人乎/尹佚曰/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善之则吾畜也/不善则吾雠也/昔夏商之臣/反雠桀纣而臣汤武/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公子重耳出亡”与“今亡亦死”(《陈涉世家》)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B.“适魏”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两句中的“适”字含义不同。
        C.“戾人理”与“鸢飞戾天者”(《与朱元思书》)两句中的“戾”字含义不同。
        D.“三舍不止”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舍”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公胜攻下楚国后,石乙认为应将府库内的粮食和兵器布施给民众,否则会遭受祸患。后来,叶公攻入楚都,将财物和兵器发给民众,很快打败了白公胜。
        B.晋公子重耳流亡途中经过曹国时,厘负羁给重耳他们一壶稀粥和璧玉,重耳执掌晋国朝政、派兵攻克曹国后,下令不许侵扰厘负羁所居住的里巷。
        C.对于吴起打算处理楚国政务的做法,屈宜若认为违逆天德,会遭受灾祸。面对吴起的惊惧,屈宜若指出这种祸患不能免除。
        D.晋国进攻楚国,楚庄王谦恭地对待大臣,与众大臣都反思自己的错误,争着承担过失的责任,晋国人知道后,停止征伐,连夜撤兵回到晋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以相夫子反晋国,必伐曹,于何不先加德焉
        译文:
        (2)今子将衰楚国之爵而平其制禄,是变其故,易其常也。


        10.答案 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11.答案 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思路点拔A.都是“逃离”“的意思。B.“适魏”的”适”:到,“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适”:享有。C.“戻人理”的“戾”:违背,违
        反;“鸢飞戾天者”的“戾”:至,到达。D.“三舍不止”的“舍”:中国古代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舍”:放弃。
        12.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思路点拨“屈宜若指出这种祸患不能免除”错误。屈宜若只是告诫要真心实意地做些敦厚仁慈的事,并未“指出这种祸患不能免除”。
        1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答案(1)如果重耳公子借助这些人的帮助回到晋国(执掌朝政),必定会讨伐曹国,你为何不乘现在先给晋公子重耳施加恩德呢 (关键词”相”“何……焉”的翻译各1分,大意3分)
        (2)你现在要削减楚国贵族的爵位,平抑法定的俸禄制度,这是改变原有的制度和常规。(关键词“衰”“故”的翻译各1分,大意3分)


        参考译文
        白公胜取得楚国的政权后,不肯将府库内的粮食和兵器分发给民众。第七天,石乙进见白公胜说:“我们得到的是不义之财,又不肯布施给民众,祸害必定会降临。”白公胜不听。第九天,叶公予高从方城攻入楚都,立即将大府里的财物分发给民众,拿出军库的兵器发给人民,依意民众攻打白公胜,等到第十九天就彻底打数白公胜。
        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经过曹国,曹国君对他很不礼貌。曹臣厘负羁的妻子对厘负羁说:“我们的国君对晋公子重耳不礼貌,但我观察到跟随重耳公子流亡的几位都是贤人。如果重耳公子借助这些人的帮助回到晋国(执掌制政),必定会讨伐曹国,你为何不乘现在先给晋公子重耳施加恩德呢?”于是厘负羁遵照妻子的话给重耳他们一壶稀粥,还加上壁玉。重耳接受了稀粥而将壁玉退回,等到重耳他们返回普国并执掌朝政后,就下令讨伐曹国,在攻克曹国以后,特地命令三军不许侵扰厘负羁所居住的里巷。
        吴起任楚国的今尹,一次到魏国去,对屈宜若说:“君王任用我做楚国今尹。先生试试观察我怎么样来做好这个令尹。”屈宜若问道:”你打算怎样做呢?”吴起说:“我打算削减楚国责族的爵位,平抑法定的俸禄制度,损有余以补不足;精心训练军队,等待机会和各国争霸天下。”屈宜若说:“你现在要制减楚国贵族的爵位,平抑法定的俸禄制度,这是改变原有的制度和常规,暗中策划违逆天德的事,又好用兵器,这就是最大的倒行逆施。我听说过,不祸害别人,就不会给自己带未祸患。我早就怀疑我们的君王屡次违道天道,背离事理,怎么至今还没道受灾祸,这灾祸可能正等着你呢!”吴起听后惊惧地问:“还可以改变吗?”屈宜若说:“你不如现在真心实意地做些敦厚仁慈的事。”
        晋国讨伐楚国,推进九十里地还不停止。楚国的大夫们请求楚连王还击,楚连王说:“先王在世时,晋国不敢征伐楚国。现在到了我执政,晋国却不断地征伐楚国,这是我的过错啊。”众大夫说:”前朝的大臣在世的时候,晋国不敢进犯楚国,现在轮到我们当大臣了,晋国却不断进犯我们楚国,这是我们群臣的罪过啊!请君王下令反击晋!”楚庄王听了难过得低头而泣,泪水都沾湿了衣襟,起身揖拜各位大夫。晋国人知道后议论说:“楚国的君臣争着说过失在自己身上,而且楚王还降低自己的身份谦恭地对待大臣,这样的国家我们不可继续攻打下去了。”于是晋军连夜撤兵回国。所以《老子》说:“能够承担国家的层辱,这才配称国家的君主。”
        周成王向太史使请教为政之道说:“我要具备怎样的德行,才能使百姓亲附我?”尹恢回答说:“用民要合时宣,行为要恭敬谨慎。”成王问:“如何才能这样呢?”严使说:“好像面临深渊,犹如行走在薄冰上。”成王说;
        “做个君王,如此可怕!”尹侠说:”天地之阔,四海之内,你善待百姓,他们就会顺从你,你不善待百姓,他们就有可能成为你的仇敌。过去夏商的臣民起来反抗桀纣而自愿臣服汤武,宿沙民众自发攻打宿沙君王而归顺神农,这些历史事实大家都很清楚,所以怎么能不害怕民众的力量呢?” 


        相关文言文练习
        《元史·李昶传》《晋书·张闿传》
        《宋史·郭守文传》《淮南子·人间训》
        《新唐书·虞世南传》《新唐书·王潮传》
        《明史·张宁传》《淮南子·泰族训·民无廉耻,不可治也》
        《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酉阳杂俎·贬误》《隋书·窦荣定传》
        《李彦仙传》《阳虎为乱于鲁》
        《宋书·何执中传》黄纪善《诚意伯刘公行状》
        《宋史·黄震传》《淮南子·汜论训》《荀子·王制》
        《氾论训》《郎中令赵高恃恩专恣》
        《淮南子·人间训·忠臣者务崇君之德》《中大夫陕府左司马李公墓志铭》
        《段太尉逸事状》《淮南子·人间》
        秦观《秦观劝学》《宋史·程颢传》
        《清史稿·李鸿章传》孔融《论盛孝章书》
        《淮南子·修务训》《论衡·儒增》《酉阳杂俎·贬误》(二)《宋书·宗悫传》
        《梁书·谢举传》《宋史·郭廷谓传》
        《汉书·高帝纪》《智伯伐赵》
        《说苑·政理》《北史·段文振传》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