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吕夷简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夷简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稍迁大理寺丞。时京师太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大内火,百官晨朝,而宫门不开。辅臣请对,帝御拱辰门,百官拜楼下,夷简独不拜。帝使人问其故,曰:“宫廷有变,群臣愿一望清光。”帝举帘见之,乃拜。诏以为修大内使。内成,进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辞仆射,乃兼吏部尚书。初,荆王子养禁中,既长,夷简请出之。太后欲留使从帝诵读,夷简曰:“上富春秋,所亲非儒学之臣,恐无益圣德。”即日命还邸中。太后崩,帝始亲政事,夷简手疏陈八事,曰;正朝纲,塞邪径,禁货赂,辨佞壬,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其劝帝语甚切。仁宗久病废朝。一日疾差,思见执政,坐便殿,急召二府。吕许公闻命,移刻方赴,同列赞公速行,公缓步自如。既见,上曰:“久病方平,喜与公等相见,何迟迟其来?”公从容奏曰:“陛下不豫,中外颇忧。一旦急召近臣,臣等若奔驰以进,恐人惊动。”上以为得辅臣体。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其后元昊反,四方久不用兵,师出数败;契丹乘之,遣使求关南地。颇赖夷简计画,选一时名臣报使契丹、经略西夏,二边以宁。夷简当国柄最久,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然所斥士,旋复收用,亦不终废。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后配食仁宗庙,为世名相。始,王旦奇夷简,谓王曾曰:“君其善交之。”卒与曾并相。
        后曾家请御篆墓碑,帝因惨然思夷简,书“怀忠之碑”四字以赐之。
        (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B.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C.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D.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3分)
        A.真宗,北宋皇帝赵恒的庙号。中国帝王驾崩后都取有庙号,如“汉武帝”即为西汉刘彻的庙号。
        B.春秋,指年龄,“富春秋”即年华正盛。其与《苏武传》中“陛下春秋高”中的“春秋”意思相同。
        C.同列,即同一班列的,地位相当的。其与《屈原列传》中“上官大夫与之同列”的“同列”同义。
        D.配食,即附祭,配享。文中指夷简受赏树祀于帝王宗庙。配享太庙是古代臣子很高的一项荣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A.一开始荆王子在皇宫中生活,吕夷简却建议让他离开皇宫,这与太后的想法出现了矛盾。吕夷简以侍读之人应为儒士作借口陈述了理由,最终王子还是离开了皇宫。
        B.宋仁宗有一次病愈后召见有关官员。吕夷简奉旨入宫却没有立刻动身,路上又故意缓步而行。皇帝不解,他从稳定政局和人心的角度解释了原因,受到宋仁宗赞赏。
        C.宋仁宗登基后的多年间,天下太平,吕夷简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他推选人才回复契丹、治理西夏,收效甚好。尽管如此,他也曾经多次被诋毁,甚至被皇帝所斥受贬。
        D.昌夷简为臣、为官可谓鞠躬尽瘁而又能屈能伸、舒卷自如,在当世即被称为名相。他去世后,王曾家族请求皇帝为之题写墓碑,皇帝凄然动情,亲题了“怀忠之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分别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旦奇夷简,谓王曾曰:“君其善交之。”卒与曾并相。
        (2)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14.大内失火后,君临拱辰门,吕夷简必须见到皇上真容才肯下拜。这彰显出他什么品质?
        请分析。(3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D(3分。原文为:“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至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

        11.A(3分。不是每个帝王都有庙号,“汉武帝”为刘彻谥号的简称,其庙号为世宗,古代也习惯把庙号放在谥号前以“汉世宗孝武皇帝”称呼刘彻)

        12.C(3分。“被皇帝所斥受贬”错。原文说他“眷倚不衰”;且文中说的“然所斥士,旋复收用”,意思是“吕夷简所斥责的人,很快还会受到重用”,并非吕夷简被斥)

        13.(1)王旦认为吕夷简是奇才,对王曾说:“你应该好好地和他交往。”最终和王曾一起做宰相。(4分。“奇”“其”“卒”各1分,大意1分。意思对即可)

        (2)何况天下并没有变得弱小,雍州的土地,崤山和函谷关的坚固地势,依然是原来的样子。(4分。“小弱”“固”“自若”各1分,大意1分。意思对即可)

