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初,桓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宣帝、刘琨之俦》原文及翻译

晋书
原文
    初,桓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宣帝、刘琨之俦,有以其比王敦者,意甚不平。及征还,于北方得一巧作老婢,访之,乃琨伎女也,一见温,便潸然而泣。温问其故,答曰:“公甚似刘司空。”温大悦,出外整理衣冠,又呼婢问。婢云:“面甚似,恨薄;眼甚似,恨小;须甚似,恨赤;形甚似,恨短;声甚似,恨难。”温于是褫冠解带,昏然而睡,不怕者数日。母孔氏卒,上疏解职,欲送葬宛陵,诏不许。赠临贺太夫人印绶,谥曰敬,遣侍中吊祭,谒者监护丧事,旬月之中,使者八至,轺轩相望于道。温葬毕视事,欲修复园陵,移都洛阳,表疏十余上,不许。进温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委以专征之任。退遣督护高武揭鲁阳辅国将军戡施电河上勒舟师以逼许洛以谯梁水道既通请徐豫兵乘淮泗入河。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少为琅琊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于是过淮泗,践北境,与诸僚属登平乘楼,眺瞩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袁宏曰:“运有兴废,岂必诸人之过!”温作色谓四座曰:“颇闻刘景升有千斤大牛,啖刍豆十倍于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魏武入荆州,以享军士。”意以况宏,坐中皆失色。师次伊水,姚襄屯水北,距水而战。温结阵而前,亲被甲督弟冲及诸将奋击,襄大败,自相杀死者数千人,越北芒而西走,追之不及,遂奔平阳。温屯故太极殿前,徙入金墉城,谒先帝诸陵,陵被侵毁者皆缮复之,兼置陵令。遂旋军,执降贼周成以归,迁降人三千余家于江汉之间。遣西阳太守滕峻出黄城,讨蛮贼文卢等,又遣江夏相刘站、义阳太守胡骥讨妖贼李弘,皆破之,传首京都。升平中,改封南郡公,降临贺为县公,以封其次子济。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八》,有删改)


译文
    当初,桓温自认为雄姿风度是宣帝、刘琨一类的人物,有人却拿他和王敦相比拟,他心中很不高兴。等到征战回来,在北方得到一个手巧的老婢女,细问之下,原来是刘琨当年的伎女,一见到桓温,就流泪哭泣。桓温问她是什么原因,回答说:“您和刘司空很相像。”桓温非常高兴,出外穿戴好衣服帽子,又把婢女叫来询问。婢女说:“脸面很像,可惜有些薄相;眼睛很像,可惜小了些;鬓毛很像,可惜红了些;身形很像,可惜矮了些;声音很像,可惜嫩了些。”桓温于是脱下帽子,解开衣带,昏昏欲睡,不高兴了好几天。桓温的母亲孔氏去世,他上疏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想把母亲送葬到宛陵,皇帝下诏不允许。赠给临贺太夫人印绶,谥号叫敬,派侍中去吊祭,派谒者去监护丧事,一个月之中,皇帝的使者八次到来,路上的轺轩相连不断。桓温安葬母亲后就处理政事,打算修复园陵,把京都移到洛阳,表疏上了十多次,皇帝不准许。晋升桓温为征讨大都督,督察司、冀二州军务要事,把专征的重任托付给他。桓温派督护高武占据鲁阳,辅国将军戴施屯驻在河上,统率水军进逼许、洛,因为谯、梁的水道已经通畅,就要求徐、豫二州的军队通过淮河和泗水进入黄河。桓温从江陵开始北伐,路过金城,看到年少时做狼琊刺史时栽种的柳树都已经有十围大了,感慨地说:“树木尚且长成了这么大,人又怎么能忍受(岁月的消磨)呢!”他折下树枝拿着柳条,泪流满面。于是跨过淮河和泗水,踏上了北方的土地,和各个僚属们登上平乘楼,远望中原,愤慨地说:“竟然使神州陆沉,成为百年丘墟,王夷甫等人不能不担当罪责!”袁宏说:“运数有兴旺有衰败,怎么一定要说成那几个人的罪过呢!”桓温神情变得很严肃,对四周的人说:“我略微地听说刘景升有头千斤重的大牛,吃的草是普通牛的十倍,但是在负重走远路的时候,竟然不如一头病弱的母牛,魏武帝进入荆州后,就把它杀掉犒劳士兵了。”他的意思是用这牛来比拟袁宏,在座的人都大惊失色。桓温的军队驻扎在伊水,姚襄的军队屯驻在伊水北岸,两军隔河战斗。桓温摆好阵势前进,亲自披上铠甲率领弟弟桓冲以及各位将领奋力出击,姚襄大败,自相杀死的有数千人,越过北芒往西逃跑,桓温追击没追上,姚襄终于逃到平阳。桓温屯驻在原来的太极殿前,迁进金墉城,拜谒先帝的各个陵墓,被侵毁的陵墓全都修整恢复,又设置陵令。接着收兵,抓获降贼周成回来,把三千多家降服的人迁徙到江、汉之间。派西阳太守滕嗳率兵出黄城,讨伐蛮贼文卢等人,又派江夏相刘姑、义阳太守胡骥讨伐妖贼李弘,全都击败了他们,把他们的首级送到京都。升平年间,改封桓温为南郡公,把临贺降为县公,用来封桓温酌次子桓济。


相关练习:
《初,桓温自以雄姿风气是宣帝、刘琨之俦》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晋书·纪瞻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陈寿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刘惔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石勒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冯跋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顾荣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韩伯传》原文及翻译
《祖逖闻鸡起舞》原文及翻译
《晋书·束皙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鞠允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张茂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吴隐之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孔愉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慕容翰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刘毅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桓彝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姚泓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山涛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阮修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谢玄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陆机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葛洪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皇甫谧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华廙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向雄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殷浩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熊远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祖逖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王彪之传》原文及翻译(二)
《晋书·毛宝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孙楚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王育传》原文及翻译
《葛洪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嵇康传》原文及翻译(二)
《晋书·嵇康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荀崧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何无忌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任旭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王濬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车胤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刁协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马隆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范乔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王蕴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李含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张华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刘寔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虞潭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李产传》原文及翻译
《晋书·卫玠传》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