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同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抱膝轩记
【清】管同
①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
②又其地北见鸡笼①,东北见钟山。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近乃僦宅②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③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抱膝”。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④,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⑤,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
③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⑥。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辍。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 (选自《因寄轩文集》,有删节)
【注】①鸡笼:鸡笼山。今江苏南京市城区北隅鸡山。②僦(jiù)宅:租宅。③阙:欠缺。④市廛(chán):商店集中的处所。⑤喧阗(tián):哄闹声。⑥《梁甫》,又作《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借以抒发己志。
21.在第②段方框中填入的词语是()
A.而B.则 C.然 D.诸
2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交代了抱膝轩的地理环境,抱膝轩虽处城区,但山林映带,舟楫往来,亦有郊野之景;
B.本文第二段与归有光对项脊轩的描写异曲同工,借事借物借细节抒情言志,“不事雕琢自有风味”;
C.作者之所以修葺抱膝轩,是因为多次迁徙,长期租赁居住,且现居处临近集市,很嘈杂,影响了作者读书;
D.抱膝轩修好后,作者实际居住时间并不长,但它寄托着作者读书自娱、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生活之趣。
23.分折第③段中提到诸葛亮和陶渊明的意图。
24.本文与《项脊轩志》一样,都是书斋记。尝试据此探究古人书斋记的创作特点。
答案:
21.A22.C23.提到诸葛亮是作者表达对居隆中的诸葛亮的仰慕之情;提陶渊明是愿效仿其高阶的品行,在容膝小室之中、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抗声高诵”,读书自娱。综合表达作者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生活志趣。
读者也可借此文窥知陶渊明式的生活情趣对文人的深远影响。24.介绍书斋的景况、环境及由来;叙述与之有关的生活、读书细节;表达喜爱及怀念之情。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不壁□板”,结合上下文应是“没有隔墙就弄了块板子”的意思,前后表并列,只有“而”合适。
故选A。
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是因为多次迁徙,长期租赁居住,且现居处临近集市,很嘈杂,影响了作者读书”错误,原为为“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是因为完全没有了闲居、休息的地方,心里还是觉得有所缺憾。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相关内容作用的能力。
结合“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可知,提到诸葛亮是作者表达对居隆中的诸葛亮的仰慕之情,仰慕他志向高洁;
而陶渊明隐居后有“审容膝之易安” “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明志之作及情怀,表达愿效仿其在容膝小室之中、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抗声高诵”,读书自娱。这两个人都能安于贫困,饱读诗书,有思想有才华,综合表达作者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生活志趣。
2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文体特点的能力。
《项脊轩志》是作者青年时代的书斋,开篇介绍其景况、环境及自己在其中的读书生活。接着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细节描写生动感人。结尾表达对项脊轩的怀念之情。
本文,“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为抱膝轩所处的自然环境;
“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抱膝’”,介绍书斋位置及名字的由来;
“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呼啼,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记述自己在轩中的读书生活,细节描写生动;
“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表达对轩的喜爱及怀念之情。
比较分析以上内容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
自从明太祖建都江宁,杨吴城濠便被围到了江宁城内,河水逐渐变得狭小。直到它向东到了竹桥,有一条河水穿过城墙前来汇合。这就是古人所说的“青溪一曲”。折而向南流,到了柏川桥,又与从钟山流出的河水汇合。又慢慢向南流,过了大中桥,只见淮水流入东关,与它汇合,杨吴城濠虽然变得矮小,但与这三条水流汇合,半里之间,水势还是变得激荡宽广。
加上此地向北可以望见鸡笼山,向东北可以望见钟山。而且东岸全是果园菜园,间杂种植了桃树、杏树、韭菜、菘之类的果木菜蔬。山林映衬环绕,船舶往来穿梭。虽然处于城中,大概和郊外也没有什么差别。我自从回到江宁,共搬了六次家,后来才租屋住在这条河的西边。是一座上百年的老屋,不时有尘埃渗漏下来。每当炎热夏日,骄阳暴晒,阴阴细雨,连绵不绝,或蒸烤闷热,或到处沾湿,环顾室内没有可以躲避的地方。我住在这里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应的。只是这座屋只有四间,除了侍奉母亲、安置妻小、设置厨房以外,完全没有了闲居、休息的地方,心里还是觉得有所缺憾。嘉庆十五年从山东回来,才沿着第二间屋子后面腾出一间屋子的地方,修整成一座小轩,命名为“抱膝”。借来的书堆满书架,放置卧榻一张,起居俯仰,吟啸放歌,便得到了满意的处所。但是这里,前面靠近集市,后面连着内室,左边又与邻居家连在一起;没有隔墙就弄了块板子,那所有的行旅之人的歌唱声,妇女儿童的呼叫声、啼哭声,鸡犬的鸣啼吠叫声,嘈杂喧闹,大概没有一刻不传过来。但每当我神会志得,大声诵读,家人总是笑着说我的声音大得吵人。前三者的吵闹声,全都被我掩盖。
当年诸葛武侯隐居隆中,抱膝吟诵《梁甫》,当时的人问他的心志,他只是笑而不答。我给小轩命名,哪敢用武侯来自命,大概也就是陶公所说的“容膝易安”的意思罢了。然而我既厌恶鄙视虚假文辞,又不急切地追求科举功名,只有这斗室一间,读书不辍。有人问我,我拿什么来回答他呢?轩修好后,住了一年。第二年,我就被人招请,不常在家。这座屋子于是荒废了。然而当时的兴致,常常回想,不能忘怀,所以就追念写下了这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