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尚之传
①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也。少颇轻薄,好摴蒱,及长,折节蹈道,以操立见称。
②尚之女适刘湛子黯,而湛与尚之意好不笃。湛欲领丹阳,乃徙尚之为祠部尚书,领国子祭酒。尚之甚不平。湛诛,迁吏部尚书。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尚之察其意趣异常,白文帝:“宜出为广州,若在内衅成,不得不加以鈇钺。屡诛大臣,有亏皇化。”上曰:“始诛刘湛等,方欲引升后进。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姓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但使共知如此,不忧致大变也。”晔后谋反伏诛,上嘉其先见。
③二十二年,为尚书左仆射。是岁造华林园,并盛暑役人。尚之谏,上不许,曰:“小人常日曝背,此不足为劳。”时上行幸,还多侵夜,尚之又表谏,上优诏纳之。
④先是患货少铸四铢钱人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上患之。二十四年,录尚书江夏王义恭议,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尚之议曰:“凡创制改法,宜顺人情,未有违众矫物而可久也。泉布废兴,未容骤议。前代赤仄白金,俄而罢息,六货愦乱,人泣于市。良由事不画一,难用遵行。自非急病权时,宜守长世之业。若今制遂行,富人之赀自倍,贫者弥增其困,惧非所以欲均之意。”中领军沈演之以为若以大钱当两,则国传难朽之宝,家赢一倍之利,不俟加宪,巧源自绝。上从演之议,遂以一钱当两。行之经时,公私非便,乃罢。
⑤尚之立身简约,车服率素,妻亡不娶,又无姬妾。执衡当朝,畏远权柄,亲故一无荐举。薨年七十九,谥曰简穆公。
(选自《南史》卷三十,有删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尚之女适刘湛子黯( ) (2)未有违众矫物而可久也(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若在内衅成( )
A.祸乱 B.裂痕 C.过失 D.争端
(2)还多侵夜( )
A.侵蚀 B.临近 C.止息 D.侵凌
17.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先 是患货少铸四铢钱人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
18.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晔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姓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说。
19.在“一大钱当两”这一币制之争中,何尚之败给了沈演之,这是否意味着何尚之所议说服力不够?请联系第④段何尚之的话加以分析。
20.何尚之去世后被谥“简穆”,《逸周书·谥法解》对“穆”有一解为“布德执义曰穆”。请结合文意,分析以“布德执义”评价何尚之是否贴切。
答案:
15. 嫁给 违逆 16. B B 17.先是患货少/铸四铢钱/人间颇盗铸/多翦凿古钱以取铜 18.范晔起事的迹象还不明显,就预先罢黜他,百姓将说你等不能容才,认为我听信受谗言。 19.不意味何尚之所议说服力不够。
何尚之的建言,先明确提出观点:修改法令要顺应民心。得民心得天下,是亘古不变的治理国家的道理。
然后举前代停用赤仄、白金的事例,希望吸收历史教训,事实胜于雄辩,极具说服力。
再用假设论证,进一步指出危害。
讲道理,摆事实,明危害,层层深入,分析透彻,很有说服力。 20.以“布德执义”评价何尚之很贴切。
“布德”指布施恩德,“执义”指坚持做合理的该做的事。
何尚之在皇帝于盛暑修华林园时,坚持劝谏,最终使皇帝听取劝谏,使百姓摆脱了劳役之苦。
币制之争中,在议事者大多同意一钱当两的情况下,何尚之仍然坚持劝谏,指出这种改革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危害。
这两件事都体现了何尚之的“布德执义”,所以评价贴切。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句意:何尚的女儿嫁给刘湛的儿子刘黯。
(2)句意:从没有背离民众违逆物理而能长久的。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衅:裂痕。句意:如果在朝廷中嫌隙酿成。
