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汉书·朱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三)

        汉书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是时,少府五鹿充宗【注】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裳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鄠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节选自《汉书•朱云传》)
        [注]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B.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C.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D.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变节,文中指改变旧有的志向或者作为,与“折节”的意思相近。
        B.博士,官职名,掌管经学传授,西汉文学家贾谊曾被文帝召为博士。
        C.成帝,文中指西汉皇帝刘骜的庙号,古代称皇帝用谥号、庙号等。
        D.椁,指棺材外面套的大棺材,古代棺椁制能体现死者的身份和等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云任侠好勇,容貌奇伟。他年轻时喜欢结交游侠,曾借侠客为自己报仇;身高八尺多,仪容伟岸,凭借勇力闻名。
        B.朱云学识渊博,能言善辩。他四十岁时弃武学文,精研《易经》和《论语》,与五鹿充宗当朝辩经而完胜对手。
        C.朱云性格耿直,不畏权势。他直言上谏,敢于当廷弹劾皇帝的老师张禹,宁死不屈,最终留下“朱云折槛”的佳话。
        D.朱云厉行节俭,简朴入葬。他临终嘱咐以便服入殓,棺木能容身、墓穴能容椁即可,家人遵其遗嘱造了一座小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摄裳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既论难,连拄五鹿君。
        (2)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5)..与朱云同朝的西汉经学家、太子少傅匡衡说:“云素好勇,数犯法亡命,受《易》颇有师道,其行义未有以异。”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请阐述理由。
         
         
         
        5.答案:(1).D;(2).C;(3).B
        (4)..(1)(朱云)提起下衣,登阶上堂,昂首提问,声音震动左右。辩论诘难开始以后,他接连驳倒五鹿充宗。
        (2)等到后来要修建栏杆时,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整修一下,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
        (5)..(示例1)不赞同。朱云虽然喜欢勇武,触犯过法令,但选文中他洒脱不羁、坚守大节而被世人尊崇;他敢于直言进谏,不怕触怒皇帝;他追求简朴,淡泊名利,是古代良吏的典型,其行为可圈可点。
        (示例2)赞同。朱云文武兼具,用心学习经学,追求大义,厉行节俭,这是历代贤臣良吏具备的品格,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他结交游侠,借侠客报仇则触犯了法律,犯法逃命属于目无法纪;他直言进谏固然不错,但在朝堂上不顾礼仪和身份,也没有充分证据地指责他人,行为欠妥,不值得称道。
        解析:(1).“将”在文中是动词,作谓语,其后应该有宾语,其后不应断开,故排除B、C两项;“游于地下”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项。
        (2).成帝是西汉皇帝刘骜的谥号。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人的称谓、古代官职、天文历法、古代地理、风俗礼仪、典章制度、文史典籍等方面。审题指导: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
        (3).“弃武学文”错,朱云四十岁时转而学文,但没有说他“弃武”。命题意图:此题考查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观点主张、思想情感、道德品质、性格特点等信息。
        (4)..审题指导: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现象。复杂句子还要做句子成分分析,抓住主干,注意句间关系,注意特殊句式。翻译后的句子要语意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1)抗首,昂首;拄,驳倒、折服。(2)治,修建;旌,表彰。
        (5)..匡衡的意思是:“朱云一向喜欢勇武,多次犯法逃命,学习《易经》虽然很有水平,但他的德行仁义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特异之处。”解答时对匡衡的观点可赞同,也可反对,只要联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朱云字游,鲁国人,后迁居平陵。年轻时(喜欢)结交轻捷豪健的侠客,借助侠客报仇。身高八尺多,仪容伟岸,凭借勇猛有力气闻名。到四十岁时,才改变旧习,跟从博士白子友学习《易经》,又师从前将军萧望之学习《论语》,(他)都能传承老师的学问。他喜欢洒脱不拘而能坚守大节,世人因此很崇敬他。这时,少府五鹿充宗位尊且受到君王的宠爱,研究《梁丘易》。从汉宣帝时就赞赏梁丘氏的《易经》解说,元帝也很喜好其解说,想考察梁丘氏与其他各家解说的异同,就命令五鹿充宗和《易经》学各家辩论。五鹿充宗凭恃地位显贵和口善言辞,众儒生中没有谁能和(他)抗衡,都称病不敢(和他)会面。有人推荐朱云,(元帝)就把他召入。(朱云)提起下衣,登阶上堂,昂首提问,声音震动左右。辩论诘难开始以后,他接连驳倒五鹿充宗。所以众儒生为这场辩论编了一句词儿:“五鹿高又高,朱云折其角。”因此(朱云)担任了博士。迁为杜陵县县令。到成帝时,丞相前安昌侯张禹凭借皇帝老师的身份位至特进,(皇上)极为尊重(他)。朱云上书求见(成帝),当时公卿大臣都在旁边面前。朱云说:“如今的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皇上,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居位食禄而不尽职。我请求(皇上)赐(给我)尚方斩马剑,斩一个佞臣来勉励其他人。”成帝问:“你要斩的是谁呀?”(朱云)回答道:“安昌侯张禹。”成帝大怒,说:“你一个小官居于下位而诽谤上级,在朝廷上侮辱我的老师,应判死罪不能赦免!”御史拉朱云下朝堂,朱云攀住殿上的栏杆,栏杆(被他)拉断。朱云大呼道:“我能够和龙逢(夏桀时忠臣,因谏被杀)、比干(商纣时忠臣,因谏被杀)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满足了!只是不知圣朝将要怎样啊?”御史终于把朱云拉了下去。在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殿下叩头说:“这位臣子一向以疏狂直率在世著称。假如他的话正确,就不可杀他;假如他的话错误,本来也应该宽容他。我斗胆用死规劝。”辛庆忌叩头叩得流血。成帝的怒气消解,然后才饶了朱云。等到后来要修建栏杆时,成帝说:“不要换了!就把旧栏杆整修一下,用它来表彰正直的臣子。”朱云从此以后就不再做官,常居住在鄠县乡下,教授学生。有时乘牛车出来,后面跟着学生们,所过之处的人们都很敬重他。薛宣做丞相,朱云去拜见他。薛宣用宾主之礼相待,并趁机挽留朱云住宿,随口对朱云说:“(您)在乡下也没有事,暂且留在我的东中,可以看看天下的奇士。”朱云说:“我难道是想做丞相的小吏吗?”薛宣不敢再说(这件事)。朱云七十多岁的时候,在家中去世。他病时不请医生不喝药。临终嘱咐以身上的便服入殓,棺木能容身、墓穴能容椁,造个一丈五尺的坟,(把他)埋葬在平陵东郭之外即可。
         



