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书·许亨传》原文及翻译
陈书
原文:
许亨,字亨道,高阳新城人,晋征士询之六世孙也。曾祖珪,历给事中,委桂阳太守,高尚其志,居永兴之究山,即询之所隐也。祖勇慧,齐太子家令、冗从仆射。父懋,梁始平、天门二郡守、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以学艺闻,撰《毛诗风雅比兴义类》十五卷、《述行记》四卷。亨少传家业,孤介有节行。博通群书,多识前代旧事,名辈皆推许之。甚为南阳刘之遴所重,每相称述。解褐梁安东王行参军,兼太学博士,寻除平西府记室参军。太清初,为征西中记室,兼太常丞。侯景之乱,避地郢州,会梁邵陵王自东道至,引为谘议参军。王僧辩之袭郢州也,素闻其名,召为仪同从事中郎。迁太尉从事中郎,与吴兴沈炯对掌书记,府朝政务,一以委焉。晋安王承制,授给事黄门侍郎,亨奉笺辞府,僧辩答曰:“省告,承有朝授,良为德举。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古人相思千里命驾素心不昧宁限城闉存顾之深荒惭无已。”高祖受禅,授中散大夫,领羽林监,迁太中大夫知梁史事。初,僧辩之诛也。所司收僧辩及其子頠尸,于方山同坎埋瘗,是无敢言者。亨以故吏,抗表请葬之,乃与故义徐陵、张种、孔奂等,相率以家财营葬,凡七柩皆改窆焉。光大初,高宗入辅,以亨贞正有古人之风,甚相钦重,常以师礼事之。及到仲举之谋出高宗也,毛喜知其诈,高宗问亨,亨劝勿奉诏。高宗即位,拜卫尉卿。太建二年卒,时年五十四。初撰《齐书》并《志》五十卷,遇乱失亡。后撰《梁史》,成者五十八卷。子善心,早知名,官至尚书度支侍郎。
(选自《陈书·许亨传》)
译文:
许亨,字亨道,高阳新城人,晋朝征士许询第六代的孙子。他的曾祖许珪,历任给事中,被委任为桂阳太守,志向高雅清远,居住在永兴的究山,也就是许询曾经隐居的地方。他的祖父许勇聪慧,担任过齐朝的太子家令(太子家的总管)、冗从仆射(皇帝侍卫首领)。他的父亲许懋,担任过梁朝始平郡、天门郡这两个郡的太守,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凭借学问和技艺闻名,撰写《毛诗风雅比兴义类》十五卷、《述行记》四卷。许亨年少之时继承了家中产业与门望,品行清正不随流俗,有高尚的节操和品行。博览并通晓各种书籍,广记前代旧事,当时的名流都推重并赞许他。很为南阳刘之遴所器重,常常称扬述说他的事情。初次入仕担任梁朝安东王行参军,兼任太学博士,不久被任命为平西府记室参军。梁武帝太清初年,担任征西中记室,兼任太常丞。侯景之乱,因避乱而迁居郢州,恰逢梁朝邵陵王从东边而来,被引荐担任谘议参军。王僧辩袭击郢州时,向来听说他的名声,征召他担任仪同从事中郎。许亨升任(调任)太尉从事中郎,与吴兴沈炯共同掌管书记,官署政务,全都委托给他们。晋安王秉承皇帝旨意便宜行事,授予他给事黄门侍郎的官职,许亨写信辞去官署职务,王僧辩回复说:“承蒙您告知我,承担朝廷授予的职务,确实是仁德之举。您的德操志尚宽宏厚道,经术博通,学而优则仕,自能取得高官显爵。古人相互思念,于千里之外命车夫驾车造访,初心不忘,难道还担心城池的阻隔?您对我的关心照顾如此深切,令我极为惭愧,情不能已。”陈高祖接受禅让,许亨被任命为中散大夫,兼管羽林监。调任太中大夫,主管修撰梁朝史事。当初,王僧辩被杀的时候,有关部门为王僧辩和他的儿子王頠收尸,埋在方山同一个土坑中,到这时无人敢谈论此事。许亨因为曾是王僧辩旧吏,上表请求安葬二人,于是与故交旧友徐陵、张种、孔奂等人,共同拿出家中财物料理丧事,总共七具灵柩都加以改葬。光大初年,高宗入朝辅佐,认为许亨坚贞端方有古人的风范,非常钦佩敬重他,常常用对待师长的礼节侍奉他。等到到仲举( “到”为姓氏)图谋将陈高宗赶出京师,毛喜知道这是骗局,陈高宗向许亨咨询,许亨劝陈高宗不要奉诏。陈高宗即位,任命他为卫尉卿。太建二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当初许亨撰写过《齐书》并《志》五十卷,遇到战乱丢失了。后来他又撰写《梁史》,写成的有五十八卷。他的儿子许善心,早年知名,官至尚书度支侍郎。
相关练习:
相关文言文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