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
文言文大全 | 练习大全 | 作者分类
  
  
《明史·廖纪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
原文
    廖纪,字时陈,东光人。弘治三年进士。授考功主事,屡迁文选郎中。正德中,历工部右侍郎。提督易州山厂,羡金无所私。世宗立,拜南京吏部尚书。调兵部,参赞机务。被论解职。嘉靖三年,“大礼”议既定,吏部尚书杨旦赴召,道劾张璁、桂萼。璁、萼之党陈洸遂劾旦而荐纪。帝罢旦,以纪代之。纪疏辞,言:“臣年已七十,精力不如乔宇,聪明不如杨旦。”时宇、旦方为帝所恶,不许。光禄署丞何渊请建世室,祀兴献帝,下廷议。纪等执不可,帝弗从。纪力争曰:“渊所言,干君臣之分,乱昭穆之伦,蔑祖宗之制,臣谨昧死请罢勿议。”不纳。会廷臣多诤者,议竟寝。 
    已,条奏三事。其末言人材当惜,谓:“正德之季,宗社几危。议者但知平定逆藩之功,而不知保护京师之力。自陛下继统老成接踵去新进连茹登以出位喜事为贤以凌分犯礼为贵伏望陛下于昔年致仕大臣念其保护之勋量行召用” 帝但纳其正士风、重守令二事而已。三边总督杨一清召还内阁,璁等欲起王琼,纪推彭泽、王守仁,帝不允。复以邓璋、王宪名上,竞用宪。五年正月,御史张衮等以世庙礼成,请宥议礼得罪诸臣,璁、萼亦以为请,章俱下吏部。纪等列上四十七人,卒报罢。御史魏有本以劾郭勋、救马永谪官,给事中沈汉等论救,帝不听。纪从容为言,且荐永及杨锐。帝纳之,有本得无谪。纪在南都,持议与璁合,坐是劾罢。璁辈欲引助己,遂首六卿。而纪顾数与抵牾,璁辈亦不喜。年老称病乞归,许之去。初,《献皇实录》成,加太子太保。至是进少保,赐敕乘传,夫廪视故事有加。卒,赠少傅,谥僖靖。(选自《明史•廖纪传》,有删改) 


译文
    廖纪,字时陈,东光人。弘治三年中进士。(他)被任命为考功主事,屡经升迁官至文选郎中。正德年间,曾任工部右侍郎。任易州山厂提督时,盈余的钱从不私占。世宗即位,(他)被授予南京吏部尚书一职。调到兵部,协助谋划机要事务。(后因事)被论罪而免职。嘉靖三年,有关“大礼”的争议已定,吏部尚书杨旦应朝廷征召(赴京),在途中弹劾张璁、桂萼。张璁、桂萼的同党陈洸便弹劾杨旦而推荐廖纪。皇帝罢免了杨旦,命廖纪代替他。廖纪上疏推辞,说:“我年纪已经七十了,精力不如乔宇,才智不如杨旦。”当时,乔宇、杨旦正被皇帝所厌恶,皇帝没有批准廖纪的奏疏。光禄署丞何渊请求建立宗庙,祭祀兴献帝,此事交与朝廷商议。廖纪等人坚持认为不可以,皇帝不肯听从。廖纪极力争辩说:“何渊所请之事,破坏了君臣的名分,扰乱了昭穆的顺序,蔑视祖宗的法制,我谨冒死请求将此事作罢,不再讨论。”皇帝不接受他的意见。朝廷中许多大臣同时规谏,争议终于平息下去。 
    不久,(廖纪)分条上奏三件事。最后一条讲对人才应当爱惜,(廖纪)说:“正德末年,国家几乎败亡。论事的人只知道平定谋反藩王的功绩,而不知道保护国都的功劳。从陛下继承帝统以来,年高德重之臣接连离去,新进之士连连被录用,以超越本分、喜欢多事为贤德,以逾越本分、触犯礼义为可贵。希望陛下对于往年辞官退休的大臣,顾念他们保护(国家)的功劳,根据他们的实际才能起用。”皇帝只接受廖纪奏疏中正士风、重守令这二条建议罢了。三边总督杨一清被召回内阁,张璁等人想起用王琼,廖纪推荐彭泽、王守仁,皇帝不答应。(廖纪)又推荐邓璋、王宪,皇帝最终任用了王宪。嘉靖五年正月,御史张衮等人因世庙礼成,请求宽恕因议论此礼而获罪的各位大臣,张璁、桂萼也为他们请求,奏章都被送到吏部审批。廖纪等人(又在名单上)列上四十七人,最终所言之事并未获准。御史魏有本因为弹劾郭勋、营救马永而被贬官,给事中沈汉等人进言营救,皇帝不听从他们的意见。廖纪从容进言,并且推荐马永和杨锐。皇帝接受了廖纪的意见,魏有本得以免遭贬官。廖纪在南京时,所持的观点与张璁投合,因此被弹劾罢官。张璁之流想将廖纪引来帮助自己,于是廖纪成为六卿之首。但是廖纪屡次与他们见解矛盾,张璁之流也不喜欢他。廖纪年老称病,请求辞职回乡,皇帝准许他离去。当初,《献皇实录》写成,(廖纪)被加封为大子太保。至此升为少保,皇帝赐他可乘驿车回乡,夫役和禄米比先例有所增加。(廖纪)去世后,赠封少傅,谥号“僖靖”。 

相关练习:
《明史·廖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明史·欧阳一敬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靳学颜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葛守礼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崔亮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叶伯巨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吕大器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杨博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张元勋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石邦宪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李文忠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何卿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林润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赵锦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徐光启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谢瑜传》原文及翻译
《张溥与“七录斋”》原文及翻译
《明史·刘球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程本立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桑乔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黄孔昭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王彰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周怡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冯恩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颜鲸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许相卿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张芹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本纪九》原文及翻译
《明史·开济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杨名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陆粲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俞大猷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叶应骢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孟桢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金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唐枢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郑一鹏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万元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马录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李秉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胡松传》原文及翻译(二)
《明史·周忱传》原文及翻译(二)
《明史·徐九思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杨守陈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袁继咸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李遂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邹维琏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张经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朱纨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丁汝夔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曾铣传》原文及翻译


    
    
    

电脑版   版权所有 文言文大全   浙ICP备05019169号-2 公安备案号 :33038102330569