        相关文言文练习
        《司马迁传》(二)《汉书·刘辅传》(二)
        《汉书·黄霸传》(四)《汉书·毋将隆传》
        《汉书·晁错传》《晁错论》《汉书·楚元王传》
        《汉书·陈豨传》《汉书·卜式传》《答苏武书》
        《汉书·冯野王传》《汉书·娄敬传》
        《汉书·王式传》《汉书·项籍传》
        汉书《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汉书·彭宣传》
        《严母训子》《刘德嗜书》
        《汉书·常惠传》(二)《汉书·常惠传》
        《汉书·贾谊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书·朱云传》(二)
        《汉书·贾谊传》《汉书·辛庆忌传》(二)
        《汉书·韩延寿传》(二)《汉书·终军传》(三)
        《汉书·匈奴传》《汉书·金日磾传》
        《汉书·终军传》(二)《汉书·扬雄传》(二)
        《汉书·霍光传》(二)《汉书·杨王孙传》
        《汉书·何武传》(二)《汉书·吾丘寿王传》
        《汉书·黄霸传》(三)《汉书·张骞传》(二)
        《李陵传》《汉书·鲍宣传》(二)
        《汉书·蒯通传》《汉书·龚遂传》(二)
        《汉书·黄霸传》(二)《汉书·霍去病传》(二)
        《汉书·儒林传》《汉书·魏相传》(二)
        《汉书·魏相传》《汉书·杜业传》
        《汉书·扬雄传》《汉书·食货志》《管子·治国》
        《汉书·张禹传》《汉书·车千秋传》(二)
        《汉书·翟方进传》(二)《汉书·萧何传》(二)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