        14.①心思缜密,虑事周全。宫中大火,唯恐有变,首先考虑皇帝安全,以防不测。

        ②恪尽臣道,对君忠诚。作为臣子,只拜皇帝一人,体现出对君主的绝对忠诚。

        ③政治敏锐,顾全大局。此举有安抚人心、控制局面、树立君主权威的政治效果。

        ④遇事冷静,临危不乱。纷乱之间没有乱掉方寸,举止得宜,体现出国臣的风度。(3分。答对一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吕夷简,字坦夫,先祖是莱州人。祖父吕龟祥人寿州知州,子孙于是成为寿州人。吕夷简考中进士,补任绛州军事推官,不久升迁做大理寺丞。当时京城大规模营建宫观,在南方砍伐木材。有关官员责令按期限运集木材,有死去的工匠,被诬陷成逃跑,(官府)收捕他们的妻子儿女。吕夷简请求皇帝延缓他们的劳役,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吕夷简又上书说:“隆冬拉运艰苦,须等到河流逐渐通了,用兵卒轮番运送。”宋真宗说:“看你的奏章,有为国爱民的情怀啊!”吕夷简被提拔任命为刑部员外郎兼任侍御史杂事。宫中失火,百官去上早朝,但宫门没开。辅臣请求奏对,皇帝驾临拱辰门,百官在楼下跪拜,只有吕夷简没拜。皇帝让人问他原因。他说:“宫廷中有突发事件,群臣都希望看一看皇帝的容颜。”皇帝举起帘子使大家都看见,吕夷简才跪拜。皇帝下诏任命吕夷简为修大内使。工程完成后,提拔为上书右仆射兼任门下侍郎,吕夷简辞去了仆射之职,于是兼任吏部尚书。当初,荆王的儿子养在宫中,已经长大,吕夷简请求让他出宫。太后想留下他,让他跟从皇帝做伴读,吕夷简说:“皇上正年轻,所亲近的人如果不是儒学很好的大臣,恐怕对圣德的养成没有好处。”当天就命令荆王的儿子回到自己的府中。太后去世,皇帝开始亲政,吕夷简亲手上疏陈述八件事:端正朝纲,阻塞邪路,禁止钱财贿赂,分辨奸佞,杜绝通过宫中嬖宠的女子干求请托,疏远宠爱亲近之人,停止征用民力,节约不必要的开支。他规劝皇帝的语言非常恳切。宋仁宗病了很久停止了上朝。有一天病愈,想见执政的官员,坐在别殿,急着召见二府长官。吕夷简听到诏令,过了一会儿才动身,同列官员告诉他快点走,吕夷简却缓步而行,怡然自若。见了皇帝以后,皇上说:“朕久病刚好,很高兴地想和你们相见,你为什么姗姗来迟?”吕夷简从容地奏对说:“陛下身体不适,朝廷内外都很忧虑,突然急着召见亲近之臣,我们如果快速地进宫,恐怕会惊动很多人胡乱猜想。”皇上认为吕夷简作为辅臣,做得很得体。从仁宗刚登基算起,太后临朝处理政务十多年,天下天平,这都是吕夷简贡献了更多的力量。后来,元昊反叛,因为朝廷很久不曾过仗,导致出兵作战败了多次;契丹趁虚而入,派遣使臣来要求占关南之地。多亏吕夷简谋划,选派当世名臣回复契丹、治理西夏,最终换来两处边境的安宁。吕夷简掌权最久,虽然多次被言官诋毁,但皇帝宠爱并倚重他,长久不衰。但他斥责的官员,不久又会启用,也不是最终不再使用。他对于天下之事,能屈能伸,能舒能卷,处事都有应对之法。后来他配享宋仁宗太庙,成为当世明相。当初,王旦认为吕夷简是奇才,对王曾说:“你应该好好地和他交往。”最终和王曾一起做宰相。后来王曾家请求皇上御赐墓碑,皇帝于是内心悲伤思念吕夷简,书写了“怀忠之碑”四个字赐给他。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陈宜中传》《宋史·范致虚传》
        《赵普直谏太祖》《宋史·道学传》
        《宋史·孙长卿传》《宋史·刘宰传》
        《宋史·李弥逊传》《宋史·陈宓传》
        《宋史·梁颢传》《宋史·张大经传》
        《宋史·杨畏传》《宋史·马亮传》
        《刘安世为谏官》《宋史·杨廷璋传》
        《宋史·王登传》《宋史·李舜臣传》
        《宋史·宋祁传》《宋史·余良肱传》(二)
        《宋史·王臻传》《宋史·侯延广传》
        《宋史·杨偕传》《宋史·娄机传》
        《宋史·董槐传》《宋史·张凝传》(二)
        《宋史·张凝传》《宋史·章频传》(二)
        《宋史·钱乙传》(三)《宋史·谢枋得传》
        《宋史·王全斌传》《宋史·赵蕃传》
        《甲子,监进奏院刘巽、大理评事苏舜钦并除名勒停》《宋史·胡宗愈传》
        《宋史·李公麟传》《宋史·李溥传》
        《宋史·郭永传》《宋史·鲁宗道传》(二)
        《宋史·张咏传》《宋史·尹谷传》
        《宋史·李筠传》《宋史·杜范传》(二)
        《宋史·钱惟演传》(二)《宋史·贺铸传》
        《宋史·陆游传》(二)《宋史·杨存中传》(二)
        《宋史·袁粲传》《宋史·赵瞻传》(二)
        《宋史·刘文质传》《宋史·史浩传》(二)
        《宋史·倪思传》(二)《宋史·韩琦传》(三)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