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贞元十四年,始以进士就试,授秘书省校书郎。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同年登制举,交情隆厚。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追诏授江州司马。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在湓城,居易与凑、满、朗、晦四禅师,每相摧游咏,跻危登险,极林泉之幽邃。元稹在通州,篇咏赠答往来,不以数千里为远。十四年三月,元稹会居易于峡口,停舟夷陵三日,置酒赋诗,恋恋不能诀。其年冬,召还京师,拜司门员外郎。时天子荒纵不法,执政非其人,制御乖方,河朔复乱。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逍遥自得,吟咏情性为事。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每肩舆往来,白衣鸠杖,自称香山居士。
(选自《旧唐书•白居易》,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B.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C.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D.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进,现在指学识或资历较浅的人,也指进步较慢、水平较低的人或集体。文中指后辈。
B.司马,原为掌管军政和军赋之官,唐中期后,边远州司马常作为官员贬降之职。
C.致仕,指仕途结束,即被贬或流放,相同意思还有致事、致政等等。文中指白居易遭流放。
D.居士,旧时对在家信道拜佛的人的泛称,也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白居易用来自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才华横溢。他十五六岁时,曾袖揣着自己的文章去拜访擅长写文章顾况,顾况看到文章后,内心折服。
B.白居易性情洒脱。在湓城时,他不把贬谪的事情放在心上,常常和四位禅师结伴游玩吟咏,感受自然的幽深静谧。
C.白居易重视友情。他为元稹被贬屡次上疏,直言极谏,两人虽远隔千里却书信不断,相见甚欢,离别难舍。
D.白居易敢于直谏。他上疏直指皇帝荒唐放纵不守法度,执政者无能,治理失当,再次遭到贬谪流放。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文中画横线的)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琵琶行》)
答案:
10.A
11.C
12.D
13.(1)(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用礼节对待他,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得到了您(这样的文章)。”
(2)于是撰写了这首七言歌行,吟唱一番来赠送给她,一共有六百一十二字,命题为《琵琶行》。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诗笔”作为“精”的宾语,“诗数十百篇”作为“著”的宾语,其后需断开,排除BD。“缺”意思是“缺陷”“补政之缺”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其前后需断开,排除C。
句意: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
故选A。
11.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即被贬或流放”错,致仕,意思是辞去官职。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再次遭到贬谪流放”错,原文“居易累上疏论其事,天子不能用,乃求外任”,意思是自求外放。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重点词:“礼遇”,以礼节对待;“吾子”,你,“复得吾子矣”,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省略介词“于”,正常语序为“复(于)吾子得矣”。
(2)重点词:为(wéi):创作。长句:指七言诗。歌:作歌,动词。凡:总共。命:命名,题名。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他从小就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朗。白居易十五六岁时,袖揣自己的一篇文章,去投赠著作郎吴地人顾况。顾况擅长作诗文,但性情轻薄,不朴实,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顾况)看到白居易的文章,不自觉地到门口迎接,以礼节对待他,说:“我以为这样的文章已经绝迹了,又从你这里得到它。贞元十四年,白居易才以应贡进士身份参加考试,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白居易文辞丰富艳美,尤其擅长作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有讽谏之意,能针砭时俗之弊,补救政务的缺陷,因而读书人都很赞赏他。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话,召白居易进翰林院任学士,元和三年五月,任命他为左拾遗。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同年应制举之试得中,彼此交谊深厚。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音。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请求迅急捕贼以雪国耻。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指摘白居易,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白居易在儒学之外,尤其精通佛经,经常用不计得失顺从自然的原则来行事,全然不把贬谪的事情放在心上。在湓城,白居易与凑、满、朗、晦四位禅师,常常结伴游玩吟咏,登高历险,尽享林间泉下幽深静谧之美。元稹在通州,二人互相做诗赠答,不因远隔数千里而中断来往。元和十四年三月,元稹和白居易在峡口相会,在夷陵停留三天。摆设酒宴吟诗,依依不忍告别。那年冬天,白居易被召回京城,授司门员外郎。当时天子荒淫纵欲不遵礼法,执政官不胜其任,治政失当,黄河以北再次发生动乱。白居易屡次上疏论说此事,天子不能采纳,于是他请求离京任职。白居易当初应试成绩优异,提拔入翰林,承蒙英明君主格外恩顾,很想竭力报效,如果身居要职,必定救助百姓。(白居易)藏在心中的愿望没有实现,平白无故被当权者排挤,在流放江湖四五年间,差点因南方瘴气死去。从此做官的兴致低落,不介意职位的升降,一心追求逍遥自在,以诗歌抒发情怀为乐事。会昌年间,白居易请求免除太子少傅职务,以刑部尚书身份辞官归家。与香山僧如满结成香火社,常常乘竹轿来去,著白衣,扶鸠杖,自称香山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