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屈到嗜芰,有疾》《屈到嗜芰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国语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宗老曰:“夫子属之。”子木曰:“不然。夫子承楚国之政,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训后世,虽微楚国,诸侯莫不誉。其祭典有之曰: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鱼炙之荐,笾豆、脯醢则上下共之。不羞珍异,不陈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国之典。”遂不用。
        (节选自《国语》)
        材料二:
        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属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将荐芰,屈建命去之。君子曰:“违而道。”唐柳宗元非之曰:“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且《礼》有‘斋之日,思其所乐,思其所嗜。’子木去芰,安得为道?”
        甚矣,柳子之陋也。子木,楚卿之贤者也。夫岂不知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况于将死丁宁之言,弃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夺其情也。
        曾子有疾,称君子之所贵乎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学礼于仲尼。管仲病,劝桓公去三竖。夫数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训其子孙,虽所趣不同,然皆笃于大义,不私其躬也如是。今赫赫楚国,若敖氏之贤,闻于诸侯,身为正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忧,其为陋亦甚矣。使子木行之,国人诵之,太史书之,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贤,而唯陋是闻,子木其忍为此乎?故曰:是必有大不忍者而夺其情也。
        然《礼》之所谓“思其所乐,思其所嗜”,此言人子追思之道也。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母没而不能执母之器皆人子之情自然也岂待父母之命耶?今荐芰之事,若出于子则可,自其父命,则为陋耳。岂可以饮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
        曾子寝疾,曾元难于易箦。曾子曰:“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若以柳子之言为然,是曾元为孝子,而曾子顾礼之末易篑于病革之中,为不仁之甚也。
        (节选自苏轼《屈到嗜芰论》)
        [注]①芰:菱角。②祥:丧祭名,此处指父母死后十三个月的祭祀。③屈建:字子木,屈到之子,春秋时楚国令尹。④若敖氏:春秋时楚国的芈姓家族,屈到和屈建都是该家族成员。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父没A而不能读父之书B母没C而不能执母之器D皆人E子之情自然也F岂待G父母之命耶?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属,同“嘱”,指嘱咐,与《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的“属”,两者用法相同。
        B.差,指美味佳肴,与《行路难》“玉盘珍差直万钱”中的“羞”词义相同。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也常常被用来代指国家或朝廷。
        D.正卿,是春秋时期部分诸侯国的执政大臣兼军事最高指挥官,上卿兼执政卿于一身,权力仅次于国君。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祭祀父亲的时候,屈建没有使用菱角,他认为这种做法有悖于祭祀的法典。
        B.在柳宗元看来,屈建没有使用菱角去祭祀父亲一事,是不符合孝道的要求的。
        C.苏轼认为,曾子、孟僖子、齐桓公等人,临死时都是重视大义而不偏爱自己。
        D.苏轼认为,比起违背父亲的遗命,让父亲留下浅陋名声是屈建更不忍心做的。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屈子以礼之末,忍绝其父将死之言。(4分)
        (2)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4分)
        14.苏轼用以批驳柳宗元的依据是什么?(3分)
         
