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贵公》原文及翻译
吕氏春秋
原文: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伯禽【1】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复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2】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而虫出于户。
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取材于《吕氏春秋·贵公》)
注释:【1】伯禽:周公之子,鲁国的第一位国君。【2】夷吾:管仲,名夷吾。
译文:
从前,先代圣主治理天下,一定把公正无私放在首位。做到公正无私,天下就安定了。天下获得安定是由于公正无私。曾试着从古代记事的书或文章中看到,曾经取得天下的人很多了,他们取得天下是因为公正无私,他们丧失天下一定是因为偏颇有私。大凡君主的确立,都是出于公正无私。所以《洪范》中说:“不要偏私,不要结党 ,王道多么平坦宽广。不要偏私,不要倾侧,遵循先王的法则。不要有时逞私好,遵循先王的正道。不要有时逞怨怒,遵循先王的正路。”
天下,不是某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阴阳相和,不只生长一种物类;甘露时雨,不偏私一物;万民之主,不偏颇一人。伯禽将要前往鲁地,临行前请求治理鲁国的方法。周公说:“为政时要利民而不要利己。”有个楚国人丢失了弓,却不肯去寻找,说:“楚国人丢了它,反正还是被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寻找呢?”孔子听到这件事,说;“他的话中去掉那个‘荆’字就合适了。”老聃听到这个事以后说:“再去掉那个‘人’字就合适了。”像老聃这样的人,算是达到公的最高境界了。天地是多么伟大啊,生育人民而不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孙,成就万物而不占为己有,万物都受到它的恩泽,得到它的好处,然而却没有谁知道这些是从哪里开端的。这就是三皇五帝的德政。
管仲得了重病,齐桓公去问候他,说:“仲父您的病,非常严重了,百姓都不忌讳说您的生死了,我将把国家托付给谁呢?”管仲回答说:“以前我用尽力量和智慧,还不足够用来知道托付国家的人选。如今重病,命在旦夕,我怎么能说得出呢?”齐桓公说:“这是国家大事,希望仲父您指点我。”管仲恭敬地答应了,说:“您打算让谁担任相呢?”齐桓公说:“鲍叔牙行吗?”管仲回答说:“不行。我和鲍叔牙交情很好。鲍叔牙为人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看到不如自己的人,便不和人家亲近;一旦听到别人的过失,一辈子也不能忘记。”齐桓公说:“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大概可以吗?”管仲回答说:“隰朋的为人,追慕贤达的人,劝勉后进之辈,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怜惜赶不上自己的人。他对于国政,细枝末节不去过问;他对于事物,不需要了解的就不去过问;他对于人,无关大节的,就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那么隰朋还行吧。”一国相,是重要的职位。位于高位的人,不要只看小事,不要耍小聪明,所以说:“手艺高超的工匠不亲自动手砍、削;高超的厨师只着意调和五味,而不亲自排列食器;大勇士只指挥战斗,而不亲自格斗厮杀;正义的军队只征讨叛逆而不劫掠百姓。”齐桓公厉行公正,摒弃个人爱憎,重用管仲,终成五霸之首;而齐桓公徇私情偏袒自己偏爱的人,任用竖刁以至死后尸身腐烂得蛆都爬出门来了。
人年轻的时候愚昧,他长大了就变得聪明。所以,聪明了却用私情,还不如愚笨却出以公心。天天喝得醉醺醺却要整饬丧纪,利欲熏心却想树立公正,贪婪暴戾却想称王天下,就是舜都不能做到。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