故选B。
(2)侵:临近。句意:回来时大多邻近深夜。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在这之前,因担心货物少,铸造了四铢钱,民间很多人盗铸,大多翦凿古钱来获取铜。
“先是患货少”,“货少”作“患”的宾语,其后断开;
“铸四铢钱”,“四铢钱”作“铸”的宾语,其后断开;
“人间颇盗铸”是独立的主谓句,在前面和后面也要断开。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彰”,明显;“豫”,预先;“相”,偏指一方,他;“以……为”,认为。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论证手法的能力。
围绕“说服力”,可以从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手法入手。
建言的第一层,“凡创制改法,宜顺人情,未有违众矫物而可久也”是建言的观点句,何尚之开门见山提出观点,易于皇帝把握建言内容。
建言的第二层,“前代赤仄白金,俄而罢息,六货愦乱,人泣于市。良由事不画一,难用遵行”是前代的历史教训,以前代停用币制的危害,来劝谏皇帝,最具说服力。
建言的第三层,“若今制遂行,富人之赀自倍,贫者弥增其困,惧非所以欲均之意”,进一步指出改革币制的危害:贫富分化加剧,国家币制改革失败。
整体看,何尚之所议,论证结构层层深入,论证事例典型,论证有利,道理透彻。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明确个人观点:评价贴切。
然后解释“布德执义”的涵义,按照评价,根据人物事迹,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件事是“是岁造华林园,并盛暑役”“日曝背”,何尚之劝谏皇帝,即使皇帝不采纳“上不许”,深夜巡行回来“时上行幸,还多侵夜”,“又表谏”,表现了他的坚持道义,劝谏的结果是“上优诏纳之”,皇帝收回成命,百姓受益,体现了他的布施恩德。
第二件事是“以一大钱当两,以防翦凿,议者多同。尚之议”时,何尚之从民意出发,论证了币制改革给百姓带来的不便,虽然皇帝一开始采纳建言,但是力排众议的做法表现了他的坚持道义。“行之经时,公私非便,乃罢”可见,事实与他当初的预测是一致的,皇帝最终收回成命,多少还是受他的建言影响,也可以他的布施恩德。
最后重申观点。
参考译文:
何尚之传
①何尚之,字彦德,是庐江灊县人。年少时颇为轻薄,喜欢摴蒱赌博之类的游戏,等到长大,痛改前非,决心走正道,因为有操行被称赞。
②何尚的女儿嫁给刘湛的儿子刘黯,但刘湛和何尚之交情不深。刘湛想兼管丹阳,就调任何尚之任祠部尚书,兼任国子祭酒。何尚之很是不平。刘湛被处死后,迁升吏部尚书。当时左卫将军范晔任参机密,何尚之察觉到他的思想旨趣不同寻常,禀告文帝:“应该外放他到广州,如果在朝廷中嫌隙酿成,就不得不以鈇钺相加(处死)。一再诛杀大臣,有损于皇帝的教化。”文帝说:“才处死刘湛等人,正想推荐提拔后进。范晔起事的迹象还不明显,就预先罢黜他,百姓将说你等不能容才,认为我听信受谗言。假如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就不必担忧导致大的变故了。”范晔后来谋反被处死,皇上嘉奖他能事先预知。
③元嘉二十二年,任尚书左仆射。这一年营造华林园,都要在酷暑役使人劳作。何尚之劝谏,皇上不同意,说:“小民(百姓)经常被太阳曝晒着后背,这不足为虑。”这时皇上巡幸,回来大多邻近深夜,何尚之又上表劝谏,皇上下诏褒奖,采纳了他的意见。
④在这之前,因担心货物少,铸造了四铢钱,民间很多人盗铸,大多翦凿古钱来获取铜,皇上为此担心。二十四年,采用尚书江夏王义恭建议,用一大钱当两枚四铢钱使用,来防止翦凿,议事者大多同意。何尚之建言说:“凡是创立制度修改法令,应该顺应人心,从没有背离民众违逆物理而能长久的。钱币的废兴,不容急促谈论。前代用的赤仄、白金,一下子停用,造成各种货物混乱,人们在集市哭泣。这的确是因为事情不统一,难以遵照执行。如果不是有紧急困难因时权变,就应该守护绵延久存的事业。如果现在的币制执行下去,那么富人的财货自会倍增,贫困的人自会更加贫困,我担心这不是朝廷用来想达到平均财货的意图。”中领军沈演之认为如果以大钱当两枚四铢钱,那么国家就会流传难朽的珍贵古钱,家庭就能赢得一倍的利润,不用等到施加法令,取巧的根源自会断绝。皇上听沈从演的建议,于是用一钱当两。行行了一段时间,公家私人都不方便,就停用了。
⑤尚之为人处世节俭,车子衣服都很朴素,妻子死后不再续娶,又没有姬妾。执政掌权,对权贵敬而远之,亲戚朋友一个也没有举荐。终年七十九,谥号简穆公。
(选自《南史》卷三十,有删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