         
        答案:
        10.BDF(原文意思:父亲去世后不忍读父亲的书,母亲去世后不忍用母亲的用具,都是子女情感的自然流露,难道要等父母的命令吗?)
        11.B(第一个“羞”,“进献”之意;《行路难》中的“羞”,通“馐”,美味的食品。)
        12.C(文中提到管仲重病,提醒齐桓公怎么做,表现的是管仲的“重视大义而不偏爱自己”。)
        13.(1)屈建依照礼法的末节,忍心抛弃他父亲将死时的托付。(“末”“绝”各1分,句意2分)
        (2)君子用德行来爱人,小人用无原则的宽容来爱人。(“细人”“姑息”各1分,状语后置1分,句意1分)
        14.①子木是德才兼备的楚国上卿,之所以对于父亲临死时叮嘱的话抛弃不用,是因为不能因为父亲自己的私欲而触犯国家的祭祀制度。②君子都重视道义,不偏爱自己。③曾子的名言: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每点1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屈到喜欢吃菱角,他生病了,唤来家臣嘱咐说:“一定用菱角祭祀我。”等到祥祭时,家臣将要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撤掉它。家臣说:“这是您父亲托付的。”屈建说“不能这样。我父亲执掌楚国的政事,他的法令记在百姓心中,收藏在王府里,对上可以比照先王,对下可以教导后人,即使不是楚国,诸侯各国也没有不称赞的。祭祀的法典上说:国君有用牛做的祭品,大夫有用羊做的祭品,士有用小猪和狗做的祭品,普通人有用烤鱼做的祭品,竹木食器、果干肉酱是从国君到百姓都可以用的。不进献珍贵奇特的东西,不陈列品类繁多的祭品。我父亲不能因为自己的私欲而触犯国家的祭祀制度。”于是不用菱角祭祀。
        材料二:
        屈到喜欢吃菱角,他生病了,唤来家臣嘱咐说:“一定用菱角祭祀我。”等到祥祭时,家臣将要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撤掉它。君子说:“(这样做虽然)违背(父命)却符合正道。”唐朝柳宗元反对说:“屈建依照礼法的末节,忍心抛弃他父亲将死时的托付。而且《礼记》说“在致斋的日子里,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子木撤掉菱角,哪里能够符合正道呢?”
        柳宗元的认识太浅陋了。子木是德才兼备的楚国上卿。难道不知道做子女的孝道,侍奉去世的长辈好像他们活着时一样,何况对于父亲临死时叮嘱的话,抛弃不用,这是人之常情能忍心做的事吗!这一定是有比抛弃父亲临死时的嘱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变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
        曾子得病时,(对孟敬子)说君子重视的道有三个方面。孟僖子临死时,让他的儿子向孔子学习礼。管仲病危时,劝齐桓公赶走三个宠臣。这几位君子的话,有的涉及掌管国家大事,有的劝诫他人在道德上勤苦追求,有的教诲自己的子孙,虽然他们所追求的不一样,但是都重视道义,不偏爱自己。现在楚国显赫盛大,若敖氏的德才在诸侯中闻名,身为上卿,临死时不存问百姓,却忧虑饮食,他太简陋了呀。假如子木遵照父命,全国人都谈论这件事,史官记载这件事,天下人和后代就不会知道屈到的德才,而只听闻他的浅陋,子木难道忍心做这样的事吗?所以说:这一定是有比抛弃父亲临死时的嘱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变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
        可是《礼记》中所说的“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欢吃什么”,这是说子女追思父母的方式呀。曾皙喜欢吃羊枣,(他死后)曾子不忍心吃羊枣。父亲去世后不忍读父亲的书,母亲去世后不忍用母亲的,用具,都是子女情感的自然流露,难道要等父母的命令吗?现在用菱角做祭品这件事,如果由子女提出就合适,如果由他的父亲命令,就是浅陋了。难道可以因为饮食的原因,而造成父亲极大的浅陋吗!
        曾子卧病,儿子曾元对更换竹席感到为难。曾子说:“君子用德行来爱人,小人用无原则的宽容来爱人。”如果认为柳宗元的话是正确的,这样看来曾元是孝顺父母的儿子,曾子考虑礼法的末节,要求在病情危急时更换竹席,就是很愚钝呀。
         



        相关文言文练习
        《邵公谏厉王弭谤》《芮良夫论荣夷公专利》《检公自营反于齐》
        《马说》《王孙圉论楚宝》《里克杀奚齐而秦立惠公》
        《秦穆公使公子絷吊公子重耳于狄》《吕氏春秋·义赏》《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文公之出也,竖头须》
        《国语·蔡声子论楚材晋用》《史记·晋世家》《国语·惠公御秦师》《晋又饥》
        《国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出亡》(二)
        《国语·晋语·公在秦三月》《国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
        《二十二年,晋公子重耳出亡》《孔丘非难季康子以田赋》《公父文伯卒其母戒其妾》
        《季文子相宣成》《国语·越语·范蠡劝勾践无蚤图吴》
        《国语·越语下·越王句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 《国语·晋语八·范宣子与和大夫争田》
        《国语·周语》《太平广记·杜伯名》《敬姜论劳逸》
        《国语·晋语四·公子过郑》《国语·鲁语·鲁襄公如楚》
        《国语·吴王夫差起师伐越》《国语·敬姜论劳逸》
        国语《吴王夫差既许越成》《国语·越语下》(二)
        《董叔攀附权贵》《国语·鲁语》
        《国语·越语下》阅练习及答案《赵简子传》
        《国语·楚语》

        工具导航: 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查询 近义词查询 歇后语大全 古诗词大全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文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在线文言文